[摘要] 環境是幼兒園教育賴以進行的條件,為幼兒教育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而幼兒園環境又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環境場所。環境的布置十分重要,環境的好壞不僅僅是瞻觀問題,也是教育的實質性問題。環境創設可以看出一個幼兒園的文化環境,也能夠從中看出幼兒的學習與生活環境的好壞。一個幼兒園如果在這方面斷了鏈接,那么,這所幼兒園是缺少文化精神的。而幼兒園環境又主要體現在室內環境的布置,所以,我們要做好幼兒園環境就要從室內環境做起!
[關鍵詞] 環境 色彩 教育目標 潛移默化 結構化
目前,多數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時,忽略了年齡發展特點,忽略了環境的作用,從而使環境創設成為擺設,成為僅供參觀的漂亮設施。當前多數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色彩足夠鮮艷,但是顏色種類、掛飾太多
當足夠鮮艷的顏色吸引幼兒在觀察墻壁上的事物時,卻因為顏色種類的繁多使幼兒不知道該注意那些東西。也就是說,目前,多數幼兒園在環境創設時忽略了幼兒注意力的培養。幼兒心理學指出:無關刺激的干擾會影響幼兒注意力的穩定性。
當墻壁上的裝飾物絢麗奪目的時候,就會適得其反,沒有了影響力,所謂潛移默化的教育特點也就不存在了,也就失去了滲透性。還有一點就是掛飾太多,上課時,避免不了會風吹草動,掛飾的搖擺會吸引幼兒的眼球。我在實習時曾經做過這么一個實驗:為了驗證老師講課的吸引力和其他有趣事物的吸引力哪個大,我在主班老師講課時,將頭頂的掛飾弄得搖搖擺擺,觀察幼兒的表情與表現,這時就會看到,有很大一部分的小朋友會被掛飾吸引,會不顧老師的訓導,離開座位,跳起來去碰自己頭頂的飾物。雖然,這里的是我來碰這些掛飾,卻也避免不了主觀原因:掛飾容易分散幼兒注意力。
二、足夠漂亮的裝飾,但是沒有形成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教育學中指出:環境的創設要遵循,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環境的設置應該和教育目標的短期目標相吻合。
當我們在參觀幼兒園的教室時,我們只會驚訝于教室布置的多么鮮艷,卻從來不注意室內環境的教育意義,即教育影響。我們指出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就是要從教育目標著手,一個中長期目標的實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所以,環境的布置并不需要頻繁改變,也就沒有了很多人說的麻煩事。這一個學期有什么樣的目標,從環境的布置就可以體現出來,例如:這一個學期的幼兒英語,需要讓幼兒認識、學習季節,那么,就可以將四周墻壁按照不同季節進行裝飾,并提示有相應的單詞,等等。
并不是說這一個教師只去體現英語,要的是目標的體現。
三、不能對幼兒造成潛移默化的教育
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環境就是一種隱形的、看不見的教育,以逐漸滲透的方式進行的教育。
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環境創設這一方面我們大陸還不太成熟,我們在觀看一些網絡視頻時就不難看出,大陸幼兒園與香港、臺灣地區的差異。他們已經把環境,更具體地說是主題墻的環節,作為教育環節的一部分,而我們大陸還是將主題墻作為觀賞墻壁使用,雖然美觀了,卻完全忽略了環境的影響效果。
老師的“教”雖然是主要的形式,但是我們也要結合影響幼兒“學”的內外因素來做出適當判斷。幼兒在這一時期的“學”,無意性比較強,“發現學習”占據著主要的地位,雖然老師的“教”起到了作用,但是,效果卻沒有“發現學習”好。所以,不能忽略環境潛移默化中造成的影響性。
四、主題結構不系統,散亂
環境的布置中,除了區角結構,還應當注意主題墻的設計。
區角為幼兒室內活動提供了場所,那么,主題墻就為幼兒提供一個除游戲與活動之外的另一處學習環境。通常我們見到的墻壁裝飾散亂,看不出來那一塊是什么內容,內容交錯雜亂,并且與教學目標不相一致。我們說,既要保證環境的布置與教育目標相一致,又要保持系統的布局。系統的布局可以讓幼兒在認識活動中保持注意力,不至于看到這一篇內容的同時還在關注眼角的內容。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進行幼兒園環境布置呢?區角目前在國內已經成型,我來說一說裝飾環境的布置,在這里我提出四要四不要理論。
(一)要色彩鮮艷,不要種類多
通常我們都是物盡其能,商場采購時恨不得將所有顏色的卡紙都買來,在裝飾環境時全用上。殊不知,這既浪費了資源,又達不到環境創設的效果。
那么,我們在裝飾環境時,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進行裝飾。
1、小班,這一年齡階段在認識顏色時,初步辨認紅、橙、黃、綠、藍等基本色,那么,我們就要突出強調這幾種色彩,來加強色彩的認知。我實習期間,接觸過這么一個小朋友,上了中班,卻不知道綠色是哪個,我想,這不是在活動中沒有教給她的知識,而是知識沒有得到加強的緣故。所以,從小班開始,我們就要在環境中讓他們加強顏色認知。
最近發展區是指在幼兒本身的發展水平與成人指導后所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那么根據這一點,我們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作用,指導幼兒 認識更多的色彩,在環境裝飾中運用這些色彩。
可是,我們在運用時,是不是說在環境中將所有上述顏色都用上呢?不是的,只是在一個短期的目標中運用其一部分,這樣效果會更佳。
2、中班,這個時期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加,各方面都有所增長,需要適當增加在裝飾環境時的元素,包括色彩元素。認識近似色,是這一個時期的色彩學習主要目標。這個時期幼兒的注意力也會增強,可以開始不必擔心鮮艷的色彩奪走活動的光彩。
適當增添些幼兒的色彩作品,增加幼兒認識的興趣,讓幼兒在“指指點點”中得到成長。
3、大班,幼兒在大班就基本上能夠說出多數顏色,包括基本色,包括黑、白、黃、棕、灰等等。但是,仍然不可運用太多,在色彩的運用上可以體現在素材的搭配中。比如:動物圖片,風景圖片等等。大塊色彩仍然適合選用基本色。 室內環境布置可以不按部就班,卻也需要不能顯得太浮躁。掛飾太多就會使真個環境顯得亂,這是一個減分的布置方式,孩子們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環境而不是婚禮殿堂。所以,我們在色彩的搭配上一定要注意不要影響了活動的效果,同時又可以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二)要遵循教育目標,不要十分漂亮
室內環境的布置不是為了讓人觀賞,當室內環境的裝飾離開了教育目標時,裝飾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意義。
縱觀現狀,有多少幼兒園在這一方面能夠做足要求?審美不斷提高的同時,是否應該增加意義性?不論是公立園,還是私立園,為了做到面上好看,不注重其教育意義。一個中期目標內容是很豐富的,不必要再拿那些無所謂的東西來填充即可達到一個很好地效果,而且,也不需要經常地更換。
當然,我們說“漂亮”也是需要的,只是做到這個漂亮也要凸顯教育目標,而不是隨心所欲。達到能夠吸引幼兒眼球,也就達到教育的目的了。
(三)要潛移默化的教育,“不要”裝飾
漂亮的東西注定只能做擺設,而我們幼兒園的教育需要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就能夠得到認知發展。擺設也許能夠促進美感,卻也失去了更多的效果。
所謂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就是在幼兒在觀賞玩耍的同時即可獲得認知的提高,是一種不自覺的認識,無意識記是最輕松的識記方式。讓幼兒達到無意識記的方法就是生活,生活又離不開環境的布置,而環境具有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環境的這種作用,而不是只是裝飾觀賞。
(四)要系統,不要散亂
大多數的幼兒園裝飾散亂而不夠系統,這就影響了影響的效果。“沒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不只是應用在育人上面,同樣可以運用到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上,同樣也適合幼兒園室內裝飾當中。
有時,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班的幼兒站在墻壁前,指指點點,看這有一條鯊魚,另一個就會說這是我畫的花。這就是裝飾的不系統,雜亂不堪造成的。我們說橫向與縱向的進行布置比較規矩,也容易使幼兒專注觀察。比如說:一面墻壁完全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邊做英語學習墻,一邊是幼兒作品展示!
綜上所述,一個如何給幼兒一個良好地生活學習環境是需要根據幼兒發展規律以及實踐來實現的,不是隨心所欲的。如何為幼兒打造一個良好地環境仍然需要探索。
【參考文獻】
《幼兒教育學基礎》1999年8月出版 主編:李季湄
《幼兒園工作規程》1996年國家教委發
【幼兒園環境的創設】相關文章:
• 幼兒園環境的創設講座ppt課件133頁
• 淺談幼兒園環境的創設
• 淺議農村幼兒園環境的創設
• 淺談幼兒園環境的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