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探究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對于大多數幼兒教師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各年齡段幼兒探究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有哪些特點,怎樣讓孩子們了解身邊的科學現象?結合工作經驗進行淺談。
關鍵詞:幼兒;探究活動;動手能力
幼兒園探究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對于絕大多數幼兒教師來說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根據工作經驗簡單說說幼兒園各年齡班探究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首先,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科學領域探究子領域中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和目標: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為: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探究子領域的目標有三:(1)親近自然,喜歡探究;(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
說句實話,雖然我們明確了探究活動的核心價值和目標,但在實際工作中,幼兒探究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對于大多數幼兒教師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那就從我園一個優秀的大班探究活動《給力紙寶寶》說起:
我認為《給力紙寶寶》的活動設計可以概括為以下五步,我們一起來看看:
。1)觀察現象,引發疑問(怎樣讓紙寶寶獨立站起來?)(2)自主探索,尋找答案(讓孩子們去探究“怎樣讓紙寶寶獨立地站起來”,并在小組記錄表上做好記錄。)(3)交流發現,得出結論(交流記錄表內容,得出結論:紙張改變其形狀后變得更有力氣,可以站起來。)(4)再次實驗,驗證原理(“紙折一折、卷一卷后變得有力氣了”,那我們就讓紙寶寶頂起積木來驗證。)(5)拓展知識,遷移運用(讓紙寶寶疊羅漢。)
在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是采用“拋出問題”的提問方式來交代本環節活動的目標,從而激發幼兒探究的欲望,這樣給活動增添了神秘感和趣味性,能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以達到活動的目標。
我們大家可能都不會忘記活動時孩子們在探究的過程中還隨時在記錄,為什么要記錄?記錄的價值在哪里?
《指南》在科學領域對幼兒探究能力培養的教育建議之一: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分享交流,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體驗合作探究和發現的樂趣。
從《給力紙寶寶》活動和平時開展的大班探究活動中可以總結出,在組織大班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低結構材料,更有利于實施探究活動。(2)注重科學元素在探究活動中的運用,如:同伴合作、師幼共同制定實驗規則、將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記錄、語言表達等。(3)選擇探索物體與物體、物體與環境之間關系的活動,并可?L試運用物體特征進行創造性活動。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探究活動,中班、小班孩子的探究活動與大班的探究活動有何不同呢?我們還是一起來分享一個案例,從案例中來發現:
我們來看看中班的探究活動《有趣的吸水板》。
每次下雨家長們送孩子到班級時,雨傘上的水滴會灑落在教室門口,地面濕滑,稍不留神就會有孩子滑倒。于是就有孩子提出了:有水的地面要是馬上能夠變干就好了,就不會有小朋友滑倒了!于是,老師就請孩子們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讓水變干。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到了好多辦法:用紙擦、用風扇或電吹風吹、用抹布吸水、陽光曬、用毛巾擦……經過商量大家一致認為還是鋪一層可以吸水的東西在門口比較方便實用。有哪些物品是吸水的呢?孩子們通過材料收集、實驗探究,原來軟泡沫、毛巾、洗碗巾,衛生紙,這幾樣材料的吸水性是很強的。接下來是孩子們驗證結論的時候了,看,都拿著毛巾在一起吸干墻角的雨水呢!
孩子們提出了“有水的地面也要是能馬上變干就好了”這一想法以后,教師并沒有馬上取拖布把地擦干,而是請孩子們想一想:有哪些方法。這恰恰保護了中班孩子高漲的探究積極性和求知欲,生成了《有趣的吸水板》這一探究活動。
由此可見,在組織中班幼兒探究活動時,我們應保護幼兒高漲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注重引導幼兒感知覺的運用和探索方式運用的多樣性,培養幼兒有意觀察的能力,進而引導幼兒根據不同物體的相同特征進行簡單集合分類。
小班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不及中大班,因而,小班的探究活動就需要我們:(1)注重情景創設。選擇以激發幼兒興趣、感受有趣現象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活動。(2)為幼兒選擇能通過簡單、直接的單一動作讓物體產生明顯物理變化的操作方式。
我們還是來分享一個案例:《吹泡泡》。
《干凈小超人》主題下的《吹泡泡》活動,當孩子們拿出自己的泡泡玩具以后,發現自己的吹泡棒形狀不一樣:有圓形的、橢圓形的、葫蘆的、花朵的,那不同形狀的泡泡棒吹出的泡泡形狀會不一樣嗎?可愛的孩子們說:不一樣!我的泡泡會是花朵形的。我的泡泡會像葫蘆一樣!到底吹出的泡泡會是什么樣呢?那我們就吹吹看,結果發現:每一種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都是圓形的泡泡!這一探究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感受“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都是圓形泡泡”這一有趣現象。
除了由教師設計組織的探究活動,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區角當中的科學探究:
科學發現區(了解常見的物理現象:通過對磁鐵的擺弄,孩子們可以發現“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物理現象;在擺弄天平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發現“只有當兩邊托盤里的東西一樣重時,天平才會保持平衡,否則,重的一邊會下沉!保
自然角或種植園地(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了解不同動物的生活環境以及生長變化。)
其他區域中的科學探究(孩子們在建構區中發現:積木擺放方式的不同導致所搭建的物體穩定性不同。)
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科學離孩子們也并不遙遠,讓孩子進行的科學探究,應該是從他們身邊常見的事物或者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教師通過積極支持和引導,讓孩子在“玩中學、做中學、想中學、試中學、用中學”。
編輯 孫玲娟
【幼兒園探究活動淺談】相關文章: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科普教育
• 讓幼兒園區域活動“活起來”
• 純新幼兒教師團隊建設思考
• 幼兒教育教學想象力培養
• 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有效性實踐初探
• 幼兒園禮儀教育
• 幼兒園語言教學例談
• 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園的應用
• 農村地區特色幼兒園建筑設計探索
• 可追究幼兒園的責任么?等
• 淺談如何抓好幼兒園的管理
• 實踐教學學前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