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活動對幼兒的生活、 學習、 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本文闡述了幼兒音樂欣賞教育目標,提出了幼兒教師如何進行音樂欣賞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 幼兒園 音樂欣賞 教育
喜歡音樂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 在生活中我可以看到成人經常哼一些曲調哄孩子入睡:工作之余哼一些歌曲忘記疲勞。音樂大師們也寫過許多美好、難忘的歌曲。我國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在他所創辦的幼稚園中,音樂活動占有重要的位置,孩子們不僅學唱歌、玩游戲,還練習打擊樂,欣賞美好音樂。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人們根據音樂教育在幼兒生理上、心理上所起的作用,進一步得出了令人心悅誠服的數據。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幼兒園所開設的音樂經常開展不起來,他們都認為音樂活動太難進行,幼兒很難組織起來,教師唱來唱去、表演來表演去,最后只落得自己疲勞不堪。其實只要你了解音樂、重視音樂、講究方法,你就會組織好音樂活動。
一、幼兒音樂欣賞教育目標
1、認識
(1)能夠形成初步的音樂、
舞蹈概念,掌握一些簡單的音樂、
舞蹈知識,并知道運用各種感知來理解和表現。
(2)初步了解從音樂、舞蹈活動中獲得的各種藝術和非藝術的經驗。
2、情感與態度
(1)能夠體驗并努力追求傾聽、欣賞音樂、舞蹈作品的快樂。
(2)對各種不同的音樂、舞蹈的形式、內容有比較廣泛的愛好。
(3)喜歡于他人分享傾聽、觀賞及談論音樂、舞蹈表演的快樂。
3、操作技能
(1)初步積累一定的音樂、舞蹈語匯。
(2)能夠在欣賞音樂、舞蹈表演過程中注意運用有關的概念、知識,并能加強、深化自己的感知和理解。
(3)初步學習運用語言文學、美術造型、動作表演等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段來表達自己對音樂、舞蹈作品的理解、認識、想像、聯想和情感體驗。
(4)初步養成有助于情感參與的安靜傾聽、觀賞和習慣。
二、幼兒教師如何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1、 選擇教材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
幼兒年齡小,活潑好動,在選材時應選擇一些幼兒熟悉,形象性強的音樂,以提高幼兒的欣賞興趣。 欣賞應該是聽覺和視覺相結合的欣賞,二者結合能幫助幼兒完整的體會和理解音樂 。由于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欣賞過程中就容易找到他的音樂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現的思想內容 例如,欣賞《小鳥和大象》的活動,音樂形象非常突出:大象的節奏緩慢,音調低沉;小鳥的節奏歡快,音色高亢。 幼兒很容易區分這兩個形象,沒有空洞的說教,吸引了幼兒欣賞的興趣。 其次,音樂欣賞的作品不能太長,其結構也不能過于復雜。 表現內容應該貼近幼兒生活實踐和認識,在欣賞活動之前可以豐富幼兒相關的知識經驗。
2、幼師范唱教學要規范。幼兒教師在唱歌教學中應做到范唱精準。聲音自然而親切起表率作用。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選擇教材。教會幼兒用嘴呼吸,不追求大音量。教會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歌唱。因為幼兒唱歌器官十分嬌嫩、脆弱,教給幼兒用自然的聲音歌唱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幼兒的歌聲才能清晰、自然、動聽。教師可以五聲音調歌曲為培養幼兒準確歌唱的起點。這一方面是因為幼兒聲帶發育尚未完善,不容易唱準半音,只有穩定、準確地掌握了五聲音調,才能更好地發展準確歌唱七聲音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為五聲音階音樂是我國 民族音樂的重要特征,幼兒熟悉、積累自己的音樂母語,對學習繼承民族音樂傳統、發展民族音樂思維都具有深遠意義。當然,在律動、音樂欣賞中也應廣泛接觸其他國家、民族的優秀兒童音樂作品,以開闊藝術視野。
3、教學中的語言情境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 教師應創設良好的音樂情境氛圍, 讓師幼共同分享音樂所蘊含的豐富世界。 通常 ,以語言來創設音樂欣賞情境是最簡便也是最為有效的策略之一 。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 音樂欣賞水平和作品本身的內涵因素, 靈活地借助語言的功能, 讓語言美與音樂美巧妙結合起來, 能使幼兒在語言與音樂共同營造的情境氛圍中激發認知、 觸發內心深處純真的感情 ,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之中。在利用語言創設情境時, 教師可采用自編故事 ,情境講述、
兒歌等方式, 幫助幼兒在音樂和故事情節、 情境 、角色、 場景間建立一定的聯系, 以輔助幼兒對音樂的感受。 在創設語言情境時教師應盡可能做到: 內容精練 、角色與情節簡練及情節與音樂特點貼切等, 以免幼兒在與音樂相對應欣賞時無法匹配, 無從下手 。比如在欣賞《趕花會》時, 我根據音樂的變化特點創編了這樣一個簡短的故事:清晨, 人們梳妝打扮后去趕花會, 他們一路上邊欣賞著美麗的風景邊快樂地走呀走, 走呀走, 花會上的鮮花多姿多彩, 有高有矮, 有紅有綠, 讓人目不暇接, 欣賞完了美麗的鮮花, 人們盡興地回家了, 一路上邊回憶著花會上熱鬧的情景邊快樂地走呀走,走呀走。 整個故事簡單明了, 三個突出的情節與音樂三段式的結構特點相吻合, 在故事的幫助啟發下 ,幼兒輕松地聽辨出音樂ABA 的結構特點及A 段音樂歡快、跳躍,B 段音樂悠揚、舒緩的風格特點。
4、 動靜交替
幼兒欣賞音樂應是一種積極的活動, 而不是消極、 被動的感受, 應使整個欣賞活動的過程都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使其想象活躍, 情感也有所觸動。因此, 在組織幼兒音樂欣賞活動時, 應注意動靜交替。由于幼兒是天生好動的, 他們在“ 動” 中認識世界, 獲得知識, 在“ 動” 中活躍思維, 產生想象。所以在欣賞音樂時除了傾聽之外, 我們還需借助教具、 語言, 并配合動作, 使他們在聽的過程中“ 動” 起來, 以加深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如: 欣賞樂曲《 小白兔和大黑熊》 時, 引導幼兒借助生活常識, 用語言描述小白兔輕巧活潑、 大黑熊笨重緩慢的形象, 感知描寫小白兔的音樂在高音區, 大黑熊的音樂在低音區之后, 可以請幼兒分角色戴頭飾隨音樂表演、游戲, 整個活動顯得輕松、 活潑, 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中學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注重情感的培養
音樂是反映人們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 音樂是最易于表達, 最能直接流露情感的一種藝術。 一切美好的音樂作品都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在音樂活動中, 當小兔乖乖機敏的聽出大灰狼的聲音時, 就堅決的不開門“ 不開不開就不開,媽媽不回來, 誰來也不開” , 看到大灰狼灰溜溜離去時, 幼兒是多么愉快;當幼兒哼唱《 搖籃曲》 時, 有的手扶搖籃, 有的懷抱娃娃, 像他們的母親一樣哄寶寶入睡。 那歌聲是如此寧靜,唯恐吵醒了小寶寶; 此時, 幼兒的情感世界逐漸變的充實豐富, 為他們今后的健康生活和藝術愛好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活動對幼兒的生活、 學習、 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音樂教育能培養和提高幼兒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力、 表現力, 增強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內在情感色彩, 使其區分、 發現、 創造、 享受藝術美, 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發展。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杜娟. 淺談音樂游戲式的快樂教學[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09,(08) .
[2]許蕾. 音樂聆聽:培養幼兒音樂能力的關鍵[J]. 學前教育研究, 2007,(11) .
[3]徐瑩瑩,許卓婭. 3~6歲幼兒自由律動的特點研究[J]. 幼兒教育, 2009,(18) .
【淺談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