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教法課程之一,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手段之一,是學前兒童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貫徹“幼兒教師教育應進入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型提升進程”,結合該課程實施的現狀與問題,從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破解師范院校的教師職業教育培養的嚴重缺失問題入手,探索了《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對策,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師學生的從業能力,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幼教資源。
關鍵詞: 師范院校 幼兒園科學教育 教學改革 對策
通過《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素養,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教育技能及從事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能力、環境創設能力和組織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能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以積極的態度影響幼兒、感染幼兒,促使學生樹立現代兒童觀和教育觀。對于幼師學生而言,掌握一定的幼兒科學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尤其是兒童科學教育教學能力,是使其未來適應社會、勝任幼兒教師工作的必要條件。對于擔負培養幼兒教師任務的臨沂大學而言,更應該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為依據,率先加強培養合格幼兒教師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應把關于培養能勝任、會指導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全能”型幼兒教師的研究放在首位,為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優質教師資源。那么現實《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是如何開展的?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有怎樣的解決對策呢?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索。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開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由于它是經歷了從“幼兒自然常識教學”到“幼兒科學教育”變遷歷程的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年輕學科。在學前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整個社會對幼兒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現實的《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的實施并不樂觀。結合對臨沂市20處《幼兒園科學活動》和臨沂大學《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開展現狀的調研,發現目前《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實施中存在三個突出問題。
1.幼師學生科學教育教學技能弱化,成為長期難以破解的“痼疾”。只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導致幼師學生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
2.教材內容選擇和編排不合理。缺乏創新,教學理論偏多,幼兒園科學活動案例設計的內容偏少,實踐技能的時間和內容所占比例嚴重偏低。
3.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不恰當(以講授法為主),觀念滯后(當前幼兒教師科學教育理念沒有與時俱進),評價方式單一、落后等。
此外,存在社會各方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軟硬件支撐匱乏等問題。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對策
執教《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教師必須大膽創新,積極進行在培養策略上體現適應時代性要求的改革和創新,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對策,全面提高《幼兒園科學教育》教育教學質量。在已有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理論與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較為系統的調查研究,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結合教育創新的要求,對改進《幼兒園科學教育》課程的實施,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有效解決對策,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期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幼教理論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廣泛重視。
1.在實踐環節上,構建多元組成的資源平臺和師資共同體。
為強化實踐教學,一是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設備和資源,以在全省同類學校中處于領先水平的學前“實訓中心”(功能齊全的角色體驗室、蒙臺梭利教室和多媒體微格教室)為平臺,以42處教育實習、10處見習為實踐基地。調整實踐技能的時間和內容所占比例,把培養幼師學生的科學教育教學技能放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首位。二是加強大學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理論學習與見習、實習等實踐環節的對接,通過現場教學、模擬教學、案例與評析教學、小組研討等多主體互動、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形式,加強不同主體間的對接,徹底消除幼師和學生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技能長期弱化和嚴重缺失現象。
2.在教學內容上,立足于幼兒科學教育的實踐需求,將科學教育新理念與有效的教育實踐緊密結合,更新教學內容。
改變幼師院校課程教材滯后的局面,“面向實踐”精選內容,統整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內容,將多本教材內容精心安排,要將當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動向吸收進來,高效實現課程目標。更新教學內容,滲透新理論、新科技,增加“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案例與評析”的內容,不斷豐富教材內容。目前準幼兒教師所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如何真正理解科學教育的新理念并將新理念轉化為有效的教育教學實踐,如何提高進行科學教育的能力和素養。這既是高師教師最關心的核心問題,又是幼師學生從事幼兒科學教育實踐活動的難點與制約。當前可供師生參考的這方面研究成果與資料相對較少。我們從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際需要出發,以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為宗旨,在有關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將《幼兒園活動設計》、《幼兒園科學教育》和《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三門課程有機整合,渾然一體,編寫了一部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更有利于實現《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目標的校本教材,做到了教材的轉化和創生,真正實現了從教材到學材的轉變。
3.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凸顯幼師學生科學教學技能為主的多種方法。
目前,教師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過程中,以講授法為主,只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幼師學生對兒童科學學習規律和特點認識的教育,忽視了對幼師學生《幼兒園科學活動》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尤其缺乏對幼師學生將來如何指導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法的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實踐探究法、角色體驗法、微格教學實驗法等方法,強化幼師學生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技能訓練,以便他們畢業后順利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工作。教師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為避免“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對幼師學生教育教學技能的培養,尤其缺乏對幼師學生將來如何指導幼兒開展科學活動的方法的訓練”缺點的出現,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上,注重參與式的交互溝通,方法先進,能吸引學生,能用課堂教學的高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積極采用角色體驗法、微格教學法等方法,強化幼師學生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技能訓練,以便他們畢業后順利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工作。加速了幼兒教師教育進入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型提升進程。 4.研制《幼兒園科學教育》“1+1”教學形式,構建以“實踐先導”的課程教學模式。
通過建立穩定的實踐基地,加大實踐活動比例,將討論、活動設計、試教和幼兒園見習、實習、說課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落到實處;除了精講理論外,大力推行案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促進理論運用于實際;在課程評價方面突出實踐能力的考核。
為破解幼師學生科學教育教學技能弱化現象,增加實踐技能訓練的時間和內容所占比例,我們設計了《幼兒園科學教育》“1+1”教學模式。即1個單元理論的學習結束后,安排1次《幼兒園科學活動》角色體驗課。學前教育系每學期組織2―3次《幼兒園科學活動》講課比賽,極大提高了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達到了對幼師學教學工作的職前培養的目的。這種培養對幼師學生而言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對他們今后的教學工作將大有益處。
5.建立多元化的監控評價體系。
組建由幼師學生、高校與教育部門及幼兒園等利益相關者參加的評價團隊,對《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教學的強化、教學內容、方法、“1+1”教學模式的創新、教改效果等方面開展評價;運用診斷式、終結式、過程式相結合,常規檢查與隨時抽查相補充的多種方式,及時監控《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效果。
綜上所述,近幾年來通過進行《幼兒園科學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探索,積極借鑒南師大學前教育專業對培養幼師學生的科學教育教學技能的經驗。結果表明,教學改革效果十分顯著,使未來的幼兒教師基本獲得了從事幼兒科學教育教學的理念、知識、技能和智慧。徹底解決了幼師學生《幼兒園科學活動》教育教學技能弱化問題;從單一“教”為主導向“學”為本的過程生成問題;課程體系中實踐環節比例偏低問題。從而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幼兒教師資源,提高臨沂大學的辦學水平和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占蘭.幼兒科學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施艷.學前兒童科學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張慧和,張俊.幼兒園科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鐘啟泉,主編.安貴清著.整體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周川.科學的教育價值[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
[6]鐘啟泉,有寶華.綜合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師范院!队變簣@科學教育》教學改革對策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科學教育初探
• 如何開展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
• 著力規范檔案管理促幼兒園科學發展
• 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小議
• 淺談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設計
• 源于生活的幼兒園科學活動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初探
• 奏響幼兒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樂章
• 讓幼兒園科學游戲“落地生根”
• 淺談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
• 以人為本 科學管理 促進幼兒園特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