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早期閱讀的關注不斷深入,對早期閱讀的研究已經往縱深的方向發展,而在現今,幼兒區域活動的價值發掘,為我們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活動開辟了一條新徑。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幫助幼兒更好地閱讀和發展呢?
摘 要:幼兒園閱讀區的活動如何從目前普遍只是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閱讀,近似散養的現狀走出來?活動組織實施中,如何在選擇圖書、創設閱讀環境、閱讀區設置、幼兒閱讀活動指導等方面做到事半功倍,更具實效?借著園所課題《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閱讀區創設與活動指導的策略研究》的開展,對自己的一些實踐收獲進行梳理。
關鍵詞:幼兒園 閱讀區活動 組織指導 策略
一、環境創設――在適宜的氛圍中自由對話
幼兒園的閱讀區是幼兒發現語言“魅力”、產生閱讀興趣的地方,閱讀區的環境創設與幼兒的閱讀成效有著密切的關系,閱讀區的發展性、適宜性對幼兒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閱讀持續的時間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創設閱讀區環境時,需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1.閱讀區的位置選擇應把握“明亮”“安靜”兩個基本原則,也就是說,閱讀區應選擇光線明亮的地方,并盡可能安排在較安靜的區域。
2.閱讀區應該是溫馨美觀的,因此,色澤柔和的地墊或地毯、干凈美麗的抱枕或坐墊、與幼兒身高相符的書架或卡通書袋,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適宜的圖書呈現方式,掛、平鋪、壘高、排列等,保持視覺的美感,這樣閱讀區才會成為最舒適、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3.閱讀區里的圖書要有選擇余地,要選擇幼兒喜愛的、畫面生動的、內容健康有趣的讀物作為幼兒的閱讀材料,要關注圖書文體、題材、來源、形式等的多樣與豐富,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其次圖書既可以由教師提供,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自制圖書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項活動,可以讓幼兒用繪畫、剪貼等形式自己構思情節,制作圖書;還可以師幼或親子共同制作,讓幼兒充分體驗自制圖書的樂趣。特別重要的是,讀物的提供要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切忌存在圖書未經篩選,不分年齡段隨意擺放在一起,圖書長期不更換無新鮮內容,圖書內容不夠貼近幼兒生活等狀況。需要注意的是,多樣化的閱讀材料更要定期更換,以不斷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4.閱讀區除了開展單純的靜態讀書外,為了滿足不同閱讀個體、閱讀類型、閱讀階段的需要,還可以結合需要劃分一定的空間,延伸拓展閱讀區的活動,一般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展示區,如在墻面上設置“推薦閱讀”“故事小明星”等板塊;電子閱讀區,為幼兒提供一些點讀設備,幼兒帶著耳機接受視聽立體享受的閱讀體驗,既可避免幼兒相互干擾,保持閱讀區安靜的氛圍,也豐富了孩子的閱讀材料種類,增加閱讀興趣;操作體驗區,如“小小出版社”“圖書醫院”“4D閱讀區”“周周小劇場”等,教師可提供預設的學習材料,如提供背景圖和立體小動物若干,讓幼兒擺一擺、編一編,或是將圖片與文字配對等,使幼兒在操作中積累相關的閱讀經驗;修補區可以提供一些修補圖書的剪刀、雙面膠等,便于幼兒及時修補破損的頁面。
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真正發揮閱讀區的作用,是我們開展閱讀區研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在創設閱讀區的環境時,應關注每個幼兒的閱讀需求,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讓幼兒可以自由地與環境和材料產生互動,滿足幼兒閱讀和發展的需要。
二、觀察指導――在自主的空間里找尋邊緣
在閱讀區活動開展中,究竟我們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看什么?如何看?看了之后怎么辦?在反復的實踐與探索中,藉著生態學視角的游戲組織指導,我們需要關注區域活動的依存性、動態性、生成性、并存性等特點,要打破傳統封閉,主張與強調一種開放,更強調靈活性與開放性,區域活動的各種元素之間的關系不再是“邊界”,而是代之以“邊緣”,更多的是講究容納與包容,講究交流和交融。
1.觀察視角邊緣化
很多時候觀察的重點只限于單個游戲中材料投放的效果,幼兒在與該材料互動中的交往等等,往往忽略了區域活動的系統性。其實我們在觀察時需要縱觀游戲的發展,橫看游戲的滲透。我們要拋開材料種類的限制、拋開區域類型的劃分、拋開主題設置的不同,從系統的角度去進行觀察。
我們應將包括區域活動在內的幼兒園區域活動視為一個系統,從系統的角度進行觀察。具體地說,是從閱讀區活動與其他區域活動的關系、閱讀區活動中材料間以及幼兒間的關系的角度出發進行觀察。要將閱讀區域活動中需要觀察的信息視為幼兒園區域活動系統的一個有機要素,置于和其他要素的關系中進行觀察,以便我們獲得有關幼兒做了什么、如何做以及做得如何等方面的信息,進而解讀這些信息,生成更有針對與有效的教育應對策略,促進區域活動的不斷豐富與深化。
2.指導行為邊緣化
區域活動主張與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區并在其中與同伴、材料積極互動進而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除了具有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和個性化等區域活動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依存性與動態性等特點,這決定了閱讀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方式必然也是間接指導為主,直接指導為輔。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把握介入時機,適時適宜介入。有這么幾句話,說得很好:“游戲是幼兒的拿手好戲,沒有教師的介入,幼兒也會小步遞進地自我發展,有教師的介入和指導,就能助推幼兒的發展。”那么如何有效的推動幼兒發展呢,我覺得我們首先要能清楚地判斷自己的介入是否有效,然后再采取行動,否則就會出現下面的這種情況。
我們教師在介入幼兒游戲的時候,一定請先思考自己的介入是否尊重幼兒的閱讀意愿;是否支持并推進了幼兒閱讀活動的開展;是否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經驗,提升發展水平。否則,我覺得對正沉浸在閱讀中的幼兒,我們教師盡可能少干預,在幼兒需要的時候才介入,介入前,請先矗立在幼兒游戲的邊緣,做好觀察者。
當然,如果我們的教師在自己的觀察了解后,依然發現幼兒確實需要幫助的話,此刻,我們已經可以從身體所處的空間位置邊緣轉化為角色意識的邊緣了。平行式或者交叉式的干預介入,都能給困惑中的幼兒帶來直接或者間接的引導,如教師可以自行在旁邊讓其他幼兒進行操作,為困惑中的幼兒帶來模仿的樣本;再或者教師也可以直接走進幼兒的身邊,蹲下身去,與幼兒一同活動,這種似師又像友的身份與關系,無形中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推進了閱讀活動的發展。
閱讀區的活動對孩子的發展意義深遠,閱讀區的組織實施對書香校園的建設至關重要,閱讀區活動的組織指導策略研究之路漸行漸清晰,相信在自主、自由、愉悅的閱讀區活動中,我們必會收獲一路芬芳。
(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幼兒園)
【參考文獻】
[1]秦元東,陳芳《如何有效實施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年3月
【幼兒園閱讀區活動組織指導策略】相關文章:
• 探究幼兒教學活動中操作材料的實用性
• 幼兒園寶寶“談婚論嫁”的秘密
• 創設幼兒園藝術環境的有效途徑探討
• 小議學前教育教育預設思想的重構
• 學前教育學生鋼琴的即興伴奏能力
• 德國幼兒園的“禁玩具日”
• 學生人文素養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人格魅力
• 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等
• 淺談幼兒園教師的德性價值
• 幼兒園一日生活探班
• 農村幼兒園國畫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