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離開家在園的時間里,他的一日生活是怎樣安排的?他會遇到什么困難?老師是否會喜歡他呢……一個個問號不斷地襲擊著媽媽們。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跟隨一位老師在幼兒園里待了一天,找找看,有沒有你需要的答案?
出場人物
趙燕斌:國家林業局幼兒園大班老師,12 年幼兒園教學經驗。
7:20 ~ 8:30 來園、早餐
早晨7:20,趙老師到達幼兒園,這時離園門打開的時間還有20分鐘。換上園服和園鞋,來到自己任教的大班后,趙老師打開緊閉了一夜的窗戶通風,開始整理班級衛生。
7:40,趙老師準時出現在幼兒園門口――因為流感的原因,幼兒園禁止家長入園,需要老師到園門口迎接孩子。趙老師領著孩子們去班里放下書包,然后帶著他們去戶外進行早間活動。與此同時,活動室里負責生活的老師已經去廚房取回了早餐。
8:00,參加早間活動的孩子回到活動室,洗手,就座,開始享用美味早餐。
趙老師提醒
早上出發前家長們要給孩子準備好來園后專用的鞋――合腳、透氣、方便運動。
孩子就餐前的洗手會分組進行,隨洗隨吃,方便衛生,不會讓孩子長時間等待。所有給孩子食用的湯、粥類食品,溫度都會控制在40℃以內,預防燙傷意外的發生。
8:30 ~ 10:00 教育教學活動
早餐結束后,趙老師開始準備教具,同時請孩子們喝水、小便,進行餐后的自選區域活動。
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分別進入表演區、美工區、建筑區、閱讀區、自然角、娃娃家等自由活動。有個小男孩“企圖”進入表演區“無票參觀”,被趙老師發現了,老師提醒他: 你的票呢?小男孩起身去找票,他隨意跑到別的區域拿了一張別人的票過來,趙老師又提醒:下次記得,拿別的小朋友的票要先和他說一聲。
9:10,教育教學活動的第二個部分――集體活動開始。趙老師先請所有小朋友欣賞美工區小朋友的作品,再由家長提供的國慶節天安門廣場游玩照片導入手工主題:制作民族柱。其間,趙老師對民族柱的象征意義、圖案、色彩、形狀都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了提點。
趙老師提醒
自選分組活動是集體活動的延續和補充,各種不同區域里設置的環境和多層次多樣性的材料,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活動條件和活動經驗。玩什么,怎么玩,和誰玩,都由孩子自己制定規則。集體活動時間,老師的教學目標會以更統一、更明晰的方式體現。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互為補充、互為促進。
老師每天都會組織孩子集體飲水,至少4 次,其他時間孩子隨渴隨喝,干燥、炎熱季節還會適當增加集體飲水的次數。
班級里的活動區,常年需要給孩子們提供各種豐富的材料。非常歡迎家長能配合和幫助教學工作,提供各種廢舊材料。
10:00 ~ 11:00 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趙老師組織孩子們排隊來到操場,帶領孩子們做起熱身運動。然后女孩和男孩分別被分成兩組,女孩玩跳繩,男孩玩角色游戲――喜羊羊和灰太狼。
游戲開始了,扮演灰太狼的孩子到處追小羊。有孩子跑過來問,趙老師,你當什么?趙老師說,我來守護這個家,把小羊看住了,不讓他們跑。男孩哈哈笑起來:“哦,原來你是灰太狼的老婆紅太狼啊!”
趙老師提醒
戶外活動是孩子每天都要進行的活動項目,上、下午各1 小時。如遇惡劣天氣酌情縮減。一般以體育活動為主,也穿插一些其他的娛樂游戲、智力游戲、民間傳統游戲等。
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成長發育的特點,為孩子“量身設計”不同難度、不同活動量的戶外游戲,保證他們的參與熱情和鍛煉效果。
在整個戶外活動過程中,老師會注意適時給孩子增減衣物,避免過熱或者過涼造成身體的不適。
11:00 ~ 12:00 午餐
戶外活動結束后,趙老師帶領孩子們回到班級,請孩子們小便、洗手、做安靜的餐前游戲。生活老師很快把午餐分發好了,孩子們開始就餐。趙老師來回巡視孩子吃飯的情況,表揚吃飯安靜的第一組小朋友,并輕聲提醒孩子們不能光吃菜不吃飯,菜、飯、湯要搭著吃。
很快,趙老師發現有個叫妞妞的孩子情緒不好,她蹲下去輕聲問:妞妞好像不高興?想跟老師說說嗎?生活老師也在一旁仔細觀察孩子們吃飯的情況,及時給吃得快的孩子添飯加菜。
趙老師提醒
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習慣,不喧嘩、不偏食,保證營養均衡,是老師每天都在堅持做的事情。讓孩子吃得好,吃得飽是原則,不過對于一些特殊兒童(肥胖癥,消化不良),老師也會根據保健醫的建議,在餐量上適當限制。
對于有些特定食物有過敏癥的孩子,建議家長一定要提前跟老師說明情況。
12:00 ~ 14:30 午休
趙老師組織用餐結束的孩子擦嘴、漱口、洗手,然后排隊走出教室散步。生活老師進入睡眠室鋪好床被,拉上窗簾,播放輕柔
音樂。10 分鐘后,孩子們結束餐后散步,進入睡眠室。趙老師請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小床,有序地先脫鞋,再脫褲子,最后脫上衣,然后要求大家把脫下的衣物折疊整齊放到指定位置。
緊接著,趙老師開始逐一進行午睡前檢查,沒有發現異常(例如檢查孩子手里是否拿著石子、玩具、紐扣之類有安全隱患的物品),睡眠室里很快安靜下來,孩子們陸續進入夢鄉。
趙老師提醒
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的培養,一直是貫穿我們每日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希望家長們在家中也能堅持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孩子。
孩子的整個午睡過程,老師都會全程觀察看護,那些蹬被子的、需要中途如廁的孩子都會得到及時照顧。
15:00 ~ 17:00 教學活動、晚餐
午睡結束了,孩子們陸續醒來,趙老師開始給孩子們測體溫,指導他們穿衣服、疊被子、小便、洗手,然后進入活動區開始自由活動。15:30 孩子們洗手,吃加餐點心。然后,趙老師開始帶領孩子們進行下午的戶外體育活動和主題教學活動。
16:30,孩子們再次按照洗手池上粘貼的“6 步洗手法”照片進行認真盥洗,準備晚餐。
趙老師提醒
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說到底是“好習慣的培養”,不論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都需要堅持不懈地養成。
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尤其是H1N1 流感爆發以來,幼兒園更是加強了對衛生保健工作的監控力度,這對孩子是一種極好的保護。
17:00 接園
指針指向17:00,接園時間到了。
趙老師組織孩子整理好內務,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背上書包,排隊走出活動室。幼兒園門口已經站滿了等候接孩子的家長, 趙老師開始和家長們面對面交流起來。
趙老師提醒
因為接園時間比較集中,家長人數眾多,有時候沒法做到和每一位家長都深入交談,希望家長能稍候和諒解。
面對面交流的時間畢竟有限,建議家長使用多種方式和老師進行交流,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家園聯系本或者通過郵件和電話交流。
本月園長提醒
本月值班園長
魏鴻(國家林業局幼兒園園長)
一日生活時時處處是教育
從事學前教育工作20 年,接觸過不計其數的家長。父母們在咨詢的時候和我交談最多的是:我的孩子到幼兒園以后能背多少首唐詩、會認多少個漢字、數字等。在高度重視智力開發及投資的同時,父母們經常容易忽略的是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和培養。
其實,在幼兒園生活中,情緒、情感、態度、能力的發展,遠比死記硬背的知識更為重要。特別是自理能力,在對孩子入小學后的追蹤調查中我們發現,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到小學后的學習能力也相對強一些。
所以,托班孩子在適應集體生活后,老師會培養他們從慢慢獨立進餐到學著自己剝雞蛋;小班孩子逐漸學習午睡前后自己穿、脫衣服;中班孩子進餐時要使用筷子、睡上下床;大班孩子要學會自己整理床鋪、書包,能根據天氣情況自己穿、脫衣服。除固定集體組織喝水外,各班老師都鼓勵孩子隨渴隨喝,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需要,并合理地滿足需要。
希望父母能理解孩子在幼兒階段的特點,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幫助者。
【幼兒園一日生活探班】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學與中職幼教實踐教學
• 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
• 幼兒園快速閱讀的創造性運用
• 淺談幼兒園的德育教育
• 培養幼兒園大班自主閱讀的能力
• 淺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改革
• 農村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教學探索
• 幼兒園災難教育須落到實處
• 幼兒園禮儀教育有效方法初探
• 巧妙利用鄉土資源優化幼兒園活動
• 兒歌應用于幼兒園教育的調查研究
• 幼兒園音樂游戲活動的有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