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它可以從小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機制。幼兒教師應該制訂合理的科學教育教學目標和計劃;巧妙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注重啟發誘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和探究科學的能力。
關鍵詞: 幼兒園 科學教育 實施方法
幼兒園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第一扇窗,幼兒園中的科學教育在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使其獲取科學的知識與經驗、實現幼兒園培養目標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科學”正式列入幼兒園教育內容,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提出了科學教育的目標:豐富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的粗淺知識,培養幼兒對自然與社會的興趣和求知欲,開發幼兒的智力,使幼兒形成對人對事物的正確態度等。本文主要論述了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實施方法。
一、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科學教育是要指導幼兒參與各種科學探索活動,幫助幼兒主動獲取粗淺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學習學科學的方法,培養對科學的興趣的過程,其目的就是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使幼兒獲得科學知識。幼兒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它可以從小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動力機制。
幼兒科學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1)科學現象五彩繽紛,神奇有趣,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知識的熱情;(2)科學教育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在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空間均可發現,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引導,靈活進行科學教育,豐富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的初步認知,增強幼兒的科學意識,形成幼兒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3)通過幼兒在科學活動中對各種認知功能積極參與觀察、比較、分類、操作、思維等,使幼兒的認知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相應的培養與提高;(4)科學教育的一些內容與其他教育內容有著潛在的不可分割的聯系,通過相互銜接,交叉教學,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幼兒學習得輕松,掌握知識更加全面豐富①。
二、科學教育的實施方法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指幼兒在教師指導下,在科學活動中探索科學的方法,諸如觀察、分類、測量、表達等方法,以及幼兒不能通過直接探索獲得,或能更生動形象地進行幼兒科學教育,向幼兒介紹某些科學現象和事實的手段,例如電視、錄像,等等。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中應該注意運用多種方法來實施幼兒科學教育。②
(一)制定合理的科學教育教學目標和計劃。
科學教育要求幼兒教師們“教什么”是我們首先面對的問題。科學教育的內容從哪里來,如何制定教育目標,又該如何選擇教育內容?這些都十分重要。教師們應收集、閱讀并學習近幾年有關科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文章及教育成果,提高自身科學修養。幼兒的教材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貼近幼兒生活,豐富多彩、新穎有趣,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各階段內容應該循序漸進,呈層次性,在不同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活動內容要體現時代特征,適當安排現代科技的有關內容,讓幼兒初步認識現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斷發展的,它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方便。
(二)巧妙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幼兒教學要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應當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學習和探究的對象。而幼兒感興趣的事通常都是幼兒身邊的事、熟悉的事。幼兒身邊的科學是幼兒看得見、摸得著、感受過、經歷過的,這些內容能使幼兒產生觀察認識的興趣,又容易為幼兒所理解。所以,我們在選擇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時一定要走進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生活中捕捉和挖掘有意義的信息,選取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進行研究,讓孩子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科學的有趣和奇妙,激發好奇心和探究熱情。如在《魔法師》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張白紙,在幼兒確認紙上什么也沒有后,舉起噴霧器,朝畫上一噴,畫面上顯現出一只藍色的可愛小兔。幼兒們驚訝極了,興趣油然而生。這樣就用強烈的反差激起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③。
幼兒科學教育僅靠集體教學活動是不夠的,一間教室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幼兒渴求知識的熱情。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積極為幼兒的科學活動配套充足的物質條件,創設豐富寬松的探索環境,隨時滿足幼兒求知的需要。如在班上開設科技游戲區、動植物觀察角、小小阿凡提問號等豐富多彩的內容,提供各種活動、實驗、操作材料,創設各種問題情境,讓幼兒感到學科學、做科學是一件輕松而愉快的事,在玩的過程中,慢慢學會科學知識④。
(三)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啟發誘導幼兒。
教師提問是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提問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轉變提問觀念、改進提問技巧、有效理答等策略,這對提高教師提問的質量和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多所幼兒園的調研和資料查閱我們發現,在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中,教師的提問往往存在以下問題:漫無目的、缺乏啟發性、提問過度、表達不妥、忽視理答,等等。有的教師提問設計目的性不強,缺乏內在聯系性或邏輯嚴密性,存在著為提問而提問的現象,簡單地認為只要向幼兒拋出問題,就是“對話教育”、“啟發式教育”,而沒有思考問題是否存在意義。比如“你做的是什么?”、“你看了嗎?”這樣的問題通常是教師隨意說出的,只會得到幼兒簡單機械的回答,達不到應有的引導啟發作用。理答是教師對幼兒回答的反應和處理,是提問的重要環節。我們往往看到教師對幼兒的回答只注意結果的“對”與“不對”,而忽視了對幼兒思考過程的評價;或是加以斥責、轉移話題、不予理睬,都在不同程度上挫傷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對幼兒的教學帶來諸多不利。
教師應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滲透有啟發引導教育的提問,培養幼兒持續的興趣、專注力和投入情緒,營造自主、好問、善思、巧為的科學探究氛圍。同時使幼兒認同并接受“尊重事實”等科學精神和價值觀⑤。
(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和探究科學的能力。
幼兒好動,對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好奇,并且幼兒園日常生活內容也包容著許許多多的科學常識。如幼兒在走平衡木時,引導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走得更穩;午餐吃蛋時,啟發幼兒想想怎樣讓雞蛋立在桌子上;在結構游戲“建高樓”中,鼓勵幼兒尋求用什么辦法使樓建得又高又穩,等等。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科學素材,從幼兒身邊的知識講起,讓幼兒體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只有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得到結果和找到答案,他們才能真正體驗到發現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為此,培養幼兒的科學情感和探究科學的能力尤為重要。
三、結語
作為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啟蒙,幼兒科學教育的實施應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關注。經過廣大幼兒教師、一線研究人員和家長等長期的研究,大家取得的一致共識就是培養幼兒學科學的興趣,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幼兒開展科學教育,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科學教育,引導幼兒培養認知自然和社會的能力。幼兒科學教育研究是一項很有價值的工作,也是一項比較難的工作,它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幼兒教育是提高全民創新能力的基礎,基礎打得牢、打得好,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注釋:
①殷藝祠,李凌云.讓科學教育走進幼兒生活.課程教材教學研究,1992.2.
②覃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施策略.基礎教育研究,2000:30-32.
③張燕.幼兒園中如何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科技信息,2008:24.
④王??.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研究綜述.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6.
⑤張海英,郭中然,王鑠.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文教資料,2009.4.
參考文獻:
[1]殷藝祠,李凌云.讓科學教育走進幼兒生活.課程教材教學研究,1992.2.
[2]陳建華.我國科學教育問題世紀末之思考.現代教育論叢,1998.3.
[3]王冬蘭,郎和.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的科學性問題分析.研究與探索,2009.6.
[4]張海英,郭中然,王鑠.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文教資料,2009.4.
[5]張燕.幼兒園中如何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科技信息,2008:24.
[6]王??.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研究綜述.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6.
【淺析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實施方法】相關文章:
• 幼兒園科學教育之我見
• 小議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
• 淺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 創設幼兒園環境課程,搞好科學活動
• 淺析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
• 幼兒園如何制訂科學營養食譜
• 幼兒園如何開展科學小實驗活動
• 幼兒園科學教育初探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策略
• 幼兒園科學素養評價研究
• 源于生活的幼兒園非正式科學活動
• 幼兒園科學教育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