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管理科學為基本理論,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發展指南》為依據,以作者多年從事幼教工作經驗及實際體驗出發,理論結合實踐,從分析教學管理對象入手,闡述了幼教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及方法、步驟,試圖就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幼教班主任及怎樣帶好班級團隊(教師、幼兒、家長),努力做好管理工作,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見解。
關鍵詞:幼教 班主任 管理 理論與實踐
管理心理學告訴我們,構成它的三個要素是:個體心理(包括人際知覺、價值觀念、需要、動機、挫折、態度、目標等)、群體心理(包括人際關系與測量、團體的心理態勢、團體的壓力與內聚力、團體的競爭與沖突、意見溝通等)、組織心理(包括領導行為、組織改革、組織發展等)。其實,管理就是負責某項工作使之順利進行。換言之,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就是負責本班幼兒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筆者認為要當好一個合格稱職的幼兒園班主任,要做好幼兒班級教育的管理工作,必須把握好三個環節。
一、不斷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綜合水平、人格魅力,提高社會對幼兒園認知度以及幼兒對園內生活的認知度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
1.班主任要不斷更新知識、更新理念,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以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
當今社會是知識統領萬事的社會,當今的社會是信息傳遞迅捷的社會,由此,從事幼教班級管理工作的人就必須隨時學習新知識,獲取新信息,并力求做到幼教管理所需的知識都要具備,當然,更不能忘了常溫已有的幼教基本理論。同時,留時間有針對性的豐富自身對幼兒教學及管理方面所涉及到的有關中國歷史、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美學、科學甚至本地區民族傳統文化(如我州藏羌文化:包括歷史、人文、藝術等)等方面的知識。只有把該知曉的東西都拿到手,自身的綜合水平提高了,才能使班級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具備良好的條件。
2.班主任要不斷增強人格魅力,從而獲得所帶團隊的信服
班主任是班級的主心骨,當家人!因此不斷增強人格魅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提高人格魅力,一是要做有心人,即別人想不到的東西、想不到的事情你要用心去想;別人不愿做的事情你要愉快的去做,且做完了以后還不能留名、留聲。二是要吃得“虧”,即要求班主任難事要沖在前,好事(如評職稱、評獎等)要讓給別的老師,節假日值班要主動,個別教師家庭臨時有事班主任要頂班,教學其間搭班教師家里有病人或搭班教師病了班主任要設身處地的給予關心。班上幼兒病了要主動關心(送醫院、及時通知家長來接回家),而不能只安排搭班教師去做,自己則溜之大吉。總之,在為人處事中要替別人著想。三是班主任就是要比別的教師多做事,當然,這里并不是說別的教師就可“清耍”。
3.作為班主任要不斷提高社會對幼兒園以及所帶班級幼兒對園內生活的認知度
這里的社會認知度是指社會(多數人)對幼兒園的看法和知曉程度;幼兒認知度,是指幼兒對幼兒園環境(硬件、軟件)、教師的教學及人文關懷、管理程度的總體評價。怎樣提高這樣認知度呢?
3.1班主任要率領本班教師團隊及幼兒營造一個學習、玩耍、休息的良好環境:做到窗明幾凈、物品成列有序、床鋪被褥整潔;室內外環創集童趣、教育意義于一體;室內要做到通風、透光、溫馨、舒適。
3.2班主任要遵循“玩中學、學中玩”的原則,除了讓孩子們玩已有的現成玩具外,還要充分發動教師、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做些既簡單而又美觀實用的玩具,這樣,既可以補充玩具的不足,又培養了教師和幼兒動手、動腦、勇于大膽創新的能力,同時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也增進了師幼感情,使得孩子們更加的樂于在幼兒園生活。
3.3班主任要帶動教師多開展一些有益于幼兒身心健康的活動,如:親近大自然的活動(諸如種植、春游、秋游等)、親子游戲、故事大王……。
二、幼兒園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切入點及其步驟
班級管理工作必須在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管理心理學》的基礎上,找準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步驟,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
(一)對三個群體的心理需求及現實長遠達到目的分析。目的在于較全面的了解三個群體的各自特性、特點、愛好、弱項,以便有效組織教學及行為管理。俗話說,情況不明無以施計,情況明則管理得心應手。
1. 幼兒園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對象是幼兒,把握幼兒的心理動態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他(她)們天真、活潑、可愛,純潔的如同冰山上的雪蓮,他們無所顧忌、只有自己的“浪漫”。這就給班主任提出了尖銳而復雜的課題。作為班主任首先應細心觀察每個幼兒的行為,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喜歡什么,并且此項工作要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因為幼兒在不斷的成長,思維、心理需求、學習愛好都在發生變化,班主任要教好、管好幼兒就只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及時針對幼兒的發展變化調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切切不可懈怠。
2. 對所在班級教師的了解,要從她們對幼教事業的熱愛程度、基本技能的具備、特長與興趣愛好、家庭基本情況、對幼兒愛心程度、與家長溝通能力等方面考察。只要獲取了上述幾個方面的信息后,班主任就可以以教師的能力去分工,去組織教學管理。如果對教師的情況不明,那么,對教師的學科教育安排就不能做到才盡其用。反之,則導致組織教學的失敗。例如,某教師的強項是
音樂舞蹈,而班主任則安排她教相對較弱的數學,這樣一來,教師教的不好,幼兒也學的不好,最終的結局是兩敗俱傷。
(二)對幼兒、搭班教師、家長的管理是幼兒園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環節
幼兒是幼兒園的主體,教師則是幼兒的主心骨。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師,教師的水平及綜合技能、行為規范直接影響幼兒的心理、生理正常發育。反之,幼兒的整體發展水平也反映了教師的素質及教育教學水平。因此,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承的,這兩個群體作用的發揮,對班級管理是雙重關系,切不可孰輕孰重。
【幼兒園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之管見】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的德性價值
• 幼兒園寶寶應男女分廁
• 幼兒園教學提問的技巧
• 論幼兒園戲劇教育的教學策略
•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育的個案研究
• 幼兒園教育管理對策研究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幾點體會
• 幼兒園與社區教育資源共享策略研究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頂崗實習初探
• 淺談開展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措施
• 幼兒園情境教學反思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