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指出:“兒童是獨立的、發展著的個體,只有在主動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必須把以幼兒發展為本作為教育活動的指導思想,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特點實施教育。而提問策略正是反映教師教育的能力與藝術的一個方面,教師如何有效地設計教學中的提問,是開發幼兒智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心理品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老師 幼兒 提問 技巧
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問,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可見,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巧。好的提問能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想象力。教學成果的優與劣,孩子學習興趣的高與低完全取決于老師的提問技巧。在現實教學中,大多數老師的提問機械化、老套,孩子們聽著都漫不經心,沒有興趣,效果不明顯。所以提高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顯得尤為重要。
1 抓住孩子的年齡特點提問
幼兒的年齡決定他們的能力大小、思維方式等,教師提問時就要充分考慮幼兒的這些特點,這樣才能提高提問的精準度。比如我們班級的孩子,雖然是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實際上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平時針對班級中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我經常讓他們回答難度比較大的問題,不埋沒他們與眾不同的想法;對于中等能力的幼兒,我幾乎都用基礎性的提問,吸引大部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對于能力比較差的幼兒,我則設計一些難度不大,經過認真思考便能回答的問題,來幫助這些幼兒恢復自信,提高學習熱情。這樣既面向了全體,又針對了個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注重啟發性的提問
提問的目的就是為了引發孩子的興趣,打開孩子的心智,開發孩子的思維,使孩子喜歡學習,不亦樂乎。如語言活動《不同的表情》,我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爸爸媽媽平時都有哪些表情呢?”孩子們就會動用自己的大腦,想象爸爸媽媽平時都有哪些表情,這樣,一下子挑起了孩子的想象欲望。我又進一步的提問:“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呢?”課堂氣氛就活躍了起來,有的孩子說:“爸爸和媽媽吵架了,媽媽哭了,表情是這樣的。”還有的孩子說:“我今天考試得了100分,媽媽老高興了,眼睛都笑沒了……”不自覺地孩子成了課堂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正是我們老師想要達到的效果。
3 發展藝術性的提問
有人說,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這個藝術舞臺上,就要充分展示教師和孩子的才華。提問看似簡單,其實里面蘊含著很多奧秘,有的老師提問平淡無味,起不到引領課堂的效果,而有的老師問的巧妙,一語雙關,事半功倍。所以在平時教學中,需要我們老師要用心的挖掘,探索。我曾經聽過兩個老師講同一節課《十二生肖的來歷》,第一個老師是這樣提問的:“你們知道十二生肖中誰排第一嗎?”孩子們反應并不是很熱烈。而第二個老師是這樣提問的:“動物中老鼠厲害嗎?”孩子們都說:“不厲害。”接下來老師又提問:“而老鼠卻在十二生肖中排在了第一位,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所有的孩子都感興趣的說:“為什么呀,快告訴我吧。”我覺得一樣的課堂,一樣的內容,但是效果差距會很大的。
4 善于撲捉孩子反饋的信息,抓住時機追問
問題都是老師事先設計好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局限性,因此適當的追問有時候真能追出一片精彩。如活動《拔苗助長》,孩子們都了解了故事的內容,老師就開始追問:“為什么禾苗會死呢?”孩子們說:“因為根拔出來了。”接著老師接著追問出一大堆的問題:“為什么根出來了禾苗就會死呢?”“怎么樣能讓禾苗快點長高呢?”一系列的問題等待著孩子研究,探索,使孩子的參與活動情緒處于最佳狀態。教師有意識地追問,不但促進了孩子積極主動地思考,還促使“教”與“探”更加和諧。
其實,并非所有的課堂提問都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只有那些優化了的課堂提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提問的技巧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反復推敲,加以琢磨,不斷反思,我們的提問技巧才能不斷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試行)解讀
2 韋倫.教師提問技巧.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3
【幼兒園教學提問的技巧】相關文章:
• 幼兒園創新教育的重要環節
• 養成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 幼兒園安全教育水平提升措施
• 淺析幼兒園健康教育中的幾個問題
• 基于奧爾夫課程體系的幼兒園節奏教學
• 幼兒園課程開發策略
• 幼兒園大班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 幼兒園主題資料庫建設的實踐研究
• 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美術鑒賞力調查
• 我對幼兒園管理的認識
• 幼兒園小班常規習慣的培養
• 政府扶持民辦幼兒園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