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是建立良好身體素質和健康行為方式的關鍵時期,開展幼兒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能為幼兒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近幾年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指導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幼兒健康教育,提高幼兒健康教育的質量,針對以下幾個問題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一、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
過去,人們總是認為吃得好,睡得好,沒有疾病就是健康。但近些年來,人們對健康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即由原先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為健康或疾病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因素不斷互動的結果,任何一種因素都與其他因素有關且能產生一定的影響。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1946年就曾指出健康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應該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應該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人的個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幼兒時期受到的教育和影響,常常會在一生中留下印記。不少有心理、行為問題的成人,究其原因常?梢宰匪莸酵陼r代,如在冷漠、甚至虐待中長大的兒童,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卑感。性格孤僻或暴躁,富于攻擊性,被溺愛的兒童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不愛勞動等。而在幼兒期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夠形成許多好的行為習慣和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規范。
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許多幼兒園沒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沒有心理健康檔案,更沒有幼兒心理咨詢中心,教師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模糊不清。這一問題和心理健康看不見、摸不著、不好判斷的特點有關,同時也和人們不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有密切的關系!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彼,幼兒園應適當開展幼兒心理健康課程,根據幼兒的特點,向幼兒傳授心理知識,培養幼兒的心理品質,幫助幼兒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發展狀況,及時了解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問題,自覺地維護心理健康。幼兒園也有必要建立起幼兒的心理健康檔案,配置心理醫生,而且幼兒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也要加強。要轉變過去只重身體健康,輕視心理健康的觀念,一旦出現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就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傊,我們不僅要照顧幼兒的身,還要照顧幼兒的心。
二、重安全,輕身體素質培養
安全問題是幼兒園最重視的問題。近年來,媒體報道不少幼兒園的安全事件,讓許多幼兒園誠惶誠恐。安全第一是有道理的,但凡事過猶不及。比如,有些幼兒園怕出事,嚴禁幼兒活動!吧倩顒,少出事;不活動,不出事”。許多本該孩子做的事情,老師全部代勞,嚴格限制兒童的各種活動,剝奪孩子通過實踐鍛煉來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結果,因孩子身體素質差、對危險事物缺乏防范能力而發生了許多不該發生的事故。我國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有資料表明他們雖然在身高、體重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是其心、肺等內臟功能卻落后于身體的發育水平,這正是由于缺乏鍛煉、過多保護、身體素質培養力度不夠造成的。
生命是脆弱的,幼兒的生命更是如此,但并不是說嚴格限制各種活動或過多呵護就意味著安全。我們要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時很少跑動的孩子相對來講容易受傷,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奔跑蹦跳靈活,鉆爬攀登熟練,反應敏捷,相對來說磕碰就少一些。因此,幼兒園應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合理地組織有一定強度和密度的體育活動,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更好地保證幼兒安全。當然,我們應細致考慮安全問題,盡量排除不安全因素。
三、重教師的施教過程,輕幼兒的反饋
健康教育是一種雙向的過程,不僅需要我們很好地計劃和組織有關的教育活動,而且,還需要對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必要的評價,尤其應重視受教育者的反饋。同樣,在幼兒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評價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從評價指標來看,幼兒健康教育的評價通常是與幼兒健康教育的活動目標直接關聯的,有時,幼兒在健康教育活動中的認知目標、情感與態度上的目標以及行為目標就是幼兒健康教育評價的具體指標。
例如,在“怎樣過馬路才安全”的健康教育活動中,如果具體的活動目標是:
(1)使幼兒能辨認出停止、前進和人行橫道線的交通標志;
。2)使幼兒能說出安全過馬路的兩種交通規則(如,走人行橫道并且要做到紅燈停、綠燈行);
(3)使幼兒在游戲場上活動時能按照交通規則的要求去做。
圍繞這一健康教育活動的評價指標便可確定為:
幼兒能對停止、前進等交通標志做出正確的反應;
幼兒能說出安全過馬路的兩種交通規則;
幼兒在游戲場上步行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在幼兒健康教育的評價中,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進行觀察而做出評價,也可以通過向幼兒提問來獲取有關的信息;同時,教師還應該同幼兒的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幼兒在家中的態度和行為表現,以此來對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幼兒的發展狀況進行深入的評價。
例如,在以“嘴巴里的牙寶寶”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中,如果其活動目標是:
。1)知道為了保持牙齒的潔白和健康,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覺前都要刷牙。飯后(或吃完零食后)要漱口;
。2)掌握刷牙的正確方法;
(3)能逐漸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習慣。
在這一主題的健康教育活動之后,其評價的指標便可設定為:
幼兒能說出應該刷牙和應該漱口的時間;
幼兒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能示范刷牙的正確方法;
幼兒在家中能自覺地在起床后和睡覺前刷牙,并且刷牙的方法基本正確。
四、重幼兒園內健康教育,輕家園合作
由于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而且,家庭的環境以及家長的價值觀念、教養方式、生活方式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及幼兒的健康意識、健康認知和健康行為的獲得與形成有著直接的關聯,幼兒健康教育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應歸因于幼兒家庭和家長。因此,幼兒園的健康教育必須要考慮到家庭和家長的因素,并力圖與家長建立起相互間的支持與協助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強化對幼兒健康成長的有利因素和積極影響,并盡可能地減少和消除那些不利的影響。圍繞幼兒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通?砂ㄟ@樣兩個基本的方面:
(1)關注和支持幼兒在家中的健康實踐,以強化幼兒的健康行為。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和形成的健康行為如果也能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地、持續地得到強化與實踐,則有助于幼兒建立起比較穩固的動力定型,進而逐漸形成習慣,這正是幼兒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終目標。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健康教育的需要,通過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等多種途徑,大力向幼兒家長介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使家長成為健康行為的執行者、幼兒健康教育的支持者和指導者。例如,在“健康食品要多吃,垃圾食品要少吃”的健康教學活動后,可以利用健康教育展板向家長傳遞這一健康信息。同時,也期望家長能以身作則,多吃健康食品,少吃垃圾食品,并在家中對幼兒的適宜行為給予積極的表揚和鼓勵,以強化幼兒的健康行為。
(2)針對幼兒的健康問題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以期相互配合與協助。幼兒園教師既可以圍繞幼兒共同的健康問題,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小范圍的集體討論與交流;也可以針對某一幼兒的具體健康問題,與家長進行個別的溝通與交流。例如,在幼兒的營養與飲食方面,可以與家長共同討論和交流:“怎樣幫助幼兒改變挑食的毛病”等。又如,可以與某一個攻擊性行為較嚴重的幼兒家長一起探討:哪些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怎樣共同來幫助孩子減少攻擊性行為?此外,幼兒園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和周圍的教育資源,面向幼兒家長開辦一些幼兒健康與安全等方面的講座與培訓,以不斷提升家長的健康意識、健康認知水平以及健康的行為能力。只有家園教育保持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使幼兒健康教育真正取得實效。
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就是要使幼兒在健康意識和健康認知上獲得提高,并最終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傊覀儜e極探索幼兒健康教育的規律,使幼兒園健康教育更加系統、更加完善。
【淺析幼兒園健康教育中的幾個問題】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策略
• 2010—2012年錫山區幼兒園兒童健康狀況分析
• 幼兒園體驗式教學初探
• 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的有效性研究
• 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肥胖兒戶外活動有效護理新策略
• 特殊需要兒童如何融入幼兒園教育
• 違交規“上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精細化管理
• 上幼兒園的孩子回家吃什么
• 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及對策研究
• 這是一所“無性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