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號稱“世界最美麗的首都”瑞典斯德哥爾摩南城區的老城島上,有一個很特別的幼兒園――它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特別突出“無性別”。北歐國家一向以男女平等程度高聞名,瑞典自不例外,只是這種從孩童抓起的性別平等教育在外界看來有些不可思議。
探訪“無性別教育”幼兒園
尼古拉幼兒園共有112名1歲~5歲的幼兒,分5個班,每班10人~30人,配備老師3人~7人。幼兒園員工總共約30人,平均1個人照顧4個小孩兒。
幼兒園負責人洛塔介紹說,這所幼兒園為促進性別平等采取了很多“先進”舉措,如在學校稱呼孩子們只能說“朋友”“同學”或“小孩兒”,而不可以性別來稱呼;游戲時,所有小孩兒都參與,完全不考慮性別;不使用“安靜”“狂野”“乖巧”“小心”等字眼來形容男孩兒或女孩兒;當一個小孩兒穿了一件新衣服來學校時,老師們盡量使用中性字眼,如“舒服”“溫暖”來形容,而不用“甜蜜”“剛強”等。兒童讀物的選擇也要注意到男女平等,即書中男女主角的分配要均等。正因如此,孩子們的讀物中,《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刻畫了鮮明女性或男性形象的傳統經典童話故事極少,更多的是有關單親家庭、領養兒童以及同性夫妻的內容。此外,唱歌或講故事時,要將男的“他”與女的“她”混合使用,或使用中性的指代詞。
將性別平等問題主流化
瑞典幼兒園普遍強調性別平等,只是做法和程度上有所不同。斯德哥爾摩童話王國幼兒園負責人凱薩?亨利克松說,他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孩子們明白,不管男孩兒、女孩兒,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幼兒園里所有一切都不強調某種性別,例如從來不說女孩兒就該穿粉色衣服;扮演角色時,不強調必須是女孩兒扮媽媽,男孩兒扮爸爸;讀童話時,大灰狼可能是狼奶奶,也可能是狼爸爸;王子和公主的角色也是可以調換的。
對“無性別教育”問題,一些瑞典人有不同的看法。“男孩兒還是男孩兒,女孩兒還是女孩兒,性別是不能含混的。”替婭的奶奶說。
“無性別教育”以及“性別中立化”運動雖然引起了一些爭議,但由于瑞典社會強調男女平等,并具有相對寬容自律的氛圍,所以進行“無性別教育”的幼兒園并沒有被邊緣化。如今,瑞典的男女平等觀念可以說貫穿了社會各個層面。孩子很小就培養起民主意識、平等意識,不但男女要平等,大人和小孩兒也要平等。盡管有人認為瑞典的性別平等已走向極端化,但瑞典政府明確指出,其性別平等政策就是要讓女人和男人在社會各個層面分享權利和影響,以創造一個更加公平、更加民主的社會。
“國王與國王”的童話故事
除了瑞典,挪威、芬蘭等北歐國家在性別平等教育方面也做得很突出。
在挪威,《國王與國王》是孩子們最熟悉的書籍之一。這本被當地人認為“適合孩子們讀一讀”的童話書,講述的是一位王子不愛漂亮公主卻愛上公主哥哥的故事。這種顛覆傳統模式的故事,被挪威孩子從小熟知,該書和《瑪琳的媽媽和莉莎結婚了》等類似書籍被列為兒童教育推薦書。
挪威的相關政策對性別平等有嚴格規定,強調幼兒園應該在日常工作中貫徹男孩兒和女孩兒兩性平等的思想。為幫助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挪威政府一直致力于招募更多男性幼兒園教師。20世紀90年代,挪威只有5%的幼兒園雇員為男性,如今這一比例已經翻倍增長,位列全歐之首。
挪威人也經常就性別平等話題展開政策性辯論,多數挪威人如今已經將“男女之別”看得很淡。正因如此,挪威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中位居第一,并且被聯合國評為性別平等指數最高的國家。2010年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的《全球性別鴻溝報告》中,挪威排行第二,僅次于另一北歐國家冰島。“我們要達到的目標并非是讓所有工作的男女就職人數相等,而是要打破阻止男孩兒及女孩兒選擇非傳統工作的有形及無形壁壘。”挪威教育部長在政府報告中表示。
盡管外界對北歐國家的性別平等問題有所爭論,認為有些做法比較極端,但北歐的男女平等能貫徹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無論什么性別,都有免費受教育的權利。當女孩兒也能和男孩兒一樣受教育的時候,她們就有很大機會和男孩兒一起競爭。現代社會,人們拼的不是體力,而是知識。
(阿政摘自《環球時報》)
【這是一所“無性別”幼兒園】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活動設計素養研討
• 《不可忽視的幼兒園常規教育》
• 幼兒園課程與游戲整合的策略
• 環境素質下幼兒教師論文
• 上學難,上幼兒園更難
•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
• 自然環境下農村幼兒教育論文
• 透視當前幼兒園的早期閱讀教育
• 衡陽市教育局實驗幼兒園
• 幼兒教師職業素養養成三位一體探析
• 幼兒園不同類型的美術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