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學生去幼兒園實習的時候,看到幼兒園都有一個男女寶寶同廁的現象。在一所辦學條件很好的幼兒園廁所門口,一群男寶寶一邊上廁所,一邊和我們擺手做鬼臉,而旁邊有個女寶寶正提著褲子……這種在幼兒園習以為常的現象,反倒讓我這個大人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那么,在幼兒園里,兒童入廁時該不該“男女有別”?幼兒園男女分廁,是必要還是無奈?
關于這個話題,存在著較大的分歧。有不少專家和學者,從兒童心理發展、性別意識啟蒙等諸多角度進行辯論,但是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認識和兼顧實施的舉措。部分幼兒園在嘗試進行男女寶寶分廁時,也引起了較大的質疑。
雖然幼兒園男女寶寶分廁有著比較大的爭議,但當我們回到“為什么要送兒童去幼兒園”這個起點時,問題的頭緒就可以理清了。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機構,是社會人成長過程中最早接受系統教育的場所,其作用在于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其任務在于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的身體、智力等得以健康地全面發展。將孩子送到幼兒園,除了學到科學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使兒童融入集體生活,逐步習得社會規范,為今后的生活、學習以及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人性基礎。
當下,幼兒是家庭的小皇帝,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和長輩都圍繞著他們轉。但是,小孩子終究要長大成人,要學會獨立生活。為了使孩子逐步適應社會環境,將孩子送到了幼兒園這個“小社會”。在這里,孩子不僅要學會保護自己,獨立生活,而且要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和睦相處。這實際上是實現兒童社會化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是兒童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過程,同時也是由自然人向社會人逐步過渡的過程。既然送兒童去幼兒園的目的在于使兒童了解社會規則,習得社會規范。那么,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一切有利于其社會化的方法都應該被使用,一切有利于其成長的措施都應該采用。從這一點來看,關于幼兒園寶寶是否應該男女分廁的問題,就不應該還有爭論。再者,小學校的廁所都是男女分開的,讓學齡前兒童提前適應小學的如廁環境,更有利于“幼小”順利銜接。
在有關爭論中,持“小孩子懂什么”“沒那必要”的觀點不在少數,這其實是將成人的觀點強加于兒童。成人不介意兒童男女同廁,何以見得兒童自己不介意男女同廁?曾經有報道,有的兒童由于害羞,寧愿憋到放學回家,也不愿意在學校上廁所,這對兒童無疑是一種身心的傷害。三歲左右的兒童已經開始具有性別意識,并開始以男、女自居,而這個年齡,正好是入園的年齡,如果不對男女寶寶同廁的現狀加以改變,就無疑是對兒童隱私的漠視和對兒童人格的不尊重。
充分尊重兒童,保護兒童的隱私,本身就是對兒童心靈的呵護。在幼兒園實施男女寶寶分廁,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同時,男女寶寶分廁本身就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部分,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當下,幼兒園男女寶寶分廁絕不會是什么技術上的難題,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改造廁所,沒條件的幼兒園可以男女輪流使用廁所。通過分廁,創設有利于兒童成長的環境,使兒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作者單位:南昌師范學院教育系學前教育學院)
【幼兒園寶寶應男女分廁】相關文章:
• 試述幼兒園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教育利用社區資源的思考
• 淺議幼兒園班級管理
• 試談如何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 主題審議:促成課程園本化的實踐研究
• 加強幼兒園文化建設 提高幼兒德育實效
• 如何開展幼兒園健康教育
• 完善幼兒園后勤制度,提高管理效能
• 幼兒園主休探究活動的思考
• 幼兒園進行戶外寫生的初步探討
• 淺談幼兒園美德教育
• 游戲化學前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