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前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養成發現問題的習慣。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培養善思、樂學、獨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奠定基礎。
縱觀我國目前幼兒園教學現狀,存在以下四個問題:①重教師主導地位,輕幼兒主體地位;②重活動形式和環節的變換,輕幼兒興趣指向;③重教師發問,輕幼兒質疑;④重活動結果,輕活動過程。因此,在幼兒園開展主體探究活動勢在必行。
主體探究活動是通過師生、生生、家園之間的互動,創設以幼兒為主的教育情境,以合作、探索和自由發現為主要形式,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活動方式。
一、主體探究活動的特征
1 活動內容注重生活性、整合性
主體探究活動的內容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充分體現陶行知老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動內容真正體現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讓幼兒有更多實踐和體驗的機會。
活動內容的整合性是指將幼兒教育涉及到的五大領域內容有機整合到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資源的整體作用,使整個活動過程達到最優化。
2 活動形式注重探究性
通過主體探究活動為幼兒提供探究自身、探究社會、探究自然的條件,注重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行為。
3 活動效果注重和諧性
主體探究活動不強調幼兒各種能力的同步發展,而是注重幼兒潛在能力的發展,尊重幼兒的個性,使幼兒認知、情感、個性和諧發展。
二、主體探究活動的實施
1 發現和激發幼兒興趣,引發幼兒的學習動機
幼兒總是產生興趣才會產生疑問。作為教師要對生活中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育因素進行分析和引導,以喚起幼兒的好奇心,產生疑問,并試圖尋求答案。
2 捕捉探索主題
教師要充分關注幼兒自發生成的探索主題,及時捕捉幼兒探究的愿望,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及時調整活動內容,建構具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活動主題,使主題活動具有開放性和連續性。
3 創設探索環境
對幼兒感興趣的探索問題,教師不要急于將答案直接告訴幼兒,而是要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探索材料,創設適宜的探索環境。讓幼兒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得出問題的答案。
4 引導探索活動
在探索活動中,鼓勵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在幼兒的探索過程中,要細微觀察、及時點撥、恰當鼓勵,把自己定位于引導者、點撥者、鼓勵者的角色,幼兒完全是活動的決策者、操作者,自我發現、自我探究。
5 展示探索結果
讓幼兒展示和匯報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發現和收獲,使幼兒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欣賞別人,允許幼兒有不同的答案,甚至是錯誤的答案。
6 探索活動延伸
通過展示探索結果,幼兒彼此交流的探索過程,強化了探索興趣,也有了繼續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礎上,將探索活動進一步延伸,把幼兒帶入到新的探究情境中,給探究有困難的幼兒再次提供了體驗成功的機會,并將探索活動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是探究主題在幼兒生活中拓展和延伸,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幼兒園主休探究活動的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新入職教師研修(下)
• 探求學前教育中聲樂教課的現狀及革新
• 影響民辦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
• 踐行幼兒園特色發展
• 在大學英語教學融入德育的探索
•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方法
• 淺談幼兒園班級“四化”管理
• 為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減負”
• 幼兒園節日文化活動實踐的點滴談
• 淺析幼兒園管理教育與幼兒關系
• 淺談幼兒園美術游戲的組織方法
• 幼兒園傳染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