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傳統命題畫教學活動的弊端 傳統的命題畫教學活動設計步驟一般為:第一環節:提出課題,導入活動;第二環節:講解演示具體畫法和操作步驟;第三環節:布置作業,提出作業練習時的具體要求;第四環節:巡回指導;第五環節:講評小結。教師講評幼兒作畫時的興趣狀況、努力程度等。
依照以上教學模式進行的教學程序與策略,沒有個人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方法多以講授和演示為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教學主導思想。要求幼兒按照教師的畫法步驟臨摹,幼兒的學習活動處于服從和被動接受的地位。
二、《綱要》指導下的幼兒園命題畫教學活動設計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筆者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結合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樹”,談談《綱要>指導下的幼兒園命題畫教學活動的設計。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動機。此環節簡單、明了,可采取猜謎、
兒歌、談話等形式。
課例中,教師收集了一些常見樹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內,引導幼兒參觀,并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孩子們興致勃勃圍著樹展議論著,不時地會有孩子問問老師或同伴。
此部分教師還可直接以提問導人:“你見到過什么樹?它們長什么樣子?”激發幼兒用語言和身體動作盡情地表現樹的千奇百怪的形態,以引發幼兒的興趣。
第二環節:體驗與感受。即通過觀察、回憶、認識和了解事物的特征與本質,獲得感性和理性的初步認識。
教師此時逐一出示各種奇怪的樹的圖片,并逐一提問:“這棵樹奇怪在哪里?”以此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這時,幼兒開始興奮起來,回答十分踴躍:“這棵樹的樹干胖胖的,像瓶子!”“這棵樹上結的果子很奇怪,像面包!”“這棵樹上的花都開得不一樣。各種花都有、”“這棵樹是樹爺爺,樹干像手,樹根像腳,手上還抓了月亮、星星、玩具……”
這一環節通過讓幼兒觀察圖片,充分講述圖片上的樹神奇的地力,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讓幼兒對神奇的樹有了充分的感知,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
第三環節:思考造型方法。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幼兒尋找進行個性創造的方法。
教師提問:“你們想畫什么樣的奇怪的樹?”
幼兒反應十分熱烈:“我想畫玩具樹,上面結滿各種玩具,我想玩什么就可以拿什么。”“我想畫獅子樹,那棵樹可厲害了,誰見了都害怕!”“我也想畫玩具樹!”“我想畫長滿手的樹,手上有很多吃的東西。”……
教師給每個幼兒的回答都給予了肯定,并問:“還有什么更神奇的樹?”這時幼兒基本上都在重復自己或他人的想法。
藝術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地創新,幼兒藝術活動的活力也在于不斷地求新求異。幼兒期是富有創新精神的階段,他們非常高興有自主想象的機會,因此,思維十分活躍,只是此階段教師在指導時沒能進行更進一步的啟發,如“太空里會有什么更神奇的樹呢”,那樣就更好了!
第四環節:幼兒作畫。在此過程中,通過幼兒的互相啟發,教師根據幼兒的創作情況不斷進行適時、適度地指導,促使每位幼兒都能取得經驗,順利完成作業。
教師此時提出了作畫要求:盡量與別人畫得不一樣,越神奇越好 在幼兒作畫。教師發現孩子普遍都只會畫教師給幼兒欣賞的圖片里的玩具樹,就不斷提示幼兒:你的玩具樹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于是,吳聞洲給他的奧特曼樹加上了噴泉,余一立加上了各種花,這時,教師發現高煜博畫了一棵房子樹,馬上拿起了他的作品展示,孩子們受到啟發后,思維更加活躍,
音樂樹、立交橋樹在他們筆下脫穎而出。
此環節中,教師先以提問引導幼兒思考,接著,以幼兒作品‘房子樹’進一步啟發幼兒,激發了幼兒思維,以點帶面,使幼兒豁然開朗,推動了幼兒經驗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五環節:展示作品。通過互相觀賞、講述,使幼兒進一步受到啟發,加強信心,取得切身經驗。
教師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相互自由說說哪一棵樹最神奇。
幼兒都非常開心熱情地介紹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神情,幼兒都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最美的!教師也不失時機地用贊許的表情引導幼兒欣賞了幾幅有特色的作品。
幼兒通過此環節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命題畫教學活動的設計】相關文章:
• 初探在幼兒園小班實施禮儀教育
• 幼兒園美術活動教學策略淺談
• 幼兒園贊賞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問題
• 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的探究
• 構建有效的幼兒園課程管理模式
• 幼兒園 禮儀特色建設之我見
• 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思考與探索
• 很抱歉,此文章已刪除
• 農村地區幼兒園數學教育研究
• 幼兒園如何開展特色教育
•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色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