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是贊美與鼓勵,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親人的重視、關心,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表揚、一個關切的眼神,有時也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影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幼兒期的自我接納和自我肯定可以決定一個人將來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簡單地說,幼兒是否賞識自己,決定了他將來是否幸福、成功。為了讓幼兒學會接納、肯定進而賞識自己,使“教師的指導有利于幼兒主動、有效的學習”②,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賞識”的藝術。
一、肯定幼兒的幾個身體動作。
學前期的幼兒,對成人的身體還有一定的依賴性,需要成人抱抱、摸摸,小班的幼兒甚至喜歡與成人貼貼臉頰,這是幼兒對愛的需要也是對愛的表達,同時希望成人能以同樣的方式來表示。作為教師,要針對幼兒的生理、心理特征對幼兒進行肯定、表揚。
1.看著幼兒的眼睛說話。成人之間在談話時,要求看著對方的眼睛,以表示尊重。教師在肯定幼兒時,也一定要看著幼兒的眼睛,幼兒除了在教師的言語中還可以從教師鼓勵的、贊賞的眼神中接受到自己受肯定的訊息,“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要善于讓眼睛說話,與幼兒進行交流。
2.靠近幼兒?隙ㄓ變簳r,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別忘了靠近幼兒,這是增加教師與幼兒之間感情的一種有效方式。
3.微笑著。世界上最令人感動的肢體語言之一就是微笑,微笑著表揚幼兒,會更有親切感與說服力。
4.真誠的說話。在肯定幼兒時,教師說話時的語氣、語調要真誠,是發自內心的聲音,特別是對那部分平日里頑皮又“事故”頻頻的幼兒進行表揚,不能給幼兒一種敷衍了事的感覺,而要讓幼兒感到像母親般真誠、親切!
5.溫柔的摸摸幼兒的腦袋或拍拍幼兒的背。這類動作表現在與幼兒的近距離的接觸中,教師對于幼兒的一個回答、一個想法、一種行為及時表現出肯定與贊賞的動作,一切盡在不言中!
二、表揚要及時、適時。
表揚效果的好壞有一個最佳值,對學前期的幼兒來說,注意力不夠集中,很容易分散,持續的時間也很短。時間久了,表揚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教師要掌握這個最佳值,及時地對幼兒進行表揚。
三、表揚要具體、到位。
幼兒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時兒童的思維主要依賴于事物的具體形象、表象以及對表象的聯想而進行的”,幼兒的思維具體、感性,所以表揚時要具體地說出值得肯定的細節或行為,這對于年齡越小的幼兒就越重要。比如,表揚小明的助人行為時,可以這樣說:“小明做得很對,今天你幫小強脫衣服,下一次小強也會幫助你,小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這句話就比:“小明乖,這才是個懂事的孩子!”要具體、有指導意義。又如,肯定幼兒的圖畫得好,可以這樣說:“這幅圖畫的真棒。顏色很漂亮,藍色的天空、紅色的太陽、白色的云朵、綠色的湖水、黃色的船,搭配在一起特別鮮艷。你把湖中的水草與湖水用兩種不同的綠色來涂上去,真會想辦法!”
四、表揚要誠實、適度。分享幼兒的愉快。鼓勵其繼續努力。
學生對教師存在“向師性”和模仿的心理特征,“學生‘向師性’的特征,決定了學生樂于接受教師教誨,希望得到教師的注意、關懷和鼓勵,愿意以教師為表率”⑤。表揚雖然是很好的教育策略,但是千萬不要濫用,為了建立幼兒的自信心,有的教師可能隨口表揚孩子一下,其實,這種不符合事實的肯定,會讓幼兒覺得,得到肯定和稱贊很容易,表現很糟也沒關系?隙瞬恢档每隙ǖ男袨,不僅不能讓幼兒學到良好的行為,甚至可能助長了不良的行為。一旦幼兒看穿了,老師的威信和教育影響力將大打折扣。教師表揚幼兒的態度要誠實,以事論事,雖然難免有鼓勵性的表揚,但教師一定要掌握好“度”,幼兒受到表揚后,教師要與幼兒共同分享幼兒的愉悅之情,利用幼兒“向師性”的特征,鼓勵其繼續努力。
五、無聲的肯定――讓幼兒獨立完成
幼兒在游戲時,教師對幼兒做的事情感興趣,幼兒也會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了肯定。當然,當我們感興趣時,仍要堅持以幼兒自己的行為和感受為中心。學前期的幼兒開始進入一個尋求獨立自主的階段,對許多感興趣的事情,都希望嘗試自己做。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聯結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桑代克,“他把人和動物的心理過程,特別是學習過程,定義為刺激與反映之間的聯結,認為知識和技能是通過嘗試――試誤―再嘗試這樣一個往復過程習得的”。作為教師,讓幼兒去獨立完成,幼兒會感到教師對他的信任,這是對幼兒個性和能力的肯定。即便發現有的情形對幼兒來說難度太大了,想和幼兒一起玩,以便進行適度的指導,也要在得到幼兒的同意之后才行,可以問他是否需要幫助,而老師很愿意幫助他。如果幼兒堅持自己獨立完成,作為教師就要放手讓幼兒去做,只有在自己的練習過程中習的得東西,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否則,幼兒會產生挫敗感,會覺得自己確實不行,所以老師不相信我。
活動結束時,教師可以去嘗試幼兒活動的成果,如,點心店的幼兒玩做餃子的游戲,做好了一盤餃子,教師可以問問幼兒,能不能嘗一嘗,這也是肯定幼兒獨立行為的一種方式。
六、賞識教育≠不用批評,需謹慎使用批評。
學前期兒童的道德認識處于“他律”為主要特征的階段,所以,適當的批評也是必要的。使用批評時要謹慎,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因為一個錯誤而否定了幼兒整個人,否則久而久之,幼兒無法接納自己是個有價值、會成功也會失敗、有優點也有缺點的人。所以,批評完后不要忘了肯定幼兒做過的值得肯定的行為,即批評之后再表揚,以鼓勵幼兒改正缺點,繼續努力。
此外,表揚與批評的運用也要因人而異。內向膽卻、能力弱的孩子,教師要善于發現其點滴進步,及時在集體場合給與表揚鼓勵,取得大家的認可和贊同;對外向自大的幼兒,要避免過多表揚,保養克在個別場合,并同時指出有待改進的地方。等等。
七、當心踏入表揚的誤區。
教師的表揚是件讓幼兒高興的事,“通過表揚,幼兒知道了自己怎樣的言行是對的,于是這些值得肯定的言行得到了鞏固,得以持續。表揚的作用由此對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如果教師在對幼兒實施表揚的過程中,不掌握分寸和原則,不恰當的表揚則會將孩子引入教育的誤區。
1.過多表揚。由于大力提倡賞識教育,教師對孩子表現出正確的、積極的行為都進行表揚。其實,幼兒的有些行為是不需要表揚的,如,幼兒受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影響而表現出來的行為,如果過多表揚,發而會削弱他的內在動機,不利于其興趣、愛好的發展。第二,對于幼兒的一些習慣性的良好行為也無需表揚。第三,不要在同一類的行為表現給與多次的表揚,這樣會造成幼兒片面發展,應從多方面進行表揚。
2.表揚幼兒時伴隨恐嚇現象。例如,毛毛在改善不良習慣,已經小有成效,但是老師每次在表揚其進步時總是會附上一句:“你以后就給我這樣,要不然小朋友還是會不喜歡你!”其實,“表揚孩子進步就可以了,沒必要加上這些附加句,反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讓孩子懷疑教師表揚的動機,沖淡了表揚的效果”。
3,表揚過分強調結果。對待一件事情,成人重視結果,而幼兒重視過程。如,在搭積木時常常可以發現,幼兒把搭好的積木推翻了再搭,搭好了再推翻,如此往復。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幼兒享受的是游戲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我們教師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對幼兒進行評價,而要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例如,表揚幼兒畫的一幅畫時,即使你看不懂幼兒畫了些什么,也可以這樣說:“這幅畫從頭到尾都是你自己設計的呀?真好!”不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過程,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
4,表揚以壓制一方抬高另一方的方式進行,這對雙方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在一個班集體中,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表揚應針對孩子本身進行比較。并明確指出孩子進步的地方。如,孩子參與集體活動比以前有進步,教師要進行表揚:“亮亮今天表現有進步,下次活動肯定會更好!比绻扇⒆诱f“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這種與別人比較的方法,又可能會讓孩子形成自以為是、自滿、瞧不起別人的心理,而被教師說到的“某某”會有壓力,會失去積極性。
教育要從了解孩子、賞識孩子開始做起,賞識是照耀孩子心靈的陽光!作為教師,要善于洞察孩子的心理,善于挖掘孩子的優點,掌握賞識的藝術,“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
作者單位:昆山市南港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贊賞之我見】相關文章:
• 基于師德教育的幼兒教師論文
• 淺談博客在幼兒園工作中的使用
• 幼兒園兒童體格發育與營養狀況分析
• 新建幼兒園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 幼兒園感恩教育實施途徑初探
• 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自覺
• 幼兒園教師專業化成長途徑探究
• 幼兒園性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 幼兒園師資培養問題之我見
• 農村自然資源在幼兒園的靈活運用
• 幼兒園提升環境價值的策略
• 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