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
我的一個同事,告訴我這樣一件事情:她和孩子一起吃飯,孩子告訴她:“媽媽,上小學比上幼兒園好”。我同事問:“為什么”?孩子說:“小學里有課間十分鐘,沒有老師管著,想干啥干啥,幼兒園全天都在老師的管理下,想干的一點自己愿意干的,也不能干”。聽了這話,我思索了好幾天。
是的,幼兒園里都是3――6歲的孩子,沒有行為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差,需要教師的愛,需要教師照顧、管理,況且國家規定,幼兒園的任務就是“保教”,“保”是第一位的。孩子整天都在教師的視線范圍之內,不讓孩子出現任何差錯,這沒有錯。
然而,幼兒園的老師們有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二。活潑、好動、好奇,什么物品、什么動植物都想看看,什么事都想試試。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需要自由,就連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在大人懷里抱的久了,也會掙扎下地自由走走。成年人,工作時間久了,做某件事情時間長了,也想自由活動活動,放松放松。何況3――6歲的孩子呢!試想,他們想干的事不能干,心理上就會受到壓抑,就不痛快,長此以往,就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性格也會變得畏首畏尾,什么也不敢做。
現代社會需要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哪里來,我們應該從幼兒園起,就培養孩子感想、敢干的性格,培養勇于探索,大膽實踐,敢于創新的品質。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們自由活動,自由飛翔,得到長足的發展。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不錯,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以游戲活動為主,讓孩子玩中學、玩中做。那畢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管理中的活動,孩子一起做游戲、一起唱歌、跳舞、畫畫,這種自由,只能是教師管理下的自由。我想,應該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空間,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活動。給孩子一個空間,讓孩子獨立去探索,讓孩子自己創造。
如何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呢?小班的孩子剛進幼兒園,對幼兒園的環境不熟悉,沒有生活經驗,時時都必須在教師監護之下。中大班的幼兒,對幼兒園的生活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能不能給孩子劃定一個活動范圍,制定一個幼兒自由活動安全預案,然后,嘗試一下,象中小學那樣,每天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孩子自由活動呢。這需要大批的幼教工作者,去思索、研究、探索,經過大量的實踐,才能證明的。
幼教工作是一項科學而藝術的工作,我們應當不懈的去追求、去探索,爭取幼教工作的高水平、高質量。
【幼兒園教育隨筆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師教育隨筆學會欣賞每一個孩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