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教師所設計的一個環境中進行操作、探索、發現、討論、相互合作等各種活動方式,來獲取知識及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形式。幼兒園在設計區域活動時,材料投放最為關鍵,材料是認知的對象,也游玩的道具,材料是否能有效推動活動、被幼兒所喜愛,這影響到區域活動的教育質量。文中基于此,從材料的特性入手,分析不同材料投放所產生的不同結果,指出材料投放中極其容易犯下的錯誤,針對這些誤區提出材料有效投放的原則與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有效投放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最主要的材料是由教師投放的,材料存在結構性差異,投放順序與方式也各有不同,選擇何種材料,進行何種組合,這都影響到區域活動開展。探索材料投放中的問題,剖析材料科學有效投放的原則,這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具有探索意義與趣味性的區域活動空間,從而為幼兒教育活動開辟一塊重要的陣地。
1區域活動的定義及重要性
區域活動是在一個固定的區域里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以供幼兒自主進行努力小組活動一種方式,一般有開放性與半開放性之分。這種活動設置方式有利于幼兒在活動中操作、探索、發現、討論、相互合作,能夠激發幼兒的活動自主性,幼兒通過活動來獲取知識及全面發展。區域活動可以拓展幼兒興趣,保護幼兒的創造性,其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占據重要時間比重,發揮重要作用。
2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存在的誤區分析
(1)材料投放過于豐富但缺少目的性,無法適應幼兒的發展需求。大多數的幼兒園材料投放以玩具居多,目的性不強,投放的材料固定得多,變化少,對材料的教育價值挖掘不夠,無法適應幼兒的長期學習和發展需求。比如一些幼兒園適合幼兒水平的如自制花草等低結構材料很缺乏,在班級的美工區結合幼兒園的課程目標,投放了許多特色的材料,如彩色毛線、形狀各異的小貝殼、各種類型的瓶子,開展毛線作畫,貝殼粘貼等活動。雖然投放材料多種多樣,但是沒有進行合理歸類,每一個類型的材料要鍛煉孩子的什么能力,達到何種目的都沒有明確的解釋和說明,導致高端的材料使得幼兒難以施展。(2)材料投放達不到活動需求。許多區域活動的材料單一,缺乏教育因素,喜歡“投其所好”而非引導擴展幼兒興趣,幼兒很容易在開始爭搶玩具又馬上厭棄活動。一些低結構材料如用來包花紙的卷紙芯等只能供一半數幼兒同時分享,導致其他幼兒眼睜睜旁觀,難免會爭搶。(3)材料的投放過于形式化,無法拓展幼兒思維。僅僅將幼兒視為“討好”的對象,完全從幼兒的偏好出發去投放材料,將一些色彩亮麗、外形夸張的玩具材料投放給幼兒,其實,這樣“投其所好”,卻不能真正對幼兒成長起到好的作用。一些幼兒園將常見的一些低結構材料堆砌在幼兒活動區域,成為雜物堆放,難以吸引幼兒興趣。
3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的方法
3.1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安全性與實用性
首先,材料必須要是安全的,材料投放區域是安全的,材料是可重復利用的。由于幼兒身體的脆弱性,其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物理傷害,確保幼兒活動中的安全是必要的,所投放的材料一定要符合幼兒接觸安全標準,外在無尖刺,內在無毒害,無污染等,這樣才能保障幼兒的人身安全。在區域活動當中,幼兒也會存在一些行動上的不安全性,最常見的就是由于自制力差的幼兒會容易去“打擾”或者“觸碰”其他幼兒,導致爭搶或者打鬧,可能造成幼兒受傷;還存在一些幼兒在活動中容易“突發奇想”,去做一些可能不安全的行為,比如將玩具堆疊起來爬高等。要想防范安全事故,對活動材料進行妥善保管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必要對幼兒進行安全使用材料的提醒。比如可以多在平常講解一些安全行為的知識,告誡幼兒哪些安全行為不可做,尤其是通過故事形式,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掌握故事中主人公行為的不妥之處。當然,現在幼兒園所常采取的方式是視頻演示,讓幼兒一邊觀看,教師一邊講解,加深印象。
3.2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有效性與科學性
對于幼兒而言,能夠吸引他們的才是有效的,比如那些有“機關”的活動材料就充滿了魅力,同時,材料要讓幼兒樂于去碰觸、去動手操作、去摸索,這樣就達到了通過區域活動來進行學習與訓練的目的。并且,在材料中選擇一定比例的低結構材料,幫助幼兒更快融入到區域活動。如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喜歡玩游戲,教師可以在操作區投放各類餐具、奶瓶、娃娃等活動材料,讓孩子們玩過家家的游戲,幼兒會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媽媽”,而把娃娃想象成“寶寶”,用餐具來喂寶寶吃飯。
3.3區域中材料要富有多樣性與層次性
區域材料是由易至難具有遞進性,區域材料應多樣化、豐富,供幼兒選擇。比如,當低齡幼兒初步進入區域活動區時,可以安排一些簡單容易上手的玩具給他,風一吹就會轉動的風車以及跳跳貓咪等就是不錯的選擇;當幼兒接觸的玩具多了,他們更加渴望復雜一些、具有一定挑戰性的玩具,那么魔術圈、飛盤等等這些玩具則很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教師不僅僅是讓孩子自己玩,而是可以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玩:怎么使這些東西轉起來?讓幼兒帶著這個問題去嘗試探究,孩子們經過探究嘗試發現飛盤拋出去會轉,呼啦圈套在腰上、手上會轉,繩子繞在手上、腳上、脖子上身上不同部位會轉等等轉動的現象。
3.4材料的投放應注重幼兒的參與性
材料與幼兒之間能互動,并讓孩子主動選擇所需的材料。“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材料和常規要求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區域活動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區角活動的質量教師應善于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及幼兒的需要、興趣投放合適的材料,并且考慮材料的多樣性、安全性、開放性,有利于幼兒操作、思考和探索,讓幼兒能夠不斷玩出新意來。如:我們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半成品食品材料,讓幼兒玩時可任意組合、加工和變形,自己變出多種食品加工的玩法。這樣幼兒可以在玩當中有探索,有自己的思索,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繼續在玩當中去實踐自己的想法,這些摸索正是幼兒成長的過程。在更換材料后,幼兒從不同材料中感受到材料的意義、作用、功能的不同,可以拓展幼兒想象力。并且,孩子應該有主動選擇所需材料的主動權。讓幼兒去決定玩什么東西,并且在這個過程里,可以詢問幼兒,為什么他不想玩其他玩具卻選擇這個玩具材料,除了可以了解幼兒的喜好之外,也可以讓幼兒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當然,通過這個選擇行動,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主動權,這是最關鍵的,這會讓幼兒在活動中有更強的主人翁意識。通過幼兒的自主選擇,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愿望,過程中還要用科學的眼光看他們,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積極推動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3.5材料的投放應注重幼兒發展差異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發展具有差異性,教師應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區域材料,讓幼兒能夠選擇適合自己身心發展水平的玩具材料。具體來看:小班的幼兒好奇、好動,語言交往能力、生活處理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小班區域材料投放要具有形象直觀性、簡易性、可操作性、娛樂性。從幼兒日常生活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將之加以設計投放到區域活動中來,可以激發幼兒關注生活、關愛生活中事物的念頭,因為有了這些生活化“道具”的參與,會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夠更加輕松自如。中班幼兒對外界的工具有了一定的駕馭能力,因此他可以從對玩具的簡單摸索行為中解放出來,變得愛問、愛說,愛與他人合作,一起來擺弄材料。大班幼兒的行動能力、探索能力大大提升,其對現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解讀能力,在材料投放上,要增強材料的復雜程度以及探索性。讓孩子主動選擇所需的材料。幼兒自己動手進行游戲材料的選擇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在材料選擇的過程中,不但可以選到自己喜歡且適合自己的材料,而且還能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且幼兒自己選擇的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幼兒的積極性會更高,可以更好的發揮材料的作用,確保其可以得到最佳的應用。通過幼兒的自主選擇,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愿望,過程中還要用科學的眼光看他們,充分發揮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積極推動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4結語
活動區域材料的多樣化,可以讓幼兒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將材料自由組合,進行創新,實現“一物多玩”,并能滿足孩子在游戲中的不同需求,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同時,材料的豐富性直接關系到幼兒活動的質量,如低結構材料鞋帶,鞋帶的顏色可以五顏六色,穿插的圖片數量應充足,以保證幼兒通過對材料的充分操作,促進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方面的發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大有學問,幼兒教師要將之視為一個永恒的課題,在自己的實踐中加以探索鉆研,不斷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材料投放,為幼兒發展提供一個強大的助推平臺。
參考文獻
[1]柯慶芳.淺談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新課程,2017(2).
[2]張玲.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設計與投放的有效性探析.新課程,2017(7).
[3]黃靈敏.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的藝術性分析.成才之路,2017(12).
[4]鄭靜.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的實踐策略.新課程,2016(2).
[5]錢靜芳.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的優化策略.考試周刊,2016(4).
[6]徐啟麗.從材料投放角度審視幼兒園區角活動.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2).
[7]曹宇.幼兒園科學區角材料投放及使用研究.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11).
作者:解玉萍 單位:云南工程職業學院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誤區及對策】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材料投放策略
下一篇:幼兒園滲透式社會領域教育策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