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建園小班幼兒教師“威脅語”的發生
教師自身素質不高。多數學者都談到教師素質不高是發生語言失范的重要原因,但并沒有進行深入的論證。高校開設的語言類課程主要是理論引導,缺乏準教師的口語訓練,導致剛走上從教崗位的教師缺乏對自身語言的反思能力,即使語言失范也很少察覺。其次,教師的人際關系緊張、偶然事件等造成的心理壓力會增加語言失范的風險已經得到共識。幼兒個性迥異與社會化程度低。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幼兒勢必受到不同教養方式、教養內容的影響,進而形成了不盡相同的行為習慣,在幼兒與教師的“沖突”中教師進行語言威脅必將是一種簡單、快捷的“教育”方法。小班幼兒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家庭”,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行為習慣將在這里養成,說明幼兒的社會化程度極低。可惜的是多數幼兒教師抱著“一蹴而就”的心態在教育幼兒,大多缺乏耐心,反而要求極高。教師語言行為缺乏指導與監管。教師缺乏語言方面的引導和約束,是導致言語失范的重要原因。對于新建幼兒園來講,教師應該得到更多的規范化指導,在這基礎之上應該是是制度維護——教師用語監管。
二、“威脅語”使學前教育成果大打折扣
以往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威脅性語言的分類,但并沒有就某一類型的威脅性語言可能造成的結果予以量化研究,只是宏觀(主觀)層面的“......資料研究表明,教師語言失范將對......造成嚴重后果”種種引用。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顯然教師“威脅語”不可能披上教師職業化用語的外衣。“要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而教師“威脅語”的使用極大地抹黑了這種提法,不利于教育事業繼續向前發展,不利于教師良好形象的形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問題。那么,幼兒教師的這種傳統“威脅語”怎能有利于發展幼兒的創新性?怎能肩負起教育改革排頭兵的重任!縱使幼兒在發展的過程中顯現出了創新性,教師也往往會進行語言打壓,因為他(她)與其他人不同,發生的各類問題極具挑戰性,不利于教學管理。《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十條)第八條提出要“堅持科學保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然而教師“威脅語”的出現正違反了這條規定。教師“威脅語”發生時,往往表現出情緒焦急,不夠平靜。大多數時候教師只是口頭上的威脅,幼兒并沒有真正的被送往其他班或被警察帶走,家長照樣還是來接了。如此下去,幼兒就會慢慢習得暫時的規避行為,而并不會保證以后不再發生。這種消極模仿對幼兒發展極為不利,幼兒更有可能“襲承”教師的這種不良行為。要使教育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幾乎辦不到。由于幼兒在遭遇“威脅語”時壓力倍增,可出現緊張、焦慮、恐怖等情緒問題。如果經常被教師使用“威脅語”,幼兒可能出現成就感低和缺乏關愛等心理,成為病態人格易感人群,最終成為教師“威脅語”的受害者。總之,小班幼兒集體經驗缺乏,沒有形成固定的交際模式,各種活動中極易出現“不達標”問題,而這時新教師大量的“威脅語”不利于幼兒后續發展,會使學前教育質量大打折扣,造成學齡期教育困難。
三、消解策略新探
由于新進教師缺乏語言行為的自我覺察(反思)能力,建議小班教師從個人層面進行語言行為反思,并且記錄、交流;從管理層面而言,應該加強教師與幼兒進行語言交際的技能培訓。
作者:肖勇 單位:呼和浩特西把柵中心幼兒園
【小班威脅語幼兒教師論文】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教師脫產研修班級管理策略
下一篇:環境素質下幼兒教師論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