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幼兒的教育發展以身心為主,智力為輔,更加重視幼兒的發展全面性與綜合性。如今,幼兒教育的重視亦是不斷的遞增,教育的深化改革亦是推動著幼兒教育的改革落實,結合其發展規律,為其創設更為科學的教育指導方式,促使幼兒能夠在豐富且趣味的體育鍛煉中,不斷的發展其運動能力,增強其身體素質及健康心理。期間,在基礎跳繩活動的教學中,通過采取游戲化的方式,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參與其中,使其在游戲中落實體育運動,在快樂中發展身體機能。基于此,本文主要討論了跳繩活動的游戲化教學實施策略,以期提高教育質量。現階段幼兒的教育主要以體育及戶外活動的形式展開,以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為依托,促使其能夠在其自身主要的生活方式——游戲中發展和提升自己,獲得綜合能力及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作為基礎體育運動項目的跳繩活動,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指導時,則可將游戲貫穿于其中,以趣味游戲的活動形式,調動幼兒的運動興趣,使其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并從中實現有效的鍛煉與提高。如此,既能夠實現幼兒發展的有效指導,亦能夠將跳繩活動的教育價值充分落實。
1幼兒園班級跳繩活動游戲化的實施原則
游戲化的教學組織并非無章可循的,而是建立在核心原則上而實現的,以促使游戲的組織能夠更為科學有效的落實于教學指導當中,將游戲的價值效能充分發揮。因而在幼兒跳繩活動的游戲化實施期間,應當注意幾個重要原則,并以此為基本展開游戲的組織落實。首先,結合“世界上并無兩片相同的樹葉”的理論依據,人的成長發展亦是有著差異性特征,受基因、環境、家庭等多個方面影響,因而幼兒個體之間亦是具有一定的差異。比如,有的幼兒活潑好動、有的幼兒性格內斂,有的幼兒膽大粗心、有的幼兒心思細膩...不論從哪種角度分析,幼兒的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身體素質亦不例外。因而在落實又嚇唬跳繩活動的組織實踐中,教師則需注意差異性原則的充分考慮,依據幼兒的實際進行目標要求的設定,促使幼兒能夠在更為貼合其發展規律的方式下,更具效率的進行自我發展。其次,游戲的組織在于調和趣味,因而游戲的設計并非只是游戲,還需要結合幼兒的發展增添趣味,使其在趣味的游戲活動中,逐漸產生跳繩活動的興趣,從而在積極的行為驅動下,展開跳繩活動。立足趣味性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則需注重游戲的多元設計與組建,促使幼兒的情緒不斷的提升,在高度的熱枕中,積極的參與其中。再者,跳繩作為體育活動的基礎項目,對于身體有著一定程度的消耗,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合理把控幼兒的運動量,避免運動量過大或過少而導致形成反向效果。因此,在游戲化活動組織的原則中,還需要遵循適量性原則,選擇與大班幼兒身體機能相適應的運動量,結合幼兒的身體素質適配相應的游戲項目,促使幼兒能夠更為安全、科學的在活動中健康發展。最后,還需落實協同性原則。在跳繩活動的組織開展中,除圍繞跳繩展開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之外,仍需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拓展落實相呼應的活動項目,促使幼兒能夠更好的發展其身體素質,增強其體質體力。
2幼兒園跳繩活動游戲化的實施策略
2.1創設情境氛圍,調動幼兒跳繩興趣
在跳繩活動的教學開展中,教師要首先指導幼兒了解跳繩運動,并對此產生興趣,使其在實踐欲望的不斷增長中,推動其跳繩活動的有效參與。對此,教師則可借助多媒體電教手段,并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勝心理進行情境創設,引領幼兒初步認識跳繩,在認識中產生跳繩的興趣。例如,教師可將跳繩相關的活動視頻展示給幼兒,盡可能為真實的跳繩活動,而非動畫內容,以增強與實際的銜接感,讓幼兒更好的感受和了解跳繩活動。進而在此基礎上,詢問幼兒是否會跳繩,并選擇一名幼兒為大家做示范,并給予相應的鼓勵與表揚。此時,其他幼兒亦想要教師的表揚與贊賞,甚至于有的幼兒認為自己跳得更好,教師則可借此機會,組織開展“跳繩挑戰活動”,讓其他幼兒“上臺”挑戰。這樣一來,幼兒的興趣則能夠逐漸被調動。同時,在挑戰賽中,幼兒的表現各有不同,教師則可進一步指導幼兒思考,如“為什么小A跳得那么好,而小V卻跳得沒有小A好呢?”,以此鼓勵幼兒主動思考,并探索跳繩的技巧,使其能夠對跳繩產生更大的興趣。另外,在幼兒實際進行跳繩游戲活動期間,教師可為幼兒播放具有節奏性的音樂作為情境背景,讓幼兒在音樂的節奏與感染下,更好的投入至跳繩活動,從而在更具趣味的活動中進行游戲與練習。
2.2實施分組教學,培養幼兒自主學習
新教育理念在幼兒的教育中亦是提到,要培養和發展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使其能夠在自主活動中探索知識與技能,促進其形成良好的自我發展,為其學習能力奠定良好的習慣前提。在跳繩活動的游戲教學指導中,教師則可開展“散養”式教學活動,通過小組的合理分配,組織幼兒自由進行跳繩活動,讓其在小組中通過交流討論、研究與嘗試、觀察和比較等方式,自主探索跳繩的技巧。通過這樣的方式,促使幼兒的自主性、學習力、觀察力、交際能力等方面得到綜合性的共同培養與發展。比如,有的幼兒提出“是因為繩子不一樣長”“得太快或者太慢”“姿勢不正確”等等,此時,針對于幼兒提出的幾個問題,教師則可逐一引導其實驗分析,如將繩子的長度進行對比測量、控制跳躍的節奏、找標準動作視頻與幼兒一起研究等等。進而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在各自的小組中相互幫助與監督,比如,讓跳得好的幼兒給其他小伙伴分享經驗,或是在小組成員練習時,由其他成員觀察監督,提出各自的改進意見等等,促使幼兒能夠在相互學習中逐漸提升其跳繩的能力。
2.3靈活指導活動,關注幼兒個體差異
由于幼兒個體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且這種差異表現在方方面面,如體質素養、身體協調等,因而在運動過程當中,不可采取一致化形式進行教學指導,需依據幼兒的個性及身心發展特征進行更為靈活性、針對性的指導。在此之前,教師可先行對幼兒做全面的身體評估,如身高、體重、體質、協調能力等等,進而針對于各類數據進行綜合評估與分析,將具備同等身體素質的幼兒歸類區別,并依據其特征設計相適應的游戲訓練活動,促使其能夠更好的進行練習,逐漸提升其跳繩的能力,掌握動作技巧。比如,在指導幼兒進行原地跳、跑步跳、邊走邊跳時,則可依據不同的幼兒進行策略性指導,以由簡至難的方式,促使幼兒逐漸領會并掌握基本技能。如在原地跳的練習過程當中,則可結合幼兒能力的高低強弱進行區別指導:針對于能力弱的幼兒,可通過示范教學的方式,讓幼兒先觀察、再模仿,并在模仿期間輔助其進行練習,在其掌握了基本要領之后,鼓勵其獨立練習;而針對于能力相對較強的幼兒,在充分了解了幼兒已掌握原地跳的基礎上,則可鼓勵并指導幼兒練習邊走邊跳、跑步跳等,當幼兒熟練之后,還可為其設計跳高、跳遠的游戲比賽活動,以增強幼兒跳躍練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幼兒個體關注的視域下,教師亦需要重視賞識性教育,即及時的對于幼兒的表現進行贊賞和鼓勵,幫助其更好的構建信心,以促進其積極活動的意識與動力。
2.4豐富游戲內容,提高幼兒參與熱情
興趣為一切的動力源頭,幼兒的跳繩活動游戲化組織不外乎如此。因而在游戲的組織開展與指導落實中,教師則可創設更多新穎有趣的跳繩玩法,讓幼兒在豐富的跳繩游戲內容中,不斷的激發其參與興趣,調動其運動欲望。比如,教師可設計組織“反話實踐”的游戲活動,即要求幼兒以反向對應的方式完成教師的游戲任務。比如,當教師說“向上”時,幼兒則需“向下”——蹲著跳;當教師說“向后”時,幼兒則需“向前”跳。這樣一來,活動則變得更具趣味性與挑戰性,使得幼兒能夠更具熱情的參與其中,投入游戲氛圍。再如,教師還可設計“踩跳繩”活動,比如,讓其中兩名幼兒分別拉著跳繩的一端,并在地面上隨意擺動,讓幼兒依次跳踩跳繩。再或者,還可在常規跳繩的活動中,設計如單腳跳、交替單腳跳、雙人跳等活動,讓幼兒在更為新鮮的跳躍方式中,產生挑戰欲望,進而展開跳繩活動。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多種跳繩游戲,結合幼兒的發展特點,教師可將跳繩充分利用起來,以多種形式組織游戲,綜合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身體素質。比如,設計“走鋼絲”“走小路”的游戲,培養幼兒的平衡力;設計“爬樓梯”的跳繩游戲,即采用多個跳繩讓幼兒拉直為不同的高度,并逐漸提高高度讓幼兒跳躍,以培養幼兒的跨跳能力...等等。期間,需要教師特別注意,在游戲的設計舉辦當中,需讓幼兒能夠明確游戲規則,使其能夠遵循游戲規則展開游戲,在確保游戲順利落實的同時,培養幼兒的紀律與規則意識。
2.5開展趣味比賽,增強幼兒跳繩能力
游戲的組織實施上與賽制有著一定的聯系,教師可通過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跳繩趣味比賽,進一步推動幼兒的主動參與度,使其跳繩能力能夠在比賽中更好的獲得發展與提升。比如,可開展“一分鐘跳繩比賽”,比比看誰的跳繩數量最多;或是開展“跳繩小達人”活動,以多樣的跳繩活動為賽制的內容,設置晉級賽,讓幼兒在各個跳繩關卡中發展其綜合跳繩能力;再或是舉辦“花樣跳繩比賽”,讓幼兒充分展示自己的跳繩技能等等。這樣一來,跳繩的趣味度在比賽中獲得大幅提升,幼兒既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提高對于跳繩的熱愛,又能夠體驗比賽的樂趣,在比賽中獲得更為豐富的運動經驗與體會,促使幼兒更好的發展自己。
3跳繩活動游戲化期間需注意的問題
3.1營造良好氛圍,注重引導,降低介入度
游戲的教學目的在于趣味,且趣味為其核心的構建原則,在趣味組織的落實期間,教師可結合幼兒的興趣進行游戲活動的設計,比如,可為幼兒創編一組跳繩兒歌,讓幼兒在兒歌的歡唱中,更為愉悅的展開跳繩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使得活動更具情趣,且能夠在兒歌的輔助中,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跳繩的動作要領。在此期間,需要注意的是,跳繩作為實踐性活動,教師在組織游戲時可通過引導、啟發等的方式進行教學指導,避免“手把手”教學,也避免代替其進行游戲,或是過多的介入游戲活動。應當給予幼兒自由且自主的充足活動空間,讓其更好的體驗跳繩活動,使其跳繩興趣呈遞增式增長,促使其跳繩能力及身體素質的綜合發展。
3.2合理把控運動量,提高游戲活動科學性
任何階段的學生甚至于成人,都有其身體相應的負荷量,特別對于幼兒而言,其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因而在活動的組織開展中,教師需特別注意運動量的合理把控,促使幼兒能夠在適度的運動中,更好的成長發展。因此,在跳繩游戲活動的組織期間,教師要注意結合幼兒的身體素質,并在實際活動中仔細觀察,依據幼兒的活動表現靈活調節活動量,以避免因運動量過大而造成的身體負荷超載,或是肌肉拉傷等問題。具體教學實踐中,可從活動的難度、練習密度等方面進行指導。首先,在難度方面,應當以簡單為基本,幼兒年齡較小,不論在游戲理解或是身體素質等方面,都與成人不同,需立足簡單的活動進行難度的適度調整,以更為符合幼兒能力的形式展開游戲活動。其次,在運動量及練習的密度方面,可采取動靜交替結合的方式進行活動訓練,讓幼兒能夠適度的緩解運動帶來的消耗與疲勞,提高幼兒的跳繩活動體驗。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幼兒練習的密度安排,讓幼兒在科學適度的活動中展開游戲。比如,將幼兒分組,讓各個小組相互交替的形式進行輪換活動,如一組幼兒作為游戲活動的“后勤”,另一組展開游戲,進而在相互變換角色,借此進行活動量的適度調節。
3.3立足跳繩特點,拓展游戲活動
跳繩活動的組織是以幼兒跳躍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展開的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除跳繩之外,教師還可結合與之培養方向類似的其他相關活動,比如跳圈、青蛙跳、袋鼠跳等等。游戲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拓展性的活動能夠更好的調動幼兒活動情緒,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有效的發展提高,從而達到現代幼兒教育的核心目標,促使幼兒更為全面綜合的健康發展。
4結語
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是幼兒教育中行之有效且全面普及提倡的教育形式,既滿足了幼兒的發展需求,亦能夠起到激趣推促的效果,使得幼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斷的提高,從而在實踐參與中獲得有效的鍛煉與發展。因而在跳繩活動的組織開展與指導教學中,幼兒教師亦可將游戲融入其中,以游戲的趣味、活力、挑戰等特質吸引幼兒的活動實施,使其能夠更好的發展其綜合素質,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沈詩娟 單位:東臺市第一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跳繩活動游戲化思考探討】相關文章:
上一篇:情感教育在幼兒德育中的運用分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