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還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心、獨立性與責任感,也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長。由于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父母對孩子過于寵愛,尤其是獨生子女,導致現在很多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沒有得到鍛煉與培養,過于依賴父母,增加了家庭與學校的負擔。因此,家長應該改變教育理念,讓孩子得到自理能力的培養,家庭與學校充分配合,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關鍵詞:
自理能力;幼兒;健康成長
生活自理能力,即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能夠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它對于一個人在踏足社會的時候非常重要。而鍛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獨立性與責任感都有非常大的好處[1]。在如今這個快節奏,充滿了競爭性的社會,一個人具備較強的獨立性,這對他平時的生活、工作、與同事朋友之間的相處都有著良好的影響。在幼兒的入園階段是一個鍛煉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良好時期,幼兒園應與家長充分配合,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幼兒的性格特點來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育與培養。
1.為什么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1.1家長對于孩子的溺愛
由于現在社會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父母對于孩子就會有些過于疼愛,甚至會出現上面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中間有爸爸媽媽,下面卻只有唯一一個孩子的局面。這種情況的家庭對于孩子的溺愛更甚,從起床穿衣到刷牙漱口,到吃飯睡覺,幾乎處處都有家長的照顧,非常容易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尤其在幼兒階段孩子心智不夠成熟,平時犯錯被家長以年紀小不懂事為由不被重視,久而久之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大、自私的心理,養成驕橫跋扈的性格。這對孩子以后的成長、與他人的溝通交流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1.2覺得孩子年紀小,能力差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孩子事情,總是覺得孩子年紀較小,動手能力有些不足,所以往往很多事情都幫孩子做好。甚至有些孩子要求要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以“你現在還小”,“寶貝長大了再做”等等理由來拒絕孩子[2]。這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僅沒有得到鍛煉,久而久之,還會讓孩子進行自我否定,產生自卑心理,對以后的成長不利。
1.3怕麻煩
由于幼兒的身體還處于發育狀態,手腳肌肉不夠協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犯錯。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紐扣扣不上,家長就會覺得慢,耽誤了孩子上學與自己上班的時間;孩子要自己動手吃飯,結果飯粒弄到臉上身上,家長就要擦桌子洗衣服,不如自己喂。在這些過程中,家長那種怕麻煩而拒絕讓孩子動手的做法,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以后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為什么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在幼兒階段,是一個學習東西非常快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方面的培養,對于孩子的肢體協調性、判斷能力有很大提升,也有益于孩子的智力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幼兒自理能力的增強,對于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責任感與獨立性有很大作用。而這些正是在以后社會立足所需要的良好品質,將會對孩子以后的成長產生巨大影響。
3.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3.1寓教于樂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將平時的一些生活自理小技巧通過簡短的兒歌、口訣或者有趣的小故事等形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學會這些技巧[3]。比如教小朋友午休之后如何穿衣服,可以將步驟編成口訣,一步步培養小朋友學會自己穿衣服。這樣幼兒在學會之后有一種成就感,下次就會完成的更快更好。
3.2投其所好
利用幼兒愛玩的心理,借助一些材料或者工具來吸引幼兒主動的參與到自理能力技巧的學習中去。比如幼兒喜歡玩過家家,那么就設立娃娃家活動區,提供一些日常起居用品比如床、衣服、鞋子等,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如何起床穿衣。因為孩子屬于主動參與,所以不會同被家長或者老師教習時那樣鬧情緒,極大減輕了家庭和學校的負擔。
3.3鼓勵為主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認可,孩子更是如此。幼兒在獨立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哪怕完成的不是很好,也要及時給與鼓勵。比如:比如摸摸他的頭、給他一個大拇指、贊揚的說一句“你真棒”,“做的很好”等,時間長了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得到提升,學習生活自理技巧也會更加有動力。尤其是能夠培養孩子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心理狀態,對孩子以后的成長也有很大好處。
3.4具體指導
想要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必須要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的技巧。而且孩子處于幼兒階段的時候,身體各項還未發育完全,肢體協調能力與手指的靈活性都不是很好。此時對幼兒進行生活技巧的指導一定要有耐心,一步一步去帶著孩子完成它要學習的事情。比如穿鞋子的時候,先把鞋子套在腳上,然后把兩根鞋帶按照順序互相穿插拉緊。這需要家長或者老師一遍一遍耐心仔細的操作給幼兒看,幼兒才知道怎么做。
3.5循序漸進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對于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也是如此。千萬不能一上來就對其要求過高,先從簡單的做起。孩子想學習穿衣服,應先教導孩子學習怎樣把衣服穿在身上,然后再學習如何去扣紐扣;孩子想學習獨立吃飯,應先教導孩子學習如何使用筷子把飯菜夾起來,然后再學習如何能獨自用筷子吃到飯菜;孩子想學習洗手洗臉,應先教導孩子如何挽起袖口,然后再學習洗臉的姿勢和步驟。這些都需要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慢慢去學習成長。
3.6家園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有的家庭對于孩子的管理不嚴,孩子雖然在幼兒園內能夠保證自己獨立做事,但是回到了家里就會恢復對父母的的依賴性,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并沒有得到真正的鍛煉。所以家長應該多配合學校的工作,督促孩子鍛煉生活自理能力,學校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幫助改正家長的錯誤觀念,學校與家庭一起努力,教育的工作才能夠得到保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夠得到提升。
4.討論
綜上所述,對于培育幼兒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培養,給予教導才能達到目標。家長與老師要有恒心、有決心、有耐心,對待幼兒要多關心、更細心,一步一步去教導孩子變得獨立,多鼓勵多贊揚,最后家園合力,一定能夠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寶勒爾 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民族幼兒園
參考文獻:
[1]胡小燕.淺談利用趣味游戲提升幼兒自理能力[J].科技視界,2015,(5):237.
[2]張帆.淺析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230-231.
[3]徐靜.從家園表現差異談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4,(4):185-186.
【幼兒教育自理能力培養】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與對策
下一篇:幼兒教育小學化防治措施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