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要給孩子更多的愛
幼兒教師是人生的第一位啟蒙老師,是第一開智者,是教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
從事幼兒教育,要會用心與孩子們交流。既要耐心細致,又要靈活多樣。無論是在生活的照顧上還是在教育教學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對孩子的愛、理解、傾聽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對孩子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教師是通往孩子心靈的橋梁。教師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關注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下是我平時關注的一些案例。
【案例】
一次美術活動中,我示范講解后讓幼兒練習時,有幾個幼兒便接二連三說:“老師我不會畫”,很自然我便挨個去幫助這些幼兒。一節繪畫課結束了,孩子們認真地將自己的物品收拾整齊,“陳老師,桌子上不知誰畫上了一些畫!”瑤瑤跑過來告訴我。可不是,桌上被畫了一些小魚狀、水草狀的水彩筆圖案。孩子們都用眼睛盯著我,仿佛在等著我的批評。
我穩穩情緒,“是誰畫的呀?”那時薇薇小朋友不敢抬頭看我,我便笑著說“小朋友們,你們看這畫像什么?”“像小魚!”“像水草!”“像云彩!”這么好看的畫如果畫在紙上,那該多好呀!”聽我這么一說,薇薇小朋友不好意思了,趕緊找來抹布邊擦邊難為情地說:“老師,這畫是我畫的,我再也不往桌子上畫畫了。”我和孩子們都為她鼓掌。
【反思】
活動結束后,我反復思考,為什么有的孩子動手能力那么差?有些幼兒說:“不會?”幼兒說“我不會”時我應該怎么做?為什么有的孩子把水彩筆畫在桌上,甚至還把水彩筆畫在手上、臉上、嘴上,有時還手舞足蹈。是我的示范講解不夠清楚呢?還是幼兒不感興趣?等等,一連串的問題令我整夜輾轉反側:幼兒不會時敢對老師說,他們沒有錯,可是講解得那么清楚還是不會,是真不會還是假不會呢?其實幼兒對畫畫是感興趣的,于是我對這些叫“不會”的幼兒進行分析,這些幼兒中有:1、真的不會的。2、缺乏信心不敢動手的。3、有惰性的。要想改變這一現象,我改變了教學模式和指導方法,在語言上更多的用“誰來玩”、“誰想來試”、“誰來教大家”等商量激勵的語氣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從而激發了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針對用水彩筆亂畫畫的現象,我也反復思考,孩子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想試試看,但是由于經驗不足,不善于調節自己的行為,于是出現亂涂亂畫現象。
【措施】
針對這些情況,老師訓訴、批評,都會影響孩子們的情緒,每次美術課總有幾個小朋友像小花貓一樣。因此,我在區角里設立了美術區,給孩子提供紙、彩筆、油畫棒,讓孩子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繪畫的能力。對孩子們的作品及時的鼓勵。一段時間后,我們的活動中叫“我不會”的聲音將逐漸被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氛圍所取代了。孩子們亂涂亂畫的現象明顯少了。知道了怎樣是講衛生的。
【幼兒觀察記錄《要給孩子更多的愛》】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觀察記錄《奶奶幫我背書包》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