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前階段的幼兒識字是切實可行的。它不但符合幼兒自身的心理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幼兒獨立閱讀的能力。幼兒期是發展語言能力的最佳時期,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為主要目標,因而適當地識字必須有利于幼兒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如果過分強調識字,就會對幼兒的口語發展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因為幼兒一拿到書就先認字,往往會忽略了對畫面的仔細觀察,以致大膽想象和運用豐富的語言流暢地表達都會受到影響。所以早期閱讀活動仍應以提高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為主,但在看書時、日常生活中可滿足幼兒識字的需要,采取趣味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識字方法,學會識別一些常用字,以逐漸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
一、根據幼兒特點。因勢利導
進入幼兒園以后,多數幼兒有了識字的需要,主要表現為指著生活中常見的圖書、路牌、店名等問“這是什么字”。他們會設法去辨認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文字,在看圖書、圖片時十分關注其中的故事名稱及一些相關文字。如“愛心小兔”這個活動中,有一張小貓溺水的圖片,旁邊教師標了兩個字“救命”,在活動中幼兒注意到了,馬上問這兩個字是什么字。可見幼兒對活動中出現的文字越來越敏感。平時也常有幼兒驕傲地告訴教師,他(她)認識了一個什么字。幼兒之間也常常有相互學習的過程,他們會相互交流自己認識的字。
根據幼兒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閱讀活動中多出示一些文字。如在活動“好心的飛行員”中,幼兒開始看到主人公的時候并不認為他是飛行員,有的說是跳傘的,有的說是來旅行的,而當教師出示“飛行員”三個字時,幼兒馬上認讀自己認識的字,他們有的認識“飛”,有的認識“員”,有的認識“行”,他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是飛行員,這樣既理解了故事內容,又通過幼兒互動認識了字。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也可結合一些常出現的字,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導幼兒去關注、去認識。
二、創設環境。提高識字意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對周圍的文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想去認識。針對這一特點,為幼兒創設學習文字的氛圍十分必要。教師可以把活動室里的物品上、墻上的畫面上都標上漢字,讓幼兒通過直觀的實物認識漢字;也可以在墻壁上貼上一些簡單的、常用的漢字,供幼兒認讀。
如為了結合閱讀識字活動“木、林、森”,教師事先在活動室的墻面上貼了“木、林、森”這幾個字,還貼了一些簡單的有“木”字旁的字。幼兒發現以后,立刻過來問:“這些是什么字?”有的幼兒還高興地告訴同伴自己認識的字,并且馬上大聲地指讀出來,其他幼兒也跟著一起讀了起來。就這樣,到了活動正式進行時,幼兒已經記住了“木、林、森”這幾個字,而且對認識有“木”字旁的字也越來越起勁。可見,幼兒在識字環境的熏陶下,識字意識得到了強化。
三、游戲識字。形式多樣
“玩”是幼兒的天性,抓住這一特點,可以讓幼兒在“玩”中學習漢字。例如,教師在區角活動的雙語角,設置了“剪剪貼貼——我認識的字”這一內容,為幼兒準備了一本空本子,讓他們把廢報紙上或廢圖書上認識的字剪下來、貼上去,最后再在貼的這一頁上簽上名字。這一低結構的內容,既滿足了幼兒操作的愿望,又達到了識字的目的,還讓幼兒體驗到成就感。還有“拼古詩”這一內容,先選一首幼兒都熟悉的、會念的古詩,讓幼兒先嘗試著看著古詩的小樣來排字、拼古詩,這樣反復幾次,幼兒就記住了古詩中的文字。如古詩《鵝》的第一句是“鵝、鵝、鵝”,幼兒找出三個“鵝”字拼上去,這樣通過幾次反復就認識了“鵝”字。
教師還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的動作來引導幼兒認字。如教師先學小兔跳,再出示字卡“跳”,這樣幼兒就在跳中認識了“跳”字;下一次教師出示字卡“跳”時,幼兒就一下子都跳了起來,同時讀出了“跳”字。識字形式的多樣化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可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對識字的興趣更濃。
【開展趣味化閱讀對幼兒語言教育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