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他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就要求科學課堂只有建立在高效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發揮科學教材的價值,讓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問題;多樣化;探究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課堂不再是簡單地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應對各種考試,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能力水平和素質水平等都能獲得大幅度提高。因此,教師要想實現高效的科學課堂,首先,要明確現今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學科的價值,以改變以往低效率的局限,從而使科學課堂效率獲得大幅度提高。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以往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基本上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為教材中的彩圖可以展示得非常清楚,所以,教師認為按照教材上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觀察彩圖就完全可以講完一節課。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下降,學習效率也會嚴重受到阻礙。再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已經被灌入課堂當中,但是,一些教學形式過于看重形式,沒有實際效率。因此,只有學生明白科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才能真正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采用多樣化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促使學生在恰當的教學模式中找到學習探究科學現象的樂趣。下面以創設探究情境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如,教《陽光下的物體》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導入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夏天我們為什么要穿淺色的衣服,而很少穿深色的衣服呢?(2)陽光下的影子是不是在任何時間都是一樣的?(3)當陽光照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光會不會被物體反射和吸收?……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解答,但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特點出發,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價值,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認真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最終大幅度地提高科學課堂效率。
【如何打造高效的科學課堂】相關文章:
上一篇:讓思考成為習慣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