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成員的個性風格、氛圍和人文環境,潛移默化和前攝感知會使孩子將家庭不良的風俗習慣和為人處事的態度觀念,甚至思維方式接受下來。
當前對實施家庭教育的研究停留在具體的操作方法與內容者居多,把家庭教育僅視為“精英”與“天才”早期教育的成功個案效仿。這種模式不僅會使諸多的普通家庭因“天才”的教育成功率低而喪失信心,還會阻礙與削弱家庭教育研究的發展與創新。本文擬就從界定家庭教育的概念、內容與任務入手,對實施家庭教育中應把握的幾個問題做些粗淺的探討,從而能構建一種面向所有家庭、面向所有孩子的“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本”的大眾家庭教育理念與模式。
一、正確定位家庭教育的概念、內容與任務古今皆界定了所謂家庭教育,其受教育者為0—6、7歲學前兒童,教育者主要為孩子的父母,施教的地點是孩子的家庭。實施家庭教育有別于家庭學校,切莫把二者混淆起來,家庭學校是教育制度化后產生的,具有較明確的制度規范與標準,它以更具彈性的時間、空間和內容而優越于學校教育。而家庭教育的特點在于更具個性化,它是在個體態度、興趣、價值觀等情感領域發生影響的。作為家庭教育的設計者、主導者與實施者的父母與家庭氛圍,必須具備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以科學的、合理的、適合自己孩子特點與發展需要方法去“適時”的教養孩子,而不是按父母的意愿與傾向去套用個別案例。在教育內容上應以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與空間,激發個性培養興趣為主題,融智力教育與非智力教育為一體,全面促進孩子的發展與成長。“精英”與“天才”永遠是人類中的特例,我們的家庭教育應定位在面向所有家庭,面向促進所有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上。
二、極積構建“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本”的現代家庭教育理念。
理念之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問題是孩子的成長問題,健康成長是家庭教育的永恒主題。處在學齡前期的兒童其發展的突出問題是能夠健康成長,包括身體的健康成長與心理的健康成長。長期以來,把家庭教育與兒童早期的智力教育混淆起來,甚至單方面的把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知識學習的成績)作為孩子成長、發展和家庭教育的成功標志,以至于把一些后來作出突出貢獻的孩子在早期稱為“呆”、“癡”,用“大器晚成”來搪塞早期教育在認知上的缺陷。究其根源,其實質是教育的價值觀仍停留在培養“知識人”與“經濟人”的成人教育觀上,從未真正轉移到注重兒童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上來。所以,我認為有必要對家庭教育中的基本理念、價值觀和方法論進行理性反思,構建適合現代教育需要的,能指導和促進中國大眾家庭教育發展的理念。
理念之二:家庭教育的價值在于及時了解孩子,認識孩子,順其自然的充分的促進孩子潛能的發展。每一個兒童的個體都是唯一的,都有其具體的特點,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是想要把兒童培養成什么人,而是要在“了解中教育,在教育中了解”,順其自然的發掘孩子的優勢素質。兒童的優勢素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只有在生活中,實踐中,在不斷的探求和表現中才能顯現出優秀與差異來。家長要在培養兒童的基本技能“學會生活”的基礎上,依據兒童的特點,提供廣闊的生活與認知空間,讓兒童在問題中解決問題,在生活與認知中去發揮與形成自己的潛能。教育的目的是在健康成長中發現“天才”培養“天才”,而不是按照某種理論去“打造”和形成“天才”。
理念之三:賞識孩子,鼓勵孩子相信自己認識自己,在培養孩子學會合作的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個性。為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生存中創造健康的人格條件。“賞識孩子”投射到孩子身上就是“相信自己,形成自信”。在1818年成書而今天卻轟動中國教育的《卡爾·威特的教育》,其作者說他對孩子的教育中用的最多的話是“你是非常聰明、非常好的孩子”“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試想一個弱小的生命整天生活在大人的監督之下,在他認為是模仿大人的一個非常合理的事情,而往往會遭到嚴厲指責,受到“冷落”和“打死你”之類極詞的恫嚇。賞識孩子說你能行,對孩子來說,除了是和煦的陽光和春天的雨露還能是什么呢?在我們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同時也認識了別人,形成大家需要合作的關系。有了自信才能合作,學會了合作才能在合作中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別人,只有學會合作才能完善個性,才能培養良好的人格結構,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在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中創造了不敗之地。
理念之四: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是具體的,任何刻意的“攀比”和“打造”都是有害的,任何理論的照搬都是徒勞的,走出誤區,聯系實際,積極實踐才是家庭教育的發展與成功的必由之路。我們在承認孩子的個性是唯一的同時,也就嵌入了孩子的成長都是具體的,是一個獨立個體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生命里程。他的發展是他的“生物遺傳、生存環境、教育條件與適時受教”的“四維”的“合金”產物。任何高明與完善的理論,任何成功的個案與無懈可擊的操作程序,都只能是另一個家庭教育者的參照物,也許是最好的參照物。所以家庭教育要徹底走出模仿的誤區,去向成功的個案與理論中吸取營養。面對自己孩子的“特質”和時代對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積極實踐,努力探索,為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和祖國家庭教育的枝繁葉茂做貢獻。
理念之五:孩子與家庭朝夕相處的生活關系,決定了家庭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系統,家長要不斷的完善自己,樹立正確的家庭觀、人才觀,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和人文環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教子先正己,家長既是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又是家庭教育的具體施教者。隨著時代的發展,家庭教育的內容不斷更新,家長也要注意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與觀念,在適應社會發展中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孩子的成才觀、價值觀。孩子在家庭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成員的個性風格、氛圍和人文環境,潛移默化和前攝感知會使孩子將家庭不良的風俗習慣和為人處事的態度觀念,甚至思維方式接受下來。非正常家庭造成子女個性“古怪”“偏激”與非理性心態的案例屢見不鮮。有意識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無意識的家庭教育也是教育,后者在孩子的個性形成上更加有效。所以,要求家長要注意家庭教育環境建設,使其與良好的有意識的家庭教育趨于一至,二者相得益彰,否則只能是“趨之以惡,求之以善”。
三、家庭教育的運營機制與社會調控現代的家庭教育已不是傳統的那種各家獨立門戶的教育,而是與外界信息相通的一個特殊的教育單位,它的良好運營既受到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發展的影響與制約,又受到社會大教育在內容、程度的調控。實施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不僅要依賴于良好的社會環境,還要注意家庭教育運營機制的完善,保證和促進家庭教育的良性發展。
(一)家庭教育要積極地與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相溝通,用先進的前沿教育理論,提高家庭教育的思考站位,使整個家庭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始終保證在較先進的正確思想指導下開展工作。積極與相鄰學科溝通,把正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借用過來,豐富充實和完善家庭教育的方法論體系。
(二)構建統一的家庭教育管理機構,使家庭教育能合拍于時代的脈搏,構成縣、市、省直至全國暢通的家庭教育信息網絡,傳播必要的信息資料、先進經驗,保證家庭教育健康有效的發展。
(三)辦好家長學校,開展家長家教知識與能力培訓,盡可能使每位青年在準父母階段,就受到較好的培訓。家長學校的培訓內容在初級階段,建議由四部分組成:嬰幼兒生理衛生、嬰幼兒心里特征、嬰幼兒教育方法和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要在提高父母家教能力的基礎上,使父母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育兒心態,并掌握一定的與幼兒園活動配合的技巧,共同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
(四)積極的開展活動,不斷總結經驗,使當前的家庭教育由經驗型走向理論型,進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質水平和社會效果。通過活動把散落在各家的家庭教育特長、獨到之處總結上來,分析綜合之后上升到理論高度。通過“總結——推廣——實踐——再總結”的不斷反復,形成一套適合中國大眾家庭教育規律的現代家庭教育理論,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本”的家庭教育理論做貢獻。
邯鄲市苗苗幼兒園 王霞
【關于構建“以孩子健康成長為本”的現代大眾家】相關文章:
上一篇:以閑暇教育促進幼兒和諧發展
下一篇:兒童恐懼心理分析及調節策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