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了謝老師關于“幼兒園文學活動的實踐與思考”的講座,不禁讓我產生了共鳴,平時只是埋頭做事,卻忽視了思考:自己在組織幼兒文學活動時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做法?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有效方法—— ⒈作品的解析。對作品內涵、背景的了解,不僅有利于教師把握作品的基調,更有利于教學的組織,從而帶領幼兒遨游于文學作品中,時而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時而交流對作品的疑惑。 ⒉環境的創設。這里包括物質材料的提供與心理環境兩方面。物質材料要注意適宜、適度,為目標的達成而服務;心理環境要注意寬容、接納,引發幼兒多維度地思考,使之主動地構建知識經驗。 ⒊設問的精巧。很多時候教師時常以一些“好聽嗎”、“喜歡嗎”、“想再聽一遍嗎”等類似的提問進行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沒有挑戰性的提問等于無效。教師要針對作品中的難點、關鍵點以不斷深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⒋提問的關注。這點是指幼兒的提問,一直說要讓幼兒做學習的主人,但在活動中教師時不時束縛著幼兒的大腦。教師應把問的權力還給幼兒,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幼兒,好問的幼兒才樂意去思考、去發現。 存在問題—— 為了仿編而仿編。在組織文學活動時,經常讓幼兒替換某物、某詞、某句話,回想起來,對幼兒毫無挑戰性可言,如何達到“跳一跳”的發展呢?歸根究底還是形式主義,走過場而已,沒有實質性地意義。 解決方法—— ⒈理念的轉變。教師理念的轉變是解決問題的首要因素,不能為了拼盤而拼盤,為了仿編而仿編。每個環節是否有效應該是教師思考的范圍之內,“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要讓幼兒得到一個怎樣發展?”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讓仿編環節實現它真正的意義。 ⒉同伴的互助。同事間的互助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包括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利用集體的智慧去設計、組織文學活動,遇到有爭議的環節進行協商、交流,從而達成仿編環節的共識,提高自身組織文學活動的能力。
【關于“幼兒園文學活動的實踐與思考”的講座】相關文章:
• 應切實加強對幼兒的心理教育
• 每個幼兒健康你做到心中有數了嗎
• 農村幼兒園大班、學前班的健康教育
•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淺談
• 對一個有“不安全感”幼兒的觀察記錄
• 關注幼兒情緒,促進心理健康
• 幫助孩子走出戀物怪圈
• 共建心理健康通道,關注幼師快樂指數
• 開展體育主題探究活動中的資源利用
• 小熊學刷牙
• 培養幼兒情緒調控能力
•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