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兒的口語發展
語言論文 日期:2015-12-23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2—3歲是幼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是接受語言刺激十分敏感的時期。因此,培養托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良好的智力發展,是我們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項艱巨的任務。鑒于此,談談我班是怎樣做的.
對于我們托班的孩子,個別交流的機會比較多,我們班中三位老師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利用早上、餐點后的時間、中午給幼兒穿、脫衣服的時間、剪指甲的時間等,三人一起與幼兒進行個別交流,采用一些幼兒生活中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來與幼兒進行交流,針對個別幼兒口語發展的不同水平來進行指導,特別是對于平時不大愛說話的小朋友,我們更是要關注他們、鼓勵他們,我們班剛開始有些幼兒你問他,他就用搖頭或點頭來回答你,對于這種情況,我們要求幼兒平時在與老師的交流中不能這樣,如果他搖頭了,老師馬上指出,要求幼兒用口語來表達,剛開始或許有些幼兒還不習慣,我們老師一遍又一遍的教他們,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重復說這句話,時間久了,他也就習慣用口語來表達了,膽量也大了,每個幼兒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1、利用晨間交談,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晨間活動時我們一般配班老師在外面接待幼兒,主班老師在班內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進行個別交流,從孩子熟悉的生活中找話題,說說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等,不會講普通話的幼兒,鼓勵他用普通話來交流,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教給幼兒一些正確相處的日常用語,如怎樣向別人提出要求、請求別人幫助、表示感謝、表示歉意等。一方面能了解孩子原有的語言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對孩子的語言表達做適時的指導。我們托班的孩子還不太會說話再加上環境的變化、怕生等等,導致有些孩子沉默寡言。這時我們教師就要尋找話題,每天與孩子交流,親一親,抱一抱,鼓勵孩子開口說,教幼兒一個字一個字的學說話。讓自己唱主角,給孩子提供語言交流的氛圍。
晨間談話時我們每周安排兩次語言活動時間,讓孩子鞏固已學過的
兒歌、故事等。特別是故事,托班的孩子他們喜歡反復的聽,老師可以反復給他們講述。托班的幼兒也愛表現自己,因此我們會借助話筒,讓孩子在集體面前大膽的朗誦,孩子們比較喜歡。
2、結合一日生活環節,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幼兒的一日生活內容豐富多樣,在活動間隙時間,幼兒很樂意和教師交談,這里我們老師就會認真傾聽他們所講的話語,進行適時的引導。如點心時間可引導幼兒說出:“香噴噴的面包(蛋糕),圓圓的包子(餅干),紅紅的蘋果等等。”并學說一些禮貌用語,如:“謝謝老師,大家請用、謝謝、不用謝等。洗手時孩子邊洗手邊念洗手的
兒歌,教師 叫幼兒的全名,讓全班幼兒了解同伴的名字,學習相互介紹同伴……午間活動時間比較長,這也是培養幼兒口語發展的好機會,我們班經常以不同的形式來培養幼兒的口語,(有看圖講述:就是要求幼兒講述一些簡單的句子,對于那些膽小的幼兒教師講一句讓幼兒跟講,反復練習;念兒歌:集體念,或是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借助話筒,孩子的興趣就更高;自我介紹:首先我們通過幼兒說一說家庭成員,從說自己的姓名入手,激發幼兒的說話興趣;看電視:不是純粹的組織幼兒看電視,而是讓幼兒看一會,講述一會,這樣幼兒的興趣比較高,平時我們在選擇電視節目的時候也是根據幼兒喜歡的、對幼兒有益的,如巧虎、天線寶寶這些都是幼兒所喜歡的,這里面的一些活動常規和禮貌用語比較多,讓幼兒邊看邊學說,不但發展是幼兒的口語,而且還有利用幼兒常規的培養;看書:書中的圖畫不僅便于幼兒理解和記憶故事的內容與詞意,而且也為幼兒提供獨立講述的依據。我每天安排一定時間讓幼兒邊看邊講圖畫書,借助于圖書的幫助,幼兒很容易的記住故事的情節、結果和藝術語言;有時還會帶領孩子們到戶外去散步,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幼兒的語言。隨機教育機會很多,只要教師適時引導,這樣日積月累,幼兒便發展了較規范的語言.讓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在幼兒園中,同伴之間的交流是幼兒發展口語的另一主要的途徑。在同伴的當中幼兒說話不受到任何的限制,氛圍更為輕松。一些口語發展得比較好的幼兒還將在其中起到示范、帶頭的作用:年齡越小的幼兒越喜好模仿,當同伴說出一個較好聽的詞時,他們就會跟著模仿或糾正同伴的錯誤發音及病句。教師可借此機會傾聽幼兒的交談,及時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或糾正病句,促進幼兒口語的發展。在一日活動中幼兒隨時要用語言交流,用語言表達,因此我們隨時注意糾正幼兒語言中的疏漏和缺陷。我覺得光靠一節活動是完全不能夠真正地讓幼兒的語言得到發展的,所以我們充分抓住幼兒的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把一日活動和課程
的思想貫穿與自己的行為中。
3、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區域活動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活動,我們在區域活動中為幼兒創設語“閱讀樂”、“說一說”提供大量的圖書和操作材料,把一些圖片、閱讀卡放在幼兒可以取到的地方,保證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游戲,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在表演區表演自己喜歡的故事、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比如:小白兔、大灰狼等為幼兒提供隨意說話的機會,讓孩子與同伴交流,培養與同伴交流的語言,我們還根據幼兒的需求更換材料,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4、以游戲為載體,激發孩子言語能力的發展。
我們每天進行的游戲活動或是其它的戶外活動,在活動的同時讓幼兒學說一句話或是一個短句,讓幼兒體驗到在游戲中學習語言的快樂。打電話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交流方式,也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每次玩打電話的游戲,幼兒爭先恐后地對著“電話機”介紹:“小兔,我是××;小兔,我叫×××請你怎么著呢們樣?對著電話機都很會說,也也特別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些游戲融入了語言活動、社會活動,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幼兒雖然已有3-4歲,但仍有個別幼兒口語發展較慢,出現發音不清晰或只發一個單詞句。 如我班有的小朋友,發音含糊不清,對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常說“不” “打”。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指導幼兒慢慢的從發單音節的詞發展到發多音節的詞并放慢講話的速度,要求幼兒將事情的大意用一句話講清楚。語句不完整,語序顛倒是幼兒較常出現的一種語病。而語言又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在思維活動中的主要職能是參與形成思維,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由于3-4歲的幼兒思維能力較差,以至出現語言構思不嚴謹、邏輯性差、語言表達不正確等現象。如:有一個4 歲的幼兒對我說“我有新筆,媽媽買的,昨天。”這就是幼兒因上述原因出現的現象,根據這種情況,我們通過指導教幼兒學習說話時應先想好,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順序來講述一件事情,慢慢地幼兒會講較短的一句完整的話了
語言是一 個人表達自己意愿的最好方式,在長期的幼兒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只要能得到正確的引導,他們的表達能力會得到逐步地提高,并同時會伴隨著其他能力的提高。這其實也對我們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更好地結合實際情況,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積累更多的經驗,解決更多的問題。
【托班幼兒的口語發展】相關文章:
•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 幫助孩子掃除語言障礙九法
• 淺談幼兒故事教學
• 大班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研究
• 淺談如何在幼兒語言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性思維
• 淺談教師語言態度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影響
• 提高藏族幼兒漢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 關于小班幼兒早期閱讀的一點體會
• 在思維游戲課程中小班教學語言的設計
• 幼兒語言教育略談
• 幼兒園英語教學的綜合性探索
• 淺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