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幼兒的活動主要是以游戲為主,因此在平時的課前準備備課時,我們在給幼兒安排一日活動時,每天至少有5-6個游戲,有教學活動中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游戲,有課間的組織小游戲,有戶外游戲、智力游戲、語言游戲等。這些游戲有的是要具體備課出來的,有的是要儲存在老師的腦海中,根據需要信手拈來的。在組織幼兒游戲時,我們較多組織語言類的游戲,這與我園開展的發展幼兒語言能力課題有關,因此也就較多關注幼兒語言游戲方面的文章,今天看到陳 亮、朱德全的文章《幼兒語言游戲的本質特點、指導原則及策略》,讓我進一步深入地了解了幼兒語言游戲的一些理論層面的特點、指導方法,為我平時的實踐操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讀了文章,讓我知道了:從語言游戲的本質特點出發,教師需適時采用自上而下的“師者角色式”顯性指導,平行關系的“伙伴角色式”隱性指導和自下而上的“生者角色式”隱性指導。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指導方式有助于改變幼兒園語言游戲“訓練化”與“反語言”的不良傾向,使語言游戲返回到游戲活動的本真狀態。語言游戲的本質特點是:語言游戲是智力游戲而不是智力訓練,是語言游戲而不是操作游戲,是教師指導性游戲而不是幼兒隨意性游戲。其指導原則有:游戲性體驗在前,智力發展在后;語言材料在前,直觀材料在后;幼兒游戲在前,教師指導在后。其指導策略有:顯性指導、隱性指導。
【關于幼兒語言游戲的本質特點】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
• 幼兒古詩教學淺探
• 幼兒語言教育中兒歌教育的有效方法
• 中班語言教學《兔寶寶找快樂》反思
•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作用
• 兒童早期第二語言學習與課程構建
• 輔導幼兒講故事,讓幼兒樂于表達故事
• 閱讀活動的內容及設計策略
• 大班語言活動的感悟
• 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語言教育活動的幾種導人方式
• 開放性活動對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