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教育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的教育。什么是幼兒一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筆者認為是培養幼兒快樂的性格。快樂是什么?
快樂是一種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性格決定命運,培養快樂的性格是對幼兒的終極關懷。人都期望、追求快樂,愿一生與快樂為伴。性格快樂,就會熱愛生活,就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
快樂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心理健康很重要。新《綱要》指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性格快樂,遭遇挫折失敗時,就不會灰心喪氣,而始終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快樂是一種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對紛繁的更大社會,怎樣在心靈深處營造一片恬靜安謐的綠洲?性格快樂,就能多角度面對生活、理解生活,自覺避開煩惱、沮喪等消極情緒的困擾,機敏還實現情緒上“多云到晴”的轉換。快樂使人精神振奮,才能與睿智得以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快樂是一種從容豁達的情懷。時代呼喚人們的團隊精神。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是人的“多元智能”中最重要的兩種智能。性格快樂,就能在人際交往中善解人意,心胸豁達,樂于合作。
綜上所述,快樂是多因素構建的長期起作用的心理素質。
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指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下表現出來的特點。性格形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塑造過程.一旦形成就趨于穩定。幼兒時期的性格最具可塑性,是“塑造”性格的關鍵期。
怎樣培養幼兒快樂的性格?
一、提供快樂的環境。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的性格,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兒快樂的性格是在適宜的環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樂的情感經驗浸潤、積淀的結果。營造一個充滿民主、平等、和諧、歡樂氣氛的環境尤為重要。讓幼兒時時處處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愛意,體驗到同伴的溫情與友誼。正如《綱要》提出的“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
二、提供豐富的活動。活動是幼兒發展的源泉。怎樣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到快樂呢?首先,活動應是健康、豐富的。健康豐富的活動能發展幼兒的智能,激發幼兒廣泛的興趣。其次,確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給予幼兒決策的權利,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方式等,充分享受“當家作主”的快樂。第三,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成功。活動過程是幼兒動腦、動手探索學習的過程。教師可有意設置一些困難,使幼兒遭遇挫折,磨礪意志,在克服困難中獲得成功,感受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快樂。
三、提供幼兒合作交往的機會。合作交往是幼兒快樂的重要源泉,幼兒在合作交往中既享受快樂又創造快樂。讓幼兒在一定的情境中扮演角色,感受互相關愛,使他們懂得關愛別人和被人關愛都是快樂;展示活動、學習的成果,讓大家互相欣賞,使他們懂得欣賞別人和被人欣賞都是快樂;把心愛的物品帶到幼兒園里來,與大家共享快樂……要讓幼兒在合作交往中獲得這樣的經驗:獻出的是愛心、善心,得到的是快樂!
四、教師作出榜樣。教師的言行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教師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和情感傾向時時影響著幼兒、感染著幼兒。因此,無論教師心里快樂與否,但在幼兒面前,教師應該永遠是快樂的化身。
【創設全園性互動開放的環境】相關文章:
下一篇:由垃圾引出的幼兒園環保教育活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