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一切發展都取決于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幼兒園而言,戶外2小時活動是幼兒健康身體的有利保證。然而,據調查:大部分城鄉幼兒園幼兒不能保證戶外2小時活動,在戶外活動的有效開展方面存在著不足,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研究,探討一些適合城鄉幼兒園戶外活動有效開展的策略,這是搞好低成本、高質量城鄉幼兒教育工作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城鄉幼兒園;戶外活動;有效性
戶外活動作為幼兒體育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與其他體育活動形式相同的目的與任務,就是促進幼兒生長教育、增強幼兒體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戶外2小時活動。”在結合現有中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案例和調查等方法對城鄉幼兒園戶外活動有效開展的研究發現,城鄉幼兒園戶外活動存在諸多典型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小中大班戶外活動作息時間安排“一刀切”,全園統一用一張作息時間表,沒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征和季節特征進行調整,所以,在實踐中出現了許多弊端。
2.課堂教學時間過長,重視語言計算的教學,輕視運動、游戲等課程的開展,使幼兒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得不到保證,幼兒自主活動時間比較欠缺。
3.部分城鄉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器械少,活動材料單一,且數量少,大批農村私立幼兒園場地不足,同時為了過度追求“城市化”的教學模式,脫離了農村生活實際,使孩子們遠離了自然,違背了幼兒的天性。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建立和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提高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觀念是當前我們農村幼兒園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提高戶外活動有效性的重要途徑。然而,城鄉幼兒園有著廣闊的地域優勢和教育空間,簡便易得而廉價的本土資源,投入少,收益大,經濟無污染,富于多樣變化,是城市難以實現的。所以,回歸自然的教育,最為幼兒所接受。
二、研究成果和對策
1.優化戶外活動的環境
(1)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有利于活動的開展
在開展幼兒戶外活動中,首先要重視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面對幼兒園的現狀,想方設法改善幼兒園環境,并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例如,合理利用資源空間,在綠化帶的小樹林里投放一些梅花樁、蹺蹺板、獨木橋,便于幼兒平衡能力的訓練;設置鉆爬區,孩子們可以練不同的鉆爬動作;又如,在綠化林中開荒,選擇一塊地做種植園區,讓孩子們親自去播種種子(我們班正在試行),在戶外體驗課程,開展實情、實景的生活活動,讓幼兒感受生活。
(2)營造愉悅的心理氛圍,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情緒的好壞影響著其參加戶外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的發揮,因此,創設幼兒園良好氛圍,對幼兒身心發展也相當重要。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有個別幼兒因學不會某一技能而放棄自己的努力。”我們教師要及時引導。
(3)有效地投放材料
①就地取材,自制活動器具
我們可以就地取材,自制豐富的體育活動器具。春夏時節,我們用稻草編草墊子擺在地上跳來跳去,或做成草球、草圈等;把木頭鋸開做木馬,用玉米梗做飛標等等,這些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出的活動器具,比那些琳瑯滿目的成品器械對幼兒有更大的吸引力,大大地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使幼兒置身于豐富的活動環境中,激發了幼兒開展戶外活動的積極性。
②變廢為寶,制作玩具
用飲料瓶蓋穿起來做“拉力器”、用廢紙團成“球”,廢易拉罐、小棒做成“曲棍棒”,玩《曲棍球》游戲,用廢鐵絲做成圈、礦泉水瓶裝飾成小動物,做《套圈》游戲。總之,教師要為幼兒戶外活動創設一個愉快、滿足情趣的環境。
2.有效地組織與指導
(1)更新觀念,統籌管理機制
我們拋出兩個問題組織分析研討:①為什么要進行一物多玩的研究?②孩子的興趣僅僅依靠材料的變化嗎?通過研討,教師們逐步認識到:a.一物多玩的戶外鍛煉能夠增強活動的深入性,對孩子的發展有更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夠提高教師和幼兒的創造能力、增強目標意識。b.影響興趣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材料的變化僅僅是外部的刺激,還有諸如游戲內容的變化、教師的帶動、成功體驗等都是產生興趣的原因,而這些因素均能在一物多玩的過程中體現。
(2)轉變工作機制
①從問題入手,制訂相應的改進措施。②制訂自主式目標菜單,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目標。③統籌制訂各班材料輪流表。
(3)完善指導策略
在“一物多玩”戶外鍛煉的組織方式上我們以幼兒為主,提出了散點開花式、自主創編式、合作游戲式、技能興趣循環式等方法。如教師提供給幼兒人手一張報紙,啟發幼兒“一物多玩”,幼兒就創造出了很多的玩法,如,把報紙卷成小棒夾在兩腿中間跳“竹馬”;把報紙揉成小團,向前投擲到自定的地點;把報紙揉成團踢足球;兩人合作想辦法用一張報紙把兩人連在一起;把報紙放在胸前迎風跑;幾個幼兒合作把報紙粘在一起放地上,練習滾的動作等等。
3.積極地實踐與反思
(1)加強教師理論學習,提高自我認識
組建課題組,進行課題研究的分工。根據研究內容,課題組以園內教師為主,按研究方案總框架的構成部分,選取小切口進行子課題研究。經梳理調整,形成幼兒園的課題研究網絡。同時,將研究、實踐、評價、應用有機結合,并適時地把子課題的研究過程及階段成果進行整合,以保證本課題成果的質量。
(2)明確戶外活動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重要性
每天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可使幼兒的機體接受自然條件下的鍛煉,解除大腦疲勞,提高幼兒適應自然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幼兒的戶外活動,認真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學習幼兒衛生學,分析幼兒心理、生理特點,將戶外活動的組織作為教研課題,將幼兒教師對戶外活動的認識,提高到一定的理論高度。自主實踐反思―學習資料共享―案例交流―教研組一課三研等途徑強化指導意識、深化指導方法。
(3)在戶外活動中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在給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時,還要特別強調安全教育。在活動前要盡可能預計到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活動前老師要向孩子交代活動的規則和有關安全事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檢查儀表,注意調節幼兒運動負荷,活動前后減加衣服。教師四處巡回走動,及時糾正幼兒危險動作,及時評價。
(4)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園協作,增強幼兒的鍛煉效率
首先,通過觀摩活動家長也不由自主地參加到幼兒園的戶外活動中來,幫助幼兒搜集廢舊材料共同制作體育活動器械,如,沙包、紙箱、飲料瓶、毽子等。其次,適時布置孩子“家庭作業”,如,回家幫助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和爸爸媽媽搜集一種廢舊的游戲材料在下一次開放活動時展示給其他的家庭等,另外,家長還帶孩子到戶外參加鍛煉,真是其樂融融。
城鄉廣闊的自然條件是幼兒健康、快樂之源,愿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能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研究城鄉幼兒園戶外活動的有效性,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實際問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助推城鄉幼教事業的健康、蓬勃發展。教育回歸兒童的生活,已成為今天的教育,“自然、經濟的生態教育”更應成為城鄉幼兒園教育共同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張琦.外國教育發展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108-304.
[3]李波.讓智慧從孩子的指尖流淌出來:五蓮縣農村幼兒園利用鄉土資源開發幼兒游戲活動紀實[J].山東教育,2006(Z6):50-52.
[4]師云鳳.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J].學前教育研究,2006(01):19-20.
[5]金曙光.幼兒園戶外活動有效性的探究.學前課程研究,2009(Z1).
作者簡介:何芳,女,1987年4月出生,本科,一級教師,就職于閔行區浦江之星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專注于幼兒戶外活動的有效性研究。
【淺談城鄉幼兒園戶外活動開展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 幼兒園男教師的需求現狀調查研究
• 幼兒園青年教師參與教研活動之我見
• 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 幼兒園親子活動有效性研究
• 淺析當今幼兒園教師的角色定位
• 淺談幼兒園一日常規的管理
• 重慶市西南醫院幼兒園:幼兒園早操質量分析
• 幼兒園保育常規管理的實效性探析
• 幼兒園的婚禮,因勢利導or揠苗助長?
• 幼兒園語言活動現狀研究
• 淺談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精細化管理
• 優化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