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和幼兒家庭的有效溝通是構建和諧“家”“園”的基礎。分析了幼兒教師與祖輩家長溝通出現問題的原因,認為幼兒教師與祖輩家長的觀念差異、對彼此的偏見、缺少溝通技巧等是重要原因。探討了幼兒教師與祖輩家長有效溝通的策略,提出教師應運用恰當的溝通技巧和方式、學會主動溝通、鼓勵祖輩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展示對幼兒的關愛以及轉變對祖輩家長的偏見,從而使家園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成長。
【關鍵詞】祖輩家長 幼兒園 配合 溝通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66-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父母們有限的精力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無暇照顧年幼的孩子,祖輩們就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了教養的任務。可千萬別小看了這群祖輩家長,與他們的溝通可比與年輕的爸爸媽媽溝通難多了。特別是祖輩家長,他們都是為了照顧子女,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無錫,生活習慣不同不要去說他,主要的是他們不會說普通話,有的還聽不懂普通話,只會說家鄉話,而我們老師又聽不懂他們的家鄉話,實在難以交流。還有些祖輩家長自以為自己是過來人,育兒經驗豐富,老師對他們講的話根本不聽。那么,面對每天與教師打交道的他們,老師們又該如何做呢?
一、努力使祖輩家長對幼兒園更加信任。
早晨來園后,年輕的家長因要工作,將孩子送入老師手中后,便匆匆離開了,而那些已退休在家,無所事事的祖輩家長卻不放心,他們或對老師千囑咐萬叮嚀,“老師,我家孩子不會穿脫衣服,麻煩老師熱了幫著把衣服脫了,冷了馬上穿上”、“老師,要給我家孩子多喝水”等等,或是站在幼兒園的大門口,看著晨間活動,看著做操,久久不肯離去,顯示出很大地不放心。
針對這樣的祖輩家長,我們老師,首先要不怕麻煩,可以利用每天放學接孩子的時間,把孩子在園的飲食起居等情況向他們做一個細致的匯報,如孩子在園是否大便,有沒有不舒服,吃飯情況如何,喝了幾次水等等,祖輩家長就會覺得我們老師的工作做得很細致,甚至于超過了他們自己;可以邀請他們在幼兒園觀看孩子豐富多彩的晨間游戲活動,讓他們親自看到孩子愉快參與游戲活動的情景。這樣他們就會對幼兒園、對老師信任,放心的將孩子交給我們。
二、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公平解決糾紛。
一天晨間活動時,小朋友們正在操場上戶外活動,老師也忙著指導小朋友活動。突然,傳來了兩位奶奶的爭吵聲,經過仔細詢問,原來是娜娜與紅紅兩個小朋友在爭搶玩具,娜娜推了紅紅一下,剛好給紅紅的奶奶看見,紅紅奶奶看見自己孫女被人欺負,趕忙跑進幼兒園教訓娜娜,娜娜奶奶看見了,也毫不示弱的跑進來,就這樣,兩位奶奶因為都心疼孫女而吵了起來。
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不能袒護哪一方,也不要簡單地把兩位老人趕走,說什么這件事老師會處理的,不妨讓她們參與老師解決這一糾紛的過程。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先及時上去制止兩位老人的爭吵,請她們靜下來心來,讓老師來了解一下情況。在老師的引導下,兩位小朋友又和好如初,快樂的去玩了。這時,老師抓住時機,對兩位奶奶說:“你們疼愛孫女的心情老師能夠理解,但作為成人,我們應該為孩子做榜樣,有什么事,大家好好說,爭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相反,會將一件小事搞大,再說,小孩之間的事盡量讓小孩自己解決,我們成人盡量不要插手,你們說對嗎?她倆現在不是又和好了嗎?”兩位奶奶連聲說:“老師說得對,剛才我倆是有點過激了。”接著她們互相致歉。真是不打不相識,現在兩位老人也成了好朋友,經常一起接送孩子呢。
三、主動與他們打招呼,拉家常,縮短與他們的距離。
這些祖輩家長小時候因家庭條件有限,讀書較少,使得他們一般文化素質低,缺乏修養,一旦孩子在幼兒園“擦破點皮,跌個跤”什么的,不問青紅皂白,就破口大罵,甚至還帶有臟話,真讓幼兒園老師頭疼。但是頭疼也沒有辦法,作為一個老師,就要學會做家長工作。
憑著工作經驗,我覺得如果你平時家長工作做好了,一旦有些什么事,家長也會理解你的。因此,平時家長來園接送孩子時,我會主動跟他們打招呼:“明明奶奶,今天來得真早,第一名呢”、“東東外婆,今天東東身體好些了嗎?”、“呀,麗麗,今天你的頭發梳得真漂亮,是奶奶幫你梳得嗎?你奶奶的手真巧。……慢慢的,祖輩家長都跟我熟悉了,也會經常和我主動說說心理話,嘆嘆心中的苦經,漸漸地縮短了距離。偶爾小孩子有磕磕碰碰的事發生,我主動致歉時,他們反而都會說:“老師,沒事的,這么多孩子,你們哪能照顧周全呀。”正是因為老師在平時與他們的拉家常中,體會了他們的苦衷,得到了他們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了我們老師的工作,讓他們也體會了我們老師的難處,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心胸開闊,做到老師不計老人過。
俗話說:“大人不計小人過。”幼兒園老師就要有寬廣的胸懷,做到“老師不計老人過”。對于一些專橫、霸道的祖輩們表現出的一些過激行為、言語,不能記在心理,不要與他們計較一些小事,事后還是以一顆平常心與他們溝通,笑臉以對,他們也會覺得特別不好意思,慢慢地改變對老師的看法。
五、耐心傾聽,用多種方法溝通。
對于外地來的祖輩家長,我們老師要有耐心,聽不懂他們的話也要仔細傾聽,要讓他們覺得你尊重他們,沒有因他們是外地人而看不起他們。實在聽不懂,可以讓小孩做翻譯,因為孩子適應能力比較快,再加上經常看電視,會講普通話。有些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我們也可以通過留紙條、打電話、發短信等方式與年輕的父母聯系,從而達到家園互相配合的目的。
六、家園共育,建立良好的情感橋梁。
考慮到祖輩家長時間比較充裕,我們便熱情地邀請他們參與班級活動,如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爺爺奶奶故事會”等。老人覺得自己受重視了,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也更加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了。如教師請幼兒設法豐富自然角的材料,老人們知道后會自覺地結伴尋找。由于有了老人的肯定、支持與幫助,班級工作的開展越來越順利。在此過程中,老人的教育觀念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與教師的合作也越來越默契了。
如今祖輩家長接送孩子已成為幼兒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與祖輩家長的溝通也是每個幼兒園老師都必須面對的一項工作。希望老師們能以心換心,走進老人的心理,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并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相信這些祖輩家長將會對我們的教育工作帶來許多的有利之處。
參考文獻:
[1]陳鳳華;家園共建:幼兒園教師怎樣做好與家長交流溝通[J];成功(教育);2013年20期
【幼兒園教師如何與祖輩家長溝通】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主題活動質量提升研究
• “自發分享”,在幼兒園上演
• 創建特色農村幼兒園的現狀及策略
• 探析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培養策略
• 德國幼兒園怎么教孩子
• 淺談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網絡溝通
• 幼兒園兒童營養狀況調查
• 幼兒園衛生管理工作研究
• 幼兒園適應性障礙的個案透析
• 透析幼兒園教學活動形式化問題
• 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應用
• 幼兒園唱歌教學的組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