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插班到幼兒園,進入新環境會出現焦慮,產生心理上的“水土不服”,從而產生適應性障礙。通過對一位幼兒園插班生的長期、細致的觀察,分析其產生適應性障礙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適應性障礙;成因;對策
德國的哈克教授曾做過一次調查:有30%~40%的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后,對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很不適應,常常在心理上產生緊張。醫學上把這種心理上的“水土不服”叫做“適應性障礙”。在幼兒園里,也有這樣一群“特殊”的群體――插班生,翔翔(化名)就是這特殊群體中尤為典型的一個。他是中班時的插班生,爸爸媽媽一直在外工作,他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由于家中只有翔翔一個孫子,奶奶什么事都是包辦代替。翔翔進入幼兒園一年了,每次奶奶送他到幼兒園,他都哭喊抱著奶奶不肯放開,他不會和小朋友玩耍,不會和身邊的人交流……諸多狀況引起爸爸媽媽重視,他們帶翔翔到醫院檢查。經診斷,翔翔為適應性障礙。
一、適應性障礙的成因分析
針對翔翔的情況,筆者做了一系列調查分析。
(一)家長訪談
教師:翔翔主要由誰帶?他最依戀誰?
媽媽:主要由爺爺奶奶在老家帶,比較依戀奶奶。
教師:翔翔在家里表現如何?
媽媽:在家里挺好,會和爸爸媽媽講話,但是很調皮。
教師:翔翔就在幼兒園才表現出這種不適應嗎?
媽媽:不是,平時在外面他都不去廁所,走在路上遇到熟人也不講話。
。ǘ┰趫@觀察
1.入園時情緒不穩定。每天早晨來園,他都哭喊著抱著奶奶,不肯放手。
2.在園的日;顒又,翔翔不能夠融入班集體。
。ㄈ┰蚍治
1.缺少爸爸媽媽的關愛。
專家研究指出,如果從出生到3歲失去了母愛,其生理、智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都將極其遲緩。翔翔的日常生活缺少雙親的照顧和撫慰,雖然奶奶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但終究代替不了父愛、母愛,所以他缺少安全感,產生了一種對外界的不信任心理。
2.奶奶的過度保護和包辦。
埃里克森認為:從十八個月到三四歲是獲得自主感而避免懷疑感與羞恥感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有了獨立自主的要求。這時候,如果照顧他們的成人,允許他們獨立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表揚他們,就能培養他們的意志力,使他們獲得一種自主感。這一時期,翔翔卻在奶奶的保護下,自主性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3.環境的巨大變化。
翔翔之前一直和奶奶在鄉下長大,到了入園年齡,仍然在家。五歲,才被爸爸媽媽接到身邊,直接讀中班下學期。由農村來到城市,翔翔周圍都是陌生人。種種落差使翔翔一下子難以適應。
二、適應性障礙的對策探究
。ㄒ唬┘覉@合作
。1)及時家訪,了解翔翔在家的生活情況。并建議翔翔家人放手讓他學做自己的事情,培養他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建議平時多帶翔翔接觸社會和大自然,盡可能地與人交往。讓他接受同伴社會化發展的影響。
(二)成為朋友
我從他的情感入手,試圖打破他的心理防線。著重給予他生活上的關懷、增加情感的交流。
在園里,我始終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翔翔交往,給他情感上的撫慰,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我時常微笑著接近他,和他說話,即使他不予理睬;他不愿洗手、擦嘴,我也鼓勵他自己試試;他不愿意玩游戲,我就有意無意跟他玩;在一日生活環節中,特別注意他的行為表現,在集體面前表揚他,給他格外的幫助和關懷,并鼓勵其他幼兒多關心他,和他一起玩。
。ㄈ┡囵B幼兒在園言語能力
經過仔細觀察,我發現翔翔不樂意交流主要是因為他不會說普通話。所以平時我抓住每一個時機與他溝通,不論他是否愿意理睬。我對他的口語比較重視,經常鼓勵他把意愿說出來,即使說一些簡單的詞語和句子。過了一段時間,他會說“某某某講話了”等完整句了。
三、實施效果
一段時間后,翔翔進步很大。早晨,他會開心地與家人再見;在園愿意遵守一般的常規,參加集體活動。他看到同伴開心地游戲,會高興地跳起來,并一起玩。他會和同伴聊天了,有了自己的朋友,他會告狀了,他會舉手回答問題了……
總之,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幼兒階段的首要任務。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作為幼兒教師,對于插班的幼兒,我們更要給予特別的關注。讓我們用一顆愛心,換取家長的放心,孩子的舒心吧!
編輯 謝尾合
【幼兒園適應性障礙的個案透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室內空間色彩探究
• 論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動機
• 淺談童謠在幼兒園的作用
• 探析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
• 幼兒教育多媒體教學技術利用
• 幫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 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淺析
• 奧地利有個“想象幼兒園”
•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京劇元素
• 創設生態式的幼兒園區域環境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策略研究
• 幼兒律動在幼兒園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