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俗、道德風尚和禮儀觀念,不同的節日都隱含著不同的且極具文化內涵的教育價值。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運用民族傳統節日,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對于推動形成團結互助、融洽相處的人際關系和平等友愛、溫馨和諧的社會環境,對于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文化、維護國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在幼兒園里,我們重視每一個傳統節日,開發不同節日的潛在資源,配以適當有效的活動形式,并與家長積極協同,那我們的孩子將會通過參與傳統節日活動,了解節日風俗,感受節日精髓,從而激發愛國情感,繼承我們中國優良傳統品質。
一、傳統節日文化與園本課程
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傳統文化與教育密不可分,傳統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工具,也是重要的教育材料,幼兒老師必須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是我國的民間傳統節日。它們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古到今,人們都重視著這些節日中的文化,它蘊含的是民族心理、道德倫理、精神氣質、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
園本課程是以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為指導,以幼兒園現實的環境和條件為背景,以幼兒現實的需要為出發點,以幼兒園教師為主體構建的課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老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綱要,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行。在這里,《綱要》明確要求我們建立適合本園特點的課程。而每一個傳統節日在現實生活中可謂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節日的環境、氛圍、成人的活動是孩子喜聞樂見的。我們要根據人們參與節日的廣泛性,充分利用生活現象的教育價值,使得它們成為園本課程。
二、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的途徑
1.在環境創設中,突現中國傳統節日教育氛圍
環境是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園的環境建設中,為幼兒營造了一個濃郁的傳統節日文化氛圍。我們要積極創設節日環境,在搜集資料和設計布置中,通過展示每個民族傳統節日的由來與傳說、風俗習慣等,以圖文并茂的版面、生動有趣的廣播、形象真實的實物展臺的形式,凸顯民族文化主題,讓環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揭示民族發展的內在動力。在春節前夕,我們在一樓的走廊上懸掛自制的燈籠、鞭炮,讓幼兒感受到節日的喜慶;端午節來臨之際,粽子是小朋友的最愛,粽子的品種、式樣,對孩子來講,也最為好奇,我們在幼兒園一角,創設環境,收集不同式樣的粽子,擺放出各種餡料,豐富了孩子的視野,并讓幼兒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民間風俗活動。
此外,我們還創設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宣傳欄,結合節日活動向家長和孩子介紹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的來歷和民間風俗活動。
2.利用形式豐富的節日活動,促進幼兒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
在開發了各種中國傳統節日資源以后,我根據不同資源的內容特點與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設計了不同的活動形式,有自編內容的集體教學形式;有主題式慶祝活動形式;有競賽比賽活動形式;還有走出學校的社會活動形式,每個傳統節日資源都能用多種形式進行開展,其中也會出現最適合的活動形式。
比如,每一個傳統節日活動都有集體教學形式,就像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我會收集它們的來歷故事,沒有現成的故事,就根據傳說的來歷、內容進行創編,再運用集體教學形式進行教育。又如,在進行春節節日資源開發活動中,主題式的慶祝活動與競賽活動是最適用有效的。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促進了愛國情感的培養。而重陽節就是更適合于走出幼兒園的活動形式。通過參觀敬老院,讓孩子走進老人的生活;通過爬山登高等活動,能開闊孩子們的視野。通過傳統節日活動內涵的多重開發,更好體現其教育價值。
3.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家園配合,深化幼兒愛國情感的培養
園本課程的構建不但需要幼兒園教師直接參與,它還需要家長的配合。于是,我們發動家長讓他們共同參與到我們的課程中來,我們通過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傳統節日文化,請家長們收集有關傳統節日中的民間故事。在傳統節日的認知上我曾多次利用了“親子調查單”的教育形式,利用資料的收集加強家長對幼兒學習內容的重視度,并豐富幼兒的知識。同時,我與家長達成共識,在傳統節日期間在家中也要進行慶祝活動。我不僅邀請孩子的父母參與幼兒園的活動,還讓孩子的祖輩也加入教育的行列,在與幼兒的共同學習與活動中,為幼兒推波助瀾。期間,我們的家長甚至感到這個研究活動對他們自己也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在陪同孩子完成親子單時;在幫助孩子準備布置材料時;在來幼兒園與孩子一同慶祝節日時,我們的家長也收獲了許多,他們自己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自己的孩子。
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讓幼兒了解這些傳統節日的由來、節日的風俗習慣及其象征意義,讓小朋友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對于傳統節日文化與園本課程的研究現在只處于第一階段,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該如何走下去?如何走出一條有特色的適合幼兒的園本化課程,這是我們必須正視和思考的問題。
【如何將傳統節日融入到幼兒園教育中】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德國:素質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 小議幼兒園的管理
• 幼兒園獨家菜
• 幼兒園大班綜合活動: 家鄉的稻草
•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生活化的研究
• 如何提高幼兒教育的管理水平探討
• 幼兒園教材中兒童故事的研究
• 論幼兒園戲劇教育的教學策略
• 淺談幼兒園家園合作策略及尺度
• “黑”幼兒園為何頑強存在著
• 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的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