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是介于幼師與幼兒之間的“生成性活動”,同時也是幼兒自我體驗、自我建構以及自我發展的必要媒介。近年來,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不斷學習,對主題性區域活動進行研究與實踐,而且已取得較大的收獲。本文探討了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的可行策略,以期促進幼兒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策略
G613.7
傳統的主題性教學活動通常是以集體活動為主,由教師掌握教學時間、材料和場所,忽視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性與自主性,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活動特長。我國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該綱要明確提出:充分尊重幼兒在學習方式、發展潛力、能力經驗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因生施教,從而使每一位幼兒都可以獲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因此,幼兒園必須倡導探索性教學,而主題性區域活動正好滿足這一要求。所謂“主題性區域活動”,就是指幼師根據主題活動目標,針對性地創設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區域活動情境,讓幼兒們在區域范圍內按照個人意愿及能力,以獨立操作為主要方式來進行學習,并實現預期目標的一種有效的自主性學習活動。
一、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的必要性
1.開展主題性區域活動,愉悅幼兒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認知結構理論”,并認為兒童發展主要是通過感知操作而獲得的。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因其獨特的個性、鮮明的特色等,深受幼兒們的喜愛,他們自由學習、快樂游戲、解放天性和提高能力,因此每一位幼兒都可以在自己原先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發展。新主題下達后,幼兒們會立即自發分成多個小組,并在幼師的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區域活動有哪些?如何創設區域環境?主題材料有哪些?……在主題性區域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幼兒們能積極地、快速地投入到游戲之中,讓他們樂于探索不同等級的主題材料,充分發揮其學習潛能。幼兒在這樣的活動氛圍中,學習、探究并快樂著。
2.開展主題性區域活動,滿意家長
開展多樣的主題性區域活動,可以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有所?化,并逐漸認識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具備的社會修養、道德品質等非智力營養在課堂學習中無法進行汲取和開發的。只有通過參與主題性區域活動,才能實現尊老愛幼、保護同伴等諸多情感目標。幼兒通過表演或模仿方式獲取到的直接經驗往往要比課堂說教中的間接經驗更有效,而且更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家長們也由剛開始的被動狀態轉變為積極參與,進而使主題活動順利實施。此外,對于這種新領域的開發、組織和引導,家長們也紛紛各抒己見。
3.開展主題性區域活動,激勵幼師
在區域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幼師都表示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經驗無法適用于主題性區域教學,無論從《教學綱要》還是各類教學輔導書籍,他們總能找到理論參考,但實際操作與經驗卻只能依賴于教師的自我摸索。首先,幼師在主題性區域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是觀察者、指導者和學習者,結合具體的主題材料制定出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目標;接著,創設活動區域,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狀況和發展情況,并作出及時的調整;最后,在這一過程中應不斷激勵幼師嚴格審視、糾正教育行為,才能尋找出其優缺點,提高教研能力和職業成就感。
二、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的具體策略
1.合理地設定并解讀主題
要想充分發揮主題性區域活動的效能,就必須合理地設定主題。任何主題都具有中心思想,只有活動主旨具有“承載量”,才能將與主題有關的內容匯聚起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具有開放性,能夠獲得一些生活經驗,才能符合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要求。倘若不具上述條件,是難以進行實施的。此外,在解讀主題內涵時,我們不能只側重主題名稱,還需要解讀隱藏于主題背后的信息,這是因為有些主題名稱僅僅是主題的切入點。待確定主題后,我們應尋找并構建主題拓展鏈,進而細化主題。
2.以材料投放與環境創設共同促進主題發展
材料是幼兒學習的重要載體,幼師在實施區域活動前應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以此滿足每位幼兒的學習需求。皮亞杰認為:操作是兒童一切智慧的源泉。而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的教育作用就在于通過不同難易程度的操作材料來達成教學目標。另外,環境作為一種靜態的教育資源,其對幼兒們的影響是巨大的。主題性區域活動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幼兒消極地、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局面,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幼師通過自主設計教學方案,為每位幼兒提供良好的操作環境,尤其是各類活動材料,從而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得到發展。
3.利用幼兒反饋來推動主題發展
幼兒是主題性區域活動的主體。幼師通常會費勁心思地將所有知識傳授給幼兒,但有時達到的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倘若教師放手讓學生大膽地探索,當他們集中對某一問題感興趣時,那將是接下來主題的一個分支。這樣形成的主題內容不僅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而且也能夠有效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解決了幼師們長期苦惱的問題。每一位幼兒都是主題教學中的“活點子”,幼師應將注意力放置于他們身上,細致觀察并記錄,進而找到解決的答案。
4.積極反思與總結
在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之后,必須進行積極地反思與總結。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一切無反思的經驗都是狹隘的,是不存在生命的。”因此,必須采用自我反思及集體總結的方式來增強區域活動的策劃、組織能力,側重區域活動過程來決策教學行為、凸顯幼兒活動成果等。反思主題是否恰當,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幼兒興趣何在等問題成為決定下一步的發展導向。
三、結束語
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與豐富的實施價值。實踐證明:主題性區域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認知水平和增強求知欲,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來傳情達意,從而爭做活動的小主人。幼師、家長在活動教學過程中也能加強交流與合作,并最終推動著幼兒園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方靜. 主題性區域活動的環境、材料與指導[J]. 學周刊. 2015(04)
[2]諸玲霞. 《如何有效實施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評介[J]. 早期教育(教師版). 2014(09)
[3]錢星球,彭菊. 如何讓區域活動價值最大化[J]. 好家長. 2011(22)
【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實施策略探討】相關文章:
•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師德培養
• 多種渠道開展幼兒園珠心算教學
• 不愿上幼兒園的孩子
• 民間游戲與幼兒教育論文
• 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策略
• 幼兒園親子活動思考
• 種植園地與幼兒園課程
• 繪本在幼兒園數學活動的運用
• 幼兒園管理新視角
• 解讀《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認識調研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