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1-0059-01 《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是全面、啟蒙性的,各個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去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在主題探索活動中,根據我園執教小班的情況,只要把握好研究性學習的五個主要特征:研究性、主體性、交互性、過程性和開放性,就會獲得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
一、主題的選擇
目前,在很多幼兒園中存在著各種課程模式:方案課程、生長課程、整合課程、綜合課程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在設計思路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把‘主題’建構作為教育內容的組織形式。我們應該注意主題的選擇,主題式課程可以為幼兒和教師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學習和教育內容的選擇,但不同的課程設計者因價值觀的差異,會有不同的選擇傾向。因此,明確教育價值觀是主題選擇方向的首要任務。如: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很少,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幼兒園。因而我園將“我愛幼兒園”定為第一個主題。我們逐步將孩子們的活動“幼兒園里朋友多”,引入“你喜歡上幼兒園嗎?”從而讓幼兒對幼兒園、對老師產生親切感。只有這種適合幼兒理解的小主題才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注重主題活動過程
注重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家長的互動參與。如:發現幼兒很喜歡玩玩具。抓好孩子這方面的愛好,通過大家的討論,決定開展“我喜歡的玩具”這一主題,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去探討各種玩具的玩法,學習如何友好地、安全地玩等方面的內容,為了順利進入主題,家長積極配合工作,為幼兒準備玩具實物或圖片資料。孩子們興趣濃厚的介紹自己的玩具,向小朋友提出“大家共享玩具”互相交換,可以玩更多的玩具。利用幼兒現有作畫的水平,把心目中玩具的樣子畫出來。并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剪紙、涂漿糊、粘貼等技能操作,結合主題裝飾活動室。他們認識到各種玩具的玩法和性能,發揮小朋友的團結合作精神!巴婢摺边@個主題在幼兒身邊產生,開展期間深受孩子們的喜愛。采取豐富多樣的親子活動,讓家長也切實參與幼兒園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樣,幼兒才真正能在玩中學到知識。
三、創設的環境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庇變簣@的環境應充分體現活動性特征和需要,使環境的空間、設備設施、活動材料以及常規要求等有利于幼兒主動地進行觀察、探索、發現、創造等活動。讓我們的墻壁能“開口說話”,讓環境隨著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不斷變化。在進行“春天來了”這個主題,通過幼兒的動手操作,剪紙、粘貼、撕、涂等的技能操作,我們創設相應的環境,給幼兒直觀、鮮明的印象,引發他們的探求興趣和想象能力,創造力。讓幼兒準備一些種子,杯子做“種子發芽”的小實驗,組織幼兒觀察:哪些種子發芽?哪些種子長得快?親自合作給種子做好生長記錄,使他們對種子的生長過程進一步深入了解。利用圖書、錄象、VCD碟片等,進一步向孩子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使他們逐漸理解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繼續設置環境,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
通過活動方式的改變,把握好主題的選擇宜小不宜大,持續時間以幼兒興趣為主,注重探索活動的過程和多邊互動參與,加強環境創設的直觀性等各方面原則,使幼兒在學習中表現出主動探索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學習熱情得到培養。
【淺談如何探究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園的美育途徑淺議
• 幼兒園主題墻環境創設問題
• 幼兒園教育如何設置活動
• 幼兒園課程“園本化”建設策略
• 幼兒園開展早期閱讀之我見
• 幼兒園環境現狀分析及改善策略
• 高職學前教育應用(6篇)
• 幼兒園大門和主體建筑欣賞
• 讓幼兒園環境妙趣橫生
•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幼兒園活動
• 幼兒園教學新課程困境及對策
• 幼兒園小班教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