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幼教改革的深入與素質教育的開展,使我們幼教工作者越來越認識到:幼兒教育不等于幼兒園教育。要實現教育目標,提高幼兒素質,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幼兒教育必須是家庭與幼兒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行。所以,家園共育這種新的教育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家園共育中,主要特點就是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那么,新的時期,新的教育理念下,將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呢?
1.注重溝通,建立平等和諧、信任支持的伙伴關系
現在,我們幼教工作者充分認識到,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是幼兒園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也是家園共育的前提條件。我們只有與家長的感情溝通了,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礎,情感交流的渠道暢通了,才能談得上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教育幼兒。因此,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們本著以下原則:
1.1以尊重平等為前提。
做為教師我們非常清楚,家長和我們是實際意義上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教育幼兒,使他們得到良好的發展。尊重平等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關系的一個重要前提。我們雖是干的教育事業,在幼兒教育方面可能比一些家長有著較為全面的認識和理解,但在與家長的交談中,絕不能以教育專家自居,動不動就使用專業術語,或指責批評家長的觀點,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望而生畏。在與家長交談中,我們總是從實際出發,用最淺顯的話語說明一些道理,讓家長明白我們教師的觀點。另外,我們還要耐心聽取家長的建議,尊重家長提出的一些看法,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以求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達到共識。
1.2以真心理解為關鍵。
現在的幼兒多數是獨生子女,一家一個孩子,幾個大人守著,百般呵護,甚至有些嬌縱都是可以理解的。俗話說:誰的孩子誰不愛呢?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交到老師手中,當然就會對我們的服務抱著一定高度的期望值,但當我們有些服務與他們的期望出現偏差時,家長很有可能出現一些不滿情緒。比如:孩子在院子里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受了一點兒小傷,如果家長自己看著,扶起孩子,提醒他以后小心也就過去了。可在幼兒園,家長很可能會責備我們老師不周到、不到位。每當有類似現象發生時,我們就以平和心態,以換位的思想理解家長。因為他們當時并不在場,沒看到經過,見到的只是結果,出于對孩子的疼愛,才會產生不滿情緒的。我們教師從自身找不足,向家長真誠的說明問題,與家長溝通,不對家長產生偏見,以妥善的方式化解家長的抱怨,化干戈為玉帛,恢復家長對我們的信任。
1.3以講究技巧為鑰匙。
不是有“一句話十種說”的說法嗎?同樣的一句話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措辭來表達,得出不一樣的結果。我們教師在與家長的接觸交談中,特別注意講求技巧。例如:孩子犯了錯誤,不是直接找家長告狀,而是先說說孩子平時的情況以及優點和進步,再對孩子的缺點提出要求家長共同教育的建議,讓家長知道,老師和家長的心思一樣,是盼望孩子健康成長的。但講求技巧不是圓滑,隨聲附和,討好家長,是以真心誠意與家長交流,以免產生誤解和隔閡,影響與家長溝通解決問題的效果。
與家長溝通的途徑很多,我們除堅持以上原則外,還想了許多形式:如利用家園聯系卡匯報幼兒的點滴進步;利用家長專欄讓家長了解我們的工作;利用電話與家長交談聯絡感情;利用家訪溝通思想等。通過與家長的有情溝通,使家長明白了我們教育的特點,也了解了老師的辛苦和對幼兒的情懷,家長對我們老師也更尊重體貼,配合教育幼兒上也更加主動了,使家園共育成為可能。
2.加強指導,教給家長科學育兒知識
現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如家長只重知識技能的培養,忽視了思想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溺愛嬌慣、包辦代替、過度保護等。《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教師要“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可見作為幼教工作者,支持和幫助家長改善家庭教育的狀況,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水平,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是家長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實現家園共育、提高幼兒素質的需要。
為了幫助家長提高科學育兒水平,我們園里定期召開家長會,為家長講解育兒中存在的問題。還舉辦家長學校,請幼教專家為家長做家庭教育、營養膳食的知識講座。印發家教知識答卷,對家長進行了較為深入系統的家教指導。
作為教師,與家長和幼兒接觸更為密切和頻繁,因此也就更加了解一些家庭及家長的家教思想動態,指導家長工作就更是責無旁貸。我們針對不同家長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對孩子知識技能要求過高的家長,我們向他們解釋幼兒年齡特點,告訴他們過高要求的危害,向他們宣傳科學育兒的方法;對于認為教育孩子是教師的事,于己無關的,我們向他們宣傳家長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對于教育方法不當的,幫助他們觀察了解孩子,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我們還特意在家園專欄內開辟了家教知識小專欄,把一些好的育兒經驗、國內外的幼教動態、最新的幼教成果及時展示給家長,讓家長從中學到一些家教知識和恰當方法,引導家長更新教育觀念,進一步體會對孩子進行良好培養的重要性。
3.參與互動,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著名幼教專家方明老師說過:“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就如一車兩輪,必須同方向、同步調前進,才能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在家園共育中,我們充分發揮家園兩種教育的優勢,做好家長工作,利用家教的便利之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教育活動之前,讓家長通過專欄了解我們的工作計劃和教學目標,以及活動安排等,請家長帶孩子去城里游玩;到野外采集樹葉;然后再由教師組織相關的教育活動,通過談話、
音樂、繪畫等,讓孩子們把活動感受表現出來。由于孩子們有了切身體驗,開闊了眼界,再加上有了家長的講解,孩子們的表現自然也就豐富了。
另外,為了更好的調動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們還根據本班幼兒和家長的具體情況,在家長專欄內,特意為家園互動留出了一席之地,把需家長配合的和家長需要老師做的在此留言,互相反饋信息。如針對我班幼兒家園表現不一的現象,我們搞了“家園共同發紅花”活動。班里每周堅持評紅花貼在專欄的表格中,還在專欄中給家長列好表格,請家長協助,按表格內容,孩子達到一項貼一朵紅花,周末把表拿到幼兒園,老師在專欄展出,這樣,既讓老師了解了幼兒在家情況,也讓家長看到了孩子在園的表現,家園教育也有了一致性。每次的開放日活動,我們都征得家長的同意,安排一些親子活動,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后,耐心聽取家長的反饋意見,用以改進以后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園互動。
在資源共享,家園共育活動中,幼兒園要向社區所有的家長和幼兒敞開大門,進行社區開放活動,并建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管理幼兒園的一些事務。我們還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區、家庭中的人力資源,作好家長工作,對家長溝通、指導、互動,請家長當講師進課堂,參與我們的教育活動。使幼兒園的家長工作朝著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使家園共育做到盡善盡美。
【淺談幼兒園如何做好家園共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
• 幼兒園美術課要凸顯幼兒的主體性
• 幼兒園主題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
• 某市幼兒園兒童乳牙齲患調查
• 幼兒園區域創設五步曲
•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利弊思考
• 如何破解幼兒園“小學化”難題
• 如何做好幼兒園班主任工作
• 幼兒園課程中的性別文化
• 幼兒園自然角的“快樂成長”
• 芻議把握幼兒園德育的契機
• 新疆:將對幼兒園進行等級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