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小主人”教育是幼兒園為幼兒創設自主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的教育,它以幼兒為主體,通過富有自主性、規范性和發展性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規范和發展的意識與能力。“小主人”教育需要從家庭、幼兒園、社會三個層面實施,其中幼兒園必須創設具體的“小主人”課程、組織富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豐富環境創設的內涵,突出對幼兒自主發展與教育能力的評價。
[關鍵詞]“小主人”教育;自主教育;幼兒園社會教育
幼兒時期,孩子的個性品質開始萌芽并逐漸形成,是其人格健全的關鍵期。…幼兒教育對幼兒個性品質的形成由此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兒園開展以幼兒為主體的“小主人”教育,可以實現幼兒生活教育與公民教育的有機融合,對幼兒今后公民意識與素質的養成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幼兒園“小主人”教育的涵義
所謂“小主人”,指3~6歲的幼兒在家庭、幼兒園、社會環境中,能自覺、自信地從事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保護等實踐活動,并產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樂體驗。因此,幼兒園“小主人”教育,就是為幼兒創設自主發展的環境與條件的教育,它以幼兒為主體,通過富有自主性、規范性、發展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喚醒幼兒的主體意識,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從而為幼兒今后成長為有社會生活能力、主體精神與自我管理意識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礎。
幼兒雖然不掌握社會資源和權力,在成人主導的社會中是“弱勢群體”,但他們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因此應讓孩子做自己成長的主人、集體的主人,直至將來做社會的主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就是要讓孩子擁有發展的自主權。不過,沒有規矩也不成方圓,在提倡幼兒自主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也不能把幫助幼兒建立有關生活、學習、交往的規范拋之腦后。只有學會自律,才能為幼兒的自主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促進幼兒發展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實施“小主人”教育即是要在給予幼兒自主權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我建構,從而實現幼兒個體發展效益的最大化。可見,讓幼兒自主與自律地發展,就是旨在讓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內化小主人的意識,成為一個有自主意識與發展潛力、能夠自覺遵守社會規章制度的小公民。
“小主人”教育并不是筆者的臆造,它與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的精髓一脈相通。所謂“生活教育”,按照陶先生的定義,指的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見,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來說,生活決定了教育;從效力上來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為此,陶先生提出解放小孩子的頭腦;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小孩子的時間。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學校應努力培養能把豐富的精神生活、純潔的道德、健全的體格和諧結合在一起的新人,從而使人們能夠把對社會的需求和為社會勞動和諧統一起來。我國新近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謂公民意識指個體對自己在國家中的地位與作用有著正確的自我認識,是以權利義務觀為核心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責任意識的集合。這都要求我們從小培養幼兒的社會生活能力、自主意識與主體精神。
二、幼兒園“小主人”教育實施的三個層面
首先,應培養幼兒“我是家庭小主人”的意識。主要關注幼兒責任感、愛心的養成,學會自我計劃生活等,其重點是要有效解決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過分寵愛,凡事包辦代替,致使孩子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差,將來很難適應社會;二是過多管制,一切都由家長做主,孩子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致使孩子膽小怕事,自卑感強,做事缺乏信心,性格孤僻。實施“小主人”教育,即是要引導家長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學會對孩子提合理要求,并盡量尊重孩子,不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孩子。
第二,應讓幼兒做幼兒園的小主人。這就要求幼兒園始終以幼兒為圓心,以幼兒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為半徑,以適宜、和諧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支點,探索幼兒“小主人”教育的目標體系、活動方案、評價指標,豐富和擴展生活即教育的內容,提高幼兒生活、學習、活動的自覺性,幫助幼兒學會競爭與合作;學會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學會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等。
第三,應讓幼兒樹立做社會的小主人的意識。其主要目的是讓幼兒親近社會,關心環境,初步樹立對大自然和社會的主人翁意識。幼兒園可以適時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引入課程,如組織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游戲,認識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與有害垃圾,并要求孩子回到家后向家長宣傳,如果看到家長亂扔垃圾,還要告訴家長這是不對的。
三、幼兒園“小主人”教育的實施途徑
在“小主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筆者所在幼兒園通過創新教育情境、教學方式和手段,在生活情境中努力挖掘教育機會,給幼兒創造自主自為的空間,讓幼兒做自己的主人,體驗做主人的快樂。
(一)“小主人”主題課程
筆者所在幼兒園遵循“小主人”教育的理念,逐步實現了生活課程向“小主人”教育主題課程的蛻變。比如以前老師們感覺“民族風情”這樣的主題活動,離孩子們的實際經驗與生活比較遙遠,因此判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肯定不高。在引入“小主人”教育理念后,老師們嘗試從幼兒自身經驗出發展開此主題活動。他們找到班上的朝鮮族小朋友,為她舉辦了個人風采展示會,結果使孩子們近距離地真切地感受到了民族的多樣性,從而極大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整個主題活動的積極性。
(二)“小主人”實踐活動
“小主人”教育是扎根于真實生活的教育,因此實施“小主人”教育,就必須重視“小主人”實踐活動,使它成為主題課程的重要補充。為此,我們圍繞“家庭小主人”“幼兒園小主人”“社會小主人”三個層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主人”實踐活動。
例如大班小朋友開展了“今天我買菜”的系列實踐活動。教師引領幼兒先學習怎樣制定菜譜,然后調查爸爸媽媽的喜好,根據爸爸媽媽的喜好調整好菜譜后,在家長的陪同下去菜場買菜。通過這一實踐活動,孩子們增強了對家庭生活的主人意識,提高了生活能力。再比如元旦期間,我們舉行了“大帶小新年化妝舞會”,小班小朋友換服裝、化妝等事宜全部由大班小朋友負責,這使大班小朋友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與自豪感。又如在“制定班級小主人公約”活動中,各班小朋友都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習商量制定具有班級特色的“小主人公約”,再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記錄下來,從而使孩子們深刻體驗到了做班級主人的自豪感。
“小主人新聞袋袋褲”也是我們實施的特色實踐活動之一。該活動設有社會新聞、知識趣聞、幼兒園新聞、互動問答等內容,每周制作一期,由各班輪流負責。幼兒在老師的幫助下,收集新聞、篩選新聞,并推選小主持人參與播報。每天的餐前十分鐘是“小主人新聞袋袋褲”時間,也是孩子們最渴望的時間,特別是當自己收集的新聞被錄用時,孩子們會興奮地告訴身邊每一個人。自此活動實施以來,老師和家長都明顯地感受到孩子們更加關注社會、關注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了。
(三)“小主人”體驗區
“小主人”教育環境不應是靜態的,而應是能夠引發幼兒互動的環境,所以我們將之稱為“小主人”體驗區。如中班創設了“職業體驗營”,讓小朋友通過親手觸摸、擺弄工具,獲得對社會不同職業的認知。此外,還設計了“我是巧巧手”“美化生活DIY”“小主人新村”等體驗區,豐富和深化幼兒的“小主人”體驗。筆者所在幼兒園創設的“個人畫展”體驗區,更是打破了原有環境布置的思路,沒有挑選幼兒的“優秀作品”,而是每期邀請一些家長布置自己孩子從小到大的美術作品,以此展示幼兒成長的具體軌跡,更有利于幼兒獲得自信與成功感。
(四)學會正確地自我評價
雖然以前每個班都有評比欄,每周也進行了一次評比,但老師們發現,孩子往往更關注自己所得五角星的數量,而不關心自己到底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改變了幼兒日常評價方式,在全面評價的基礎上,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各有側重點地實施評價。如小班側重“自我服務”方面的評價,中班側重“自我管理”能力的評價,大班側重“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而后再細化各自的評價項目,并用不同顏色的五角星來標志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這樣,幼兒對照標記就能夠清楚地說出自己哪些方面進步了,而不再僅僅關注自己獲得了多少個五角星,由此推動了幼兒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幼兒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學會自我激勵與自主成長。
【幼兒園“小主人”教育的涵義及其實施】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現狀及思考
• 在幼兒園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 幼兒園禮儀教育實施策略
• 專家答疑:幼兒園選擇之惑
• 關于幼兒園教育改革的研究思考
• 社區幼兒園的獨特體驗
• 幼兒園課程應當推動家長共同發展
• 幼兒園班主任工作總結
• 幼兒園品德教育的側重點
• 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探尋
•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表現及對策
• 幼兒園剪紙藝術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