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著深厚的感恩文化傳統,但是在現在的孩子中,我們經常看到自私、霸道、不懂得關心他人的現象。讓孩子學會感恩,首先要讓孩子學會關愛和分享;其次,要讓孩子學習掌握生活中的禮儀;最后,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初步形成主動關心他人的習慣,體驗老師和父母的辛勞,珍惜別人的勞動。
一 利用節慶活動開展集體感恩活動
每年的三八節、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都是教師開展感恩教育的良機。對于心理發展水平還處于以自我為特征的幼兒來說,單純的口頭教育是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的,在這些節日里要開展專門的集體的感恩活動,讓幼兒在一個大的氛圍中學會感恩。三八節時,讓感謝媽媽養育之恩落在實處,九九重陽節,組織孩子去敬老院看望爺爺奶奶,給老人們表演節目、敲敲腿、捶捶背,以實際行動來感恩老人。植樹節也是開展感恩教育的大好時機,我們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種植園、班級自然角,開展全園性的春季種植活動。認養愛心班級樹,照顧班級種植區,讓老師們帶著孩子親身參與到種植活動中,從收集種子、耕地、播種到平時的拔草、澆水,讓幼兒通過勞動感知植物的生長、體驗收獲的快樂,讓孩子們在種植園里自主從事一些簡單的農事活動,這樣不僅能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界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感受到生命成長,勞動的辛苦,孩子也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尊重他人的勞動,關心周圍的世界。
二 感恩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開展
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教育活動。教育幼兒學會感恩,從發生在幼兒身邊的事情教育起,要引導幼兒學會對父母、家庭感恩,對教師、同伴感恩等。在晨間談話中,有意識地安排“我為某某做什么?”“爸爸媽媽為我做什么?”等話題,讓小朋友都來分享為親人服務的快樂。談話的目的是讓幼兒明白:父母養育孩子的不易,父母也需要孩子的愛。人的行為習慣是靠長期訓練日積月累的,將幼兒感恩實踐與常規行為訓練結合起來,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增強感恩意識、學習感恩方式、養成感恩的習慣,可以整體提升幼兒感恩教育的效果。
三 利用環境創設在游戲活動與分享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感恩情感
游戲是幼兒社會化的最佳途徑,通過游戲交往,使幼兒加深理解和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友好關系。在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玩著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對老師的啟發誘導幼兒也容易自然地接受。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感恩情感的培養時,努力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開展各類游戲,尤其是角色游戲。我們根據大、中、小班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設置區域,小班的娃娃家,中班的小醫院,大班的銀行超市,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會不同的角色。在游戲中,幼兒學會了用輪流、請求、商量等方式與人交往,協商解決問題,增強了孩子的合作意識,體驗到了感恩他人的情感。
創設一些活動情境,指導幼兒用心理換位的方式積極參與感恩活動,體會父母呵護他們、養育他們的艱辛。比如,大班開展“護蛋行動”的活動,要求孩子們能夠運用不同的材料和輔料進行保護雞蛋的行動,孩子們要想盡辦法讓雞蛋在這一天的活動中完好無損。在活動開始之前,孩子們通過跟父母討論保護雞蛋的方法,提高了孩子們的保護意識,有一部分孩子在活動中表現良好:放在手里輕輕地拿著或放在口袋里時不時拿出來查看、雞蛋放在袋子里掛脖子上走路輕輕、不跑不跳,孩子們的表現真的讓我們很是欣慰。活動進行中,也不時有孩子的雞蛋出現破碎的情況,孩子們有的難過、有的哭泣,甚至有的號啕大哭,在幫助孩子們穩定情緒之后,我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雞蛋是什么時候碎的?是怎樣碎的?怎樣更有效地保護好雞蛋?離園的時間到了,孩子們拿著自己保護了一天的蛋寶寶交給媽媽,說出了他們的感激之情。保護蛋寶寶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體驗照顧人的辛苦,通過保護“蛋寶寶”活動來增強幼兒“愛”與“被愛”的雙重體驗,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和責任心,激發孩子保護他人的潛能,同時也能體諒媽媽照顧自己的辛苦,從而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四 結合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感恩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也是我們開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徑,帶領孩子們走出幼兒園,采摘、秋季遠足、超市購物、走進盲校關注身邊的更多人。幼兒園老師帶領孩子們為失明兒童捐贈掛歷,生活在七彩世界里的我們,每天沐浴著明媚的陽光和繽紛的色彩,但對于那些生來與光明無緣的盲人朋友來說,他們的生活是黑暗的。我們無法帶給他們光明,但我們能為他們的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活動中孩子們了解到盲文屬于觸摸拼音文字,盲人學生“寫字”時要用特制的盲文板以及帶鉆頭的特制筆,在盲文紙上一個點一個點地“戳”。因此盲文學習用紙的硬度要求較高,價格也比普通紙高出5~10倍。對于這些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孩子來說,根本無力支付這項費用,所以,這些掛歷紙可以作為他們盲文紙的替代品,既經濟又環保。參加公益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盲童生活在黑暗里的無助,更讓孩子們學會了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生活,傳遞關愛,學會了關心。相信我們的愛心,給盲童送去了絲絲溫暖,必將像陽光一樣照亮孩子們求知和感恩的心。
五 家園攜手潛移默化地進行感恩教育
第一,把家長請進幼兒園,開展家長助教活動,讓孩子們了解各種職業的辛苦,醫生媽媽、消防員爸爸、綠化環衛媽媽、面點師媽媽……孩子們感受到各種職業的特點,進一步學會尊重和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第二,通過親子活動、家園同樂活動,專題講座等,幫助家長了解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的目標、內容,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如“親子講童話”比賽活動,對活動開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十分高,家長和孩子共同講故事,用故事喚醒幼兒心靈深處感恩的善根,使幼兒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促使幼兒感恩心理的形成。
總之,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我們要為孩子們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豐富博大的精神文化環境,形成一個“知恩圖報”的道德共識。讓孩子們學會感恩,使他們人生道路上邁出的腳步更加堅實。
〔責任編輯:林勁〕
【幼兒園感恩教育活動的實施】相關文章:
• 如何讓幼兒園美術教育回歸生活
• 幼兒園主題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
• 幼兒園集體舞教學初探
• 生活化幼兒教育數學活動
• 幼兒園教師團隊建設策略
• 淺談幼兒園制度管理人本化
• 幼兒園自主游戲中的“活教育”
• 如何開展幼兒園逃生演練活動
• 淺談如何發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
• 淺談幼兒園管理新策略
• 農村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 探究幼兒園舞蹈創編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