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旋律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vigilia°寶瓜
【摘要】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其正常開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筆者通過對幼兒園教育活動"旋律"的研究,詳細闡述了教學活動開展前的活動內容、材料的選擇、活動預設的一些內容,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教育活動 預設 旋律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的順利與否,直接受教學前"旋律"的影響,這個"旋律"主要是指為了使得教育活動順利開展而所做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只有譜寫好這個"旋律"才能讓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活動,使其教育理念更趨現代化,讓每個教育教學活動都生機盎然,最終讓我們的幼兒健康成長,為幼兒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主題活動是一個由老師預設與幼兒生成相結合,師生共同探索知識的過程,只要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都可以吸納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到教師本身,還要關注幼兒的生活,從中提取適宜的教學內容。
1、關注幼兒生活環境,合理利用幼兒生活中的題材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都會根據幼兒園開展的主題活動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從而設計
教案,但此時我們會發現,為達到某種教育目標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卻一直困擾著我們,我們每天都和幼兒相處在一起,自然也就能捕捉到幼兒身邊的很多教育題材,此時只要我們多以份心,停下腳步思考思考,我們就可以從幼兒的身邊找到我們所適合的教學內容。
2、關注自身生活環境,提煉生活中的自我發現
教師在教學中師教育的引導者和合作者,但離開了教學課堂,教師也要善于發現自身生活中的一些教育事物。在幼兒園里我們都會有作息時間表,到了一定時間我們就會去做該做的事情,如8:40做早操,9:10進行教育活動......每個時間段都已經計劃好該做的事。如果能幫小朋友們也能設計一個能讓他們合理安排時間的活動那就好了,于是我設計出了綜合活動《我的晚間計劃》幫助幼兒合理規劃晚上的時間,幼兒通過活動自己制定計劃表,有序安排自己的晚間活動。
二、"彈性化"預設,共同演繹課堂精彩
預設活動是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因此,在確定教育內容后,教師的預設要認真思考,精心選擇,使預設活動既符合幼兒實際,又能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1、對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預設
在尊重幼兒的基礎上,我們要結合活動目標和本班孩子的實際,充分考慮兒童的發展需要,對幼兒已有的經驗進行預設。如在小班語言《想長腳的石頭》延伸環節中,教師為了激發幼兒的情感便預設了提問"等你長大了,你的愿望是什么?"此時,幼兒支支吾吾,幾乎沒有幼兒能回答出來。這時教師要是預設到了小班幼兒語言理解能力隨機做出調整便不會出現這樣尷尬的場面。
2、對突破活動重、難點的預設
每個活動都會有其活動的重難點,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彰顯其重難點的突破方法。如大班數學《有趣的數字排列》中要求幼兒運用嘗試規律以某個數字開頭進行排列,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教師在幼兒進行初次嘗試排列后再讓幼兒總結排列的規律,因為有了事先的預估,教師在讓幼兒講解規律時讓幼兒通過在黑板上進行演示操作,直觀形象地將規律顯現在幼兒的眼前,加深了幼兒對規律的了解,在運用時效果較為明顯。
3、對活動過程的預設
在設計活動過程時要明確活動設置的幾個關鍵性的環節,各環節應層層遞進、有機聯系,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在設計過程時教師應注意不要將活動過程預設的過細過密,要留有幼兒生成和接受挑戰的空間,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反應有目的、有根據的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同時,在設計活動時,對孩子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預估,以便及時回應孩子。
三、搜集適合的材料,選擇性重復利用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領域較多,有語言、科學、
音樂、美術等等,但不管是哪一個領域的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材料的準備。
1、充分挖掘周邊社區家庭資源
對幼兒園來說,社區家庭蘊藏豐富的資源,家庭資源的開發運用不僅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著輕重的作用,而且關系到孩子一生的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準備過程中,常常為了準備活動材料而費盡心機,可單憑幼兒園的力量卻很難滿足人手一份的現狀。這時,教師首先想到了家長,通過QQ、短信等方式通知家長幫助幼兒準備教學所需的材料,并適當講講活動的目標和詳細說明材料的用途,讓家長更明確材料的用處。然后你家帶些、我家帶些、他家帶些很好地完成了材料的準備工作。
2、全園齊心自制分享教學教具
一個好的
課件是否形象生動,能否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也關乎教學活動實施的好壞。于是,大家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互補,如在綜合活動《春天來了》中,為了更形象直觀地表明春天里植物動物的變化,簡單地圖畫已不能滿足教學要求,這時如果能通過視頻等影像資料展現動植物的生活的過程,那就簡單明了了,于是全園發揮集體的智慧,上網搜尋資料,最終制作出了有關春天里動植物生長過程的視頻。這次活動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也幫助那名參加比賽的教師獲得了成功。
3、充分利用可回收材料變廢為寶
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教學活動的材料,如飲料罐、廢報紙等等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教學活動的適時之需。如在數學活動《小小園林設計師》這一活動中,幼兒的操作材料采用的插卡式設計,在幼兒操作完后,本以為這些操作材料就可以扔了,可有心的老師卻說我們可以把他搜集起來留著下次備用。果然在一次《圖形的分類》研討活動中,原來的廢物變成了寶,因為在這次材料的幫助下,幼兒可以通過自己探索獲得分類的感性經驗,活動效果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我們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做好教學前的每一個細節就是我們所說的"旋律",只要我們譜寫好這首"旋律"相信我們的幼兒園教育活動必定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為幼兒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其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2.王志明,林健.幼兒園教育活動與研究[M].蘇州大學出版社
3.孫姝婷.幼兒園利用家庭、社區資源進行科學教育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奏響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旋律】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教育中的教育信息化
• 幼兒園網站對教育活動的促進作用
• 上幼兒園時
• 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研究
• 幼兒園戲曲教材的選擇與運用
• 淺談幼兒園有效教學的教學準備
• 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的后勤管理工作
• 幼兒園教師培訓現狀與需求研究
• 日本幼兒園令中國媽媽目瞪口呆
• 淺談有效地開展幼兒園家長工作
• 在幼兒園教學中實現因材施教
• 淺析在幼兒園進行“三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