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人生的重要起點和基石。而三生教育是幼兒園真正落實育人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切入點,認真把握三生教育的內涵和實質,就是把握了幼兒教育的真諦,這對不斷提高幼兒教育發展水平,乃至提升民族素質以及推動社會發展進步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三生教育;教法淺析
在全面推進三生教育工作中,幼兒園要認真從幼兒教育的實際出發,既遵循幼教規律以及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又認真把握三生教育的精神實質和內涵要求,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積極穩步推進幼兒園三生教育,讓“三生教育”貫穿幼兒保教工作的始終,工作特色不斷顯現出來。
一、提高認識,積極推進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著眼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著力于養衛心靈、培養興趣、開啟心智,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脈相承,對幼兒園辦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豐富了保教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拓展了幼兒教育的空間,必將有力地推動幼兒教育的和諧健康發展。可以說,“三生教育”是幼兒園的靈魂,是保教工作的根本內容和基本要求,要與幼兒園辦園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貫穿到保教工作的方方面面,促進幼兒教育和諧健康發展。
認識有多深,決定了腳步能走多遠。在推進“三生教育”的工作中,我們幼兒園認真組織三生教育的學習討論,行動上積極配合上級工作的統一部署,教師培訓、教材征訂、教育教學一絲不茍,科研探討積極主動,骨干教師在省州各級組織的三生教育課堂教學競賽中獲獎,各項工作穩步快速推進,工作特色初步顯現出來。
二、文化引領,環境創設別具匠心
三生教育只有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園是全縣校園文化建設示范學校,高度重視幼兒園文化建設。隨著“三生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園不斷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在文化建設中有機融入“三生教育”的文化內容,成為我園辦園工作的一大亮點。
生命教育必須首先關注健康情感的培養。孩子們只有在“愛”的環境中受到熏陶,才能產生愛的健康情感,逐漸做到愛老師,愛親人,愛家庭,愛幼兒園,愛大自然,愛社會,愛祖國。也只有這種“愛”,才會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促進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從而真正做到“快樂成長”,這無論是對幼兒時期各種基本素質的培養、健康個性的養成,身心潛能的開發,還是孩子的終身學習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長期培養和踐行,建水縣機關幼兒園形成了以“愛”為核心,以“大愛、博愛、真愛、兼愛”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
通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機關幼兒園文化建設主題――“愛心世界,七彩樂園”。并對兩幢教學樓分別進行了主題文化設計。
一幢樓命名為“愛心樓”。以“健康成長好寶寶”、“愛我護我好媽媽”、“教我助我好老師”、“互幫互助好朋友”為主題進行環境布置,在樓梯口設計了一張大大的嘴巴,順嘴巴而入,在樓道上設置了各種人體器官,讓幼兒了解認識人體的各種器官并學會如何保護,通過學會愛自己,再延伸到愛媽媽、愛老師、愛朋友。
另一幢樓命名為“和諧樓”。以植物、動物、人物圖畫為主,通過環境布置讓幼兒初步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一樓以“走過春夏秋冬”為主題進行環境設計,幫助幼兒初步認識花草樹木的生長規律;二樓以“動物我們的朋友”為主題進行環境設計,布置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圖畫,使幼兒從中認識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及外型特征;三樓以“老師教我這樣做”為主題進行環境設計,布置一些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故事圖畫,通過這些故事使幼兒懂得在生活中要誠實、勇敢、守信、寬容、學會互助互愛、互相合作,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知識。
三、科學規劃,區角設置韻味雋永
實踐體驗是三生教育收到實效的重要手段和重點環節。結合保教工作的特點,我園在充分整合傳統區角游戲的基礎上,讓孩子更直觀、更直接地進行社會角色體驗,在仿真社會中得到更多的生命、生存、生活體驗,為他們的成長成才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我園“小社會”區角活動中,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職位”進行“竟聘”“工作”,并獲得相應的“報酬”,憑報酬可以在園內進行消費,如結合我縣建設文化旅游大縣的形勢,創設了“旅游一條街”,孩子可以競聘景點小導游,為到園參觀的領導或家長進行導游解說,以一種更為輕松活潑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開展熱愛家鄉的教育,為增強孩子們的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幼兒園還創設了“幼兒法庭”,由孩子們競聘輪流擔任法官,調處小朋友中發生的小矛盾、小糾紛。其他如小老師、小醫生、小售貨員、小美容師等“職位”也非常有趣,不僅規定了嚴格的上下班時間,還有明確的崗位職責,讓孩子在角色體驗中學到許多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知識。
四、精心設計,體驗活動豐富多彩
我園把“三生教育”理念有機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讓他們從小進行生存知識技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是注重抓好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午睡時要求孩子學習自己穿衣、自己扣鈕扣、自己系鞋帶,自己整理床鋪;進餐時學會飯前洗手,安靜、文明進餐,不剩飯菜,學習擦桌子等,讓孩子從小就學習一些簡單生存、生活的技能,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及衛生習慣。二是在各種活動中滲透社會規則意識,讓幼兒養成文明禮貌、自理生活、自律行動的好習慣,強化了幼兒的認知教育、行為教育,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為創造幸福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三是注重科學健康生活情趣的培養。在進餐前進行
兒歌、古詩文的背誦,滲透中華經典教育,結合“三生教育”及幼兒年齡特點,還編寫了有地方特色的
兒歌,在幼兒園學習傳唱。
五、教育延伸,師生家長共同成長
三生教育應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在幼兒園中幼兒的成長及所受教育受家長、教師影響極大。在幼兒時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家園共育是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教師和家長的素質決定了三生教育的成敗。因此,在推進幼兒園“三生教育”工作中,我們確立了讓老師和家長先接受“三生教育”的理念,將家庭教育放在與幼兒園教育同樣重要的地位,教師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不且不斷建立健全機制,全方位推進“三生教育”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家長開放日、家長進課堂、主題學習、親子游戲等渠道,將幼兒園“三生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如:五月的主題活動“勞動、報酬、生活”我們直接把活動移到人流量大的文安府開展,在公共場合設置了幼兒勞動基地,有:碼頭搬運、小小宣傳員、剝花生、彩鏈制作、小小指揮官、小劇場、職業賽場、小畫家等八個基地,家長、幼兒和教師共同參與了勞動并獲取了報酬,在勞動活動后又設置了小市場供幼兒用其勞動報酬進行自主消費,讓幼兒在體驗中懂得勞動與生活的聯系,并學會與小朋友、家長共同分享勞動成果,對孩子、家長和老師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在班級管理中,通過“家園天地”、“請你配合”、“溫馨提示”、“家園共育”等家園溝通園地,把“三生教育”的信息傳遞給家長,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選擇適合的家庭教育內容,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的培養目標一致,真正發揮家園園地的作用。
我們相信,在幼兒園今后的辦園工作中,只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牢牢把握“三生教育”的精神實質和內涵,不斷創新方法,大膽實踐,不斷探索,就能確保“三生教育”順利推進,促進幼兒教育的和諧健康發展。
【淺析在幼兒園進行“三生教育”】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游戲應用探析
• 快樂的幼兒園
• 幼兒園管理方法分析
• 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的思考
• 中職學校心理學視域下幼兒教育論文
• 學前教育促進幼兒個性發展解析
•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材料投放研究
• 激發學前教育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淺談
• 昆明城區民辦幼兒園師資現狀調查
• 深入推進幼兒園的藝術教育
• 探索幼兒園課程教學的特性
• 中高職銜接學前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