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數學教育領域的現狀 (一)陳舊的教學觀對教師根深蒂固的影響 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制定和實施,體現和表達了教師教學觀。目前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還會受到傳統的教學觀的禁錮和影響。
1. 數學教育活動注重認知目標:教師仍然把認知技能目標作為數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忽視對目標整體性的認識和掌控,特別是情感、態度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數學興趣的培養等其他方面的目標。對幼兒思維能力、動作技能、情感和社會性這些方面的目標了解比較籠統。如何制定階段的、具體的、活動的目標尚不夠清楚。
2.數學教育活動過程手段單一:教師教學方法簡單重復,往往是講解、示范、操作等循環往復;教學內容與目標不符,往往是用簡單操作的重復相類似的內容。
3.忽視教師與幼兒的有效互動:教師過于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在活動中追求教學的結果,認知目標的達成,形式上是幼兒參與操作活動,實質是幼兒被動地按教師要求參與活動。
(二)教師對數學概念模糊,不能正確地理解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我們教師只有全面準確把握數學的概念,才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這對促進幼兒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一些表述理解方面的錯誤。
1.數學概念表述不清:教師自己能理解概念所表達意思,但無法用正確的語言來向幼兒表述,有時還會表達錯誤。
2.數學概念理解錯誤:有的教師對一些數學的概念自己也沒完全理解,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幫助幼兒理解時,就會出現錯誤。
3.數學概念沒有理解:數學是一門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教師需要全面學習掌握數學理論以及科學靈活地運用數學概念,才能將數學認知的要求自然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
(三)對幼兒學習數學的思維特點還不夠了解
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于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幼兒心理結構的發展是幼兒數概念形成的基礎,幼兒接受數學概念真正的理解只能隨著智力的增長而發展。
1.在數學活動中忽視幼兒語言的表達:語言是幼兒學習數學四個階段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幼兒在開展數學游戲操作活動時用語言表述操作過程,能夠提高他們對自己動作的自覺意識,從而有助于動作的內化過程。
2.加快幼兒對某些問題的認識過程:幼兒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通過各種手段的循環反復運用,才能逐步掌握理解簡單認知內容。
3.加深幼兒學習的難度: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一定要與幼兒心理結構的發展、智力的增長存在著對應的平行關系。幼兒學習數學需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人為地將一些內容提前來學習。
二、針對幼兒園數學教育領域現狀的思考
在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時,需要確定科學合理的活動目標,選擇了適宜的內容和方法,開展切實有效教學活動。如何讓幼兒主動地去探索、去操作、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即利用自身的內部機制去理解和掌握數概念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確定科學合理的活動目標
教學目標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是以有序的結構組織起來的系統。從縱向的角度來看,它一般可以分為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數學教育活動目標三個層級;從橫向的角度來看,它一般可以分為認知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操作技能目標三類。一個有效的數學教育目標應該是:目標的確立必須以幼兒為主體;目標涵蓋認知、情感、態度、能力技能多個緯度;目標是可測的、可評價的、具體的、明確的;目標必須是適宜大部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幼兒能夠共同達成的有一定發展空間的目標。
(二)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正確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有效實現數學目標和任務的手段,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多采用一些幼兒喜愛的、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例如:操作法、游戲法、觀察法、欣賞法等等,教學方法不可單一化,各種方法可交替采用,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它受教育目標、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的制約,同一種方法由于目標、內容和對象的不同在使用中也應有區別,采用某一種方法進行教育活動中常會兼用其他方法相輔,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交替使用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應靈活選擇,力求有針對性、創造性地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這樣會到收更高的效益。
(三)實施切實有效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中,確定了活動目標,選擇了適宜的內容和方法,接著就是教學活動的實施,在這過程中,關鍵是教師要為幼兒創設和組織一個讓幼兒能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的環境,這個環境既包括各種學數的材料、工具、空間和時間,還包括幼兒之間的適當交流與合作。首先,數學活動融入游戲之中,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松、自然、饒有興趣地學習,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數學教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的過程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教師與幼兒相互界定、碰撞與調整的過程,教師應轉變以往教學觀念,以“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才能實現真正的師幼互動;最后,教師要注重觀察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發展的各種信息,學會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客觀分析,找出適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和策略,才能更有效地開展數學活動。
【作者單位:蘇州市姑蘇區平江實驗幼兒園 江蘇】
【幼兒園數學活動的現狀及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的秋天
• 雙語幼兒園,誰支持,誰反對?
• 日本:幼兒園不務“正”業
• 炫彩幼兒園
• 淺析幼兒園教師的語言魅力
• 問題導向:創建優質鄉村幼兒園
• 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的探索
• 幼兒園游戲教學策略研究
• 幼兒園傳統節日體驗式拓展活動
• 讓幼兒園的環境會“說話”
• 上幼兒園 孩子這樣更“吃香”
•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質量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