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園;環境創設;公共區域;主題墻;游 戲區角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5—0057—01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凡是一切能讓幼兒主動活動的機會和條件,都可以成為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環境。環境就像一位不說話的老師,默默地發揮著它潛在的、特殊的教育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那么如何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呢?現談談我園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創建開放性的公共區域環境
我們提倡公共區域環境的開放性。為了讓幼兒能初步學會自己處理人際關系,形成自我意識,從而變成有責任感和榮譽感的人,我園在保證家長接送幼兒離園、入園時行走暢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公共的走廊及樓梯空間,布置了娃娃家、醫院、超市等區角,打破了幼兒年齡的界限,進一步拓寬了幼兒游戲的空間和范圍,不僅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擴大了幼兒的交往范圍。此外,走廊墻面是無聲的教育環境,也是展示幼兒園、班級教育工作狀況的窗口,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我園在每個班活動室外面的走廊上都設有“寶寶畫廊”,這是展示幼兒作品的平臺,通過在家長面前展示幼兒的勞動成果,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同時還設有“家園聯系欄”,上面有每個班級正在進行的活動內容、育兒寶典、家長信箱、一周食譜和寶貝明星的獎勵名單等,既便于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情況及自己孩子在園的情況,又便于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二、創設異彩紛呈的班級互動主題墻
我園注重創設活動室的育人環境,每學期對室內布置會提出嚴格的要求。要求各班的教室環境布置要有鮮明的特色、整體的布局,還要與主題相結合,構筑新知識。如,在“春天”這一主題中,有個班級所制作的背景是幼兒常見的藍天、白云的畫面,手工制作也有幼兒熟悉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樹等。當幼兒看到這些時,他們會結合自己以往的經驗,慢慢知道墻面要表達的是春天的景象。同樣的主題,增加難度,可采用以感官為依據劃分單元主題的方法,設置“春天”里我看到了什么、我聽到了什么、我嘗到了什么、我感覺到了什么等幾個板塊內容,并分別用眼睛、嘴巴等最直觀的圖案來設置單元小標題,將這些全部張貼在主題墻上,讓幼兒與“它們”對話,這樣讓幼兒對春天形象的認識又可以進一步得到升華。
各班根據每月教育主題設計的師幼主題互動墻飾,展現著每個月的教育主題和學習內容。把發生在家里和身邊的故事帶到教室,并在墻壁上展示出來,這肯定是孩子們的興奮點。教師可以把幼兒的所見、所聞、所想以繪畫等形式展現在墻面上,既填補墻面的空白,又可以反映不同階段的主題教育活動對幼兒的作用。如,大班主題活動“兵器”,這是比較抽象的主題。教師通過家長的幫助收集到了好多玩具槍和圖片,還有一個個動聽的小故事。教師將這些實物都釘在墻上,將圖片張貼出來,把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完成的圖畫、故事、連環畫等作品都在墻壁上展示了出來,孩子們興奮極了,每天早上來園時、下課時,墻壁下面總會圍著很多的孩子。
在大班十月主題活動“我愛祖國”中,大一班設計了很大的中國地圖背景,幼兒和家長收集了很多豐富多彩的圖片,在教師指導下,幼兒將這些圖片都貼到地圖上的相應位置。這樣的環境布置,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充實了教育內容,更為幼兒提供了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使幼兒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這種師生共同布置環境的活動增進了幼兒對環境的興趣和感情,體現了幼兒的意愿。
三、創設豐富多樣的游戲區角
我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因地制宜,精心創設了認知區、美工區、表演區、科學區等游戲區角,滿足了幼兒身體、認知、語言、社會情感等整體性方面發展的需要。如,大班活動“好玩的磁鐵”結束后,孩子們可以在科學區里去探索,自己去了解磁鐵吸鐵的原因等。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幼兒獲得發展的途徑,創設和利用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全體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環境的創設,在理解和尊重每一個幼兒的基礎上,為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幼兒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每面墻壁會“說話”,每一個角落會“唱歌”,讓幼兒與環境“對話”。
編輯:王金梅
【讓幼兒園的環境會“說話”】相關文章:
• 淺議幼兒園創新教育
• 淺談幼兒園的每日晨檢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及解決對策
• 家庭與幼兒園合作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重要性
• 提高民辦幼兒園保教質量“五招”
• 幼兒園孩子也有壓力
• 日本幼兒園的裸足保育
• 幼兒園班級管理之我見
• 幼兒園“謝師宴”,趕潮還是感恩?
• 如何有效創設幼兒園班級環境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現狀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