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保育是成人(家長或保教人員)對0~6歲兒童提供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和物質條件,并給予精心照顧和培養,以幫助幼兒獲得良好的發育逐漸增進其獨立生活能力,包括對兒童的身體照顧和心理能力的培養。保育工作是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衡量標準。
一、幼兒的健康成長關系重大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中華民族的興衰強弱與孩子的成長教育息息相關,少年兒童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需要當代人的努力,更需要少年來開拓。現在的中國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嘔心瀝血。幼兒時期是美好人生的開始,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對孩子的未來起著決定性作用。
二、幼兒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保育工作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與社會、教育部門共同擔負起培養和教育的重任。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的基礎,而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全面的認識或者說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甚至孩子過分溺愛,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是很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自理能力。而幼兒園的保育工作能起到教育和引導幼兒健康成長的作用。現代的保育工作為幼兒提供良好、有序、規范的養護和保育,創設適應幼兒活動的理想環境,有計劃地采取各種形式,通過各種途徑將有關的保育知識和能力傳授給孩子,讓幼兒從最貼近生活的保育工作中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從小養成終身受益的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三、幼兒園對幼兒健康成長的不利因素
雖說幼兒保育觀念在不斷更新,但在實際工作中仍有些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教育方法。我們不時會在新聞中看到幼兒園的工作人員對幼兒的敲打、推搡、責罵甚至虐待的事件,大家不得不對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心生質疑,對幼師的美好形象大打折扣。而幼兒園的設施設備也會成為傷害孩子的源頭,校車超載,孩子被遺忘在校車等層出不窮的安全事故,不斷地沖擊著幼兒園的保育防線。
四、做好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做好保育工作,首先要正確認識保育。許多人對幼兒園保育存在認識誤區,“重教輕保”是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從園長到每一個幼兒園工作人員都要提高對保育觀念的思想認識,從行動細節上貫徹“保教結合”的原則。第二,要確保孩子身體健康。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家長和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幼師要做好保育工作,時刻關注幼兒的身體狀況,學校要組織定期體檢,注意帶領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并做好意外事故防范,確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第三,保育人員在注重幼兒身體健康成長的同時,絕不能忽略幼兒心理健康成長。幼兒的求知欲強,對事物的好奇心重,身為保育人員,要將每一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為他們付出自己的愛心,耐心細致地關心孩子的心理需求,認真做好引導教育,培養幼兒的閱讀、動手能力,開發孩子的創造力,與同伴友好平等交流,讓孩子循序漸進地了解未知事物。
總之,心理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孩子的行為習慣將決定著孩子今后的人生之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關鍵,保育人員在與幼兒的相處中,要注意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論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 體育教學活動中男幼兒教師論文
• 淺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藝術課程整合
• 幼兒園教師研修學習總結
• 幼兒園“春耕”文化的打造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
• 淺談幼兒園教育過程公平問題
• 淺談幼兒園古詩詞誦讀教學
• 淺談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開發與應用
• 試論幼兒園的精細化管理
•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方法
• 幼兒園環境創設分析
• 淺談幼兒園班級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