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園對早操活動進行了大膽地嘗試和創新。我們的關注點不再是以往的“好看”,更多的是回歸到早操的本質——身體鍛煉。同時,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年齡特點和興趣出發,在早操內容的選擇和結構形式的編排過程中,融合游戲的元素,玩中學,玩中求發展,將“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理念融入到幼兒園的早操活動中,使“樂”字貫穿于整個早操活動。
一、內容選擇的創新
我園在選擇早操內容的時候不僅結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更多地是從幼兒的興趣和生活需要出發,從他們關注和喜愛的事物里尋找切入點。
(一)主題選擇
在早操內容選擇上,我園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與興趣特點,選擇相應的主題,將主題目標巧妙地“藏”入活動設計和器械投放中,以徒手操、器械操、律動與歌表演、游戲等方式呈現。
小班上學期幼兒面臨著剛入園的分離焦慮,為了幼兒能夠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教師們通過與幼兒及其家長交流溝通發現《花園寶寶》是幼兒都非常喜歡的動畫片,于是選擇了《花園寶寶》為早操主題,利用幼兒共同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更快地融入集體,融入到早操活動中。
中大班幼兒大多處于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所劃分的前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都有著模仿的渴望,他們頻繁地借助象征符號代替外界事物,他們喜歡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意愿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通過觀察及教師對幼兒的“民意調查”,發現中班的幼兒對動物尤其是動物的尾巴很感興趣,于是確定中班的主題是《神奇的尾巴操》。大班幼兒對社會各行各業的職業扮演很感興趣,結合著交通安全的常規知識宣傳,確定大班的主題是《快樂的小司機》。
(二)
音樂選擇
在早操
音樂的選擇上,我們注重音樂的節奏鮮明、旋律優美、健康向上且有時代氣息。歌詞選擇上也要朗朗上口,內容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幼兒的共鳴,幼兒能夠邊做邊唱。同時,請幼兒參與早操音樂的篩選,將幼兒試聽音樂時的反應和表現作為選擇音樂的重要參考。在組合時,會根據運動量選擇適宜的音樂,否則大量風格相似的音樂組合在一起,不僅會造成運動量不足或過量,還會產生聽覺疲勞。因此,我們將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合理融合,避免音樂單調,給幼兒帶來充分的聽覺刺激。
為此我們在生活中將聽到、看到的合適音樂素材及時收集,按照不同風格進行整理,成立音樂資料庫。我園為早操挑選的音樂不僅有動感歡快的《天使》、清新優美的《綠色水世界》、《勾勾手指頭》,還有活潑可愛的《花園寶寶》以及傳統民間的《拉大鋸》、《丟手絹》等。
(三)動作編排
早操動作的編排,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合理科學地編排動作的同時,我園還關注了早操動作的“運動功能”,避免了早操動作的“
舞蹈化”,并充分挖掘器械的功能,鼓勵引導幼兒參與早操動作的創編。
1.挖掘器械的功能,一物多玩。
讓幼兒喜歡做早操,充分利用器械很關鍵。不論是常見的輕器械(球、圈、棒、彩帶等),還是廢物利用制作的輕器械(果奶瓶、紙盒、小尾巴、小飛盤、布袋等),只要恰當地使用,都會使早操活動生趣盎然。
我們在使用前,會考慮器械的安全性、實用性,提倡廢物利用。為了增加運動量,有的器械進行了再加工,如在果奶瓶中放入各類豆子,既增加了重量還能發出有趣的聲音。根據不同的主題和需要,通過巧妙的設計,充分挖掘器械的功能。例如,中班《神奇的小尾巴》中自制“小尾巴”不僅可以作為幼兒的游戲道具進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還可以通過不同的拿放方法練習鉆、跳、跨、平衡的動作。
2.鼓勵幼兒參與動作編排。
以往,幼兒學習早操就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我們勞神費時地將自認為較完美的早操一板一眼地教給他們,卻發現表面上熱熱鬧鬧、整齊好看的早操活動似乎總是缺少了點什么。
現在,從器械、音樂的選擇,動作的編排,隊形的變化到游戲的內容,我們都給予幼兒充分的參與機會。當“以幼兒為主體”落在了實處,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時,我們真真切切體驗到其中的妙處。經過早操活動的實踐,目前我園的早操活動成為老師和幼兒共同關心的事情,幼兒的主動參與更加激發了學操和做操的興趣,他們的探索、嘗試經常帶給教師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創編的內容、難度各不相同。由于小班幼兒早操動作簡單、有趣、難度較低,易模仿,在編排動作的過程中,教師會請幼兒隨音樂根據生活經驗做各種動作,從中提取部分動作,進行加工整理,編排成《生活模仿操》、《小動物模仿操》等。中大班幼兒則參與部分律動、器械操及游戲的創編,教師引導并進行整理、提煉,如中班器械操《嘀嘀嗒》中,幼兒走平衡木、跳繩以及跳皮筋等動作皆來自幼兒的創編。
此外,器械擺放,隊列練習和集體游戲活動也征求并采納了幼兒的建議。有了幼兒的參與,以往一學期一成不變的早操活動,現在根據幼兒不同時期的興趣愛好,早操的隊列隊形和游戲活動也在不斷地變化中,充滿了新鮮感和趣味性。有了幼兒的主動參與,我們的早操活動少了份刻板、多了份靈動,少了些整齊劃一、多了些輕松快樂。
二、結構形式的創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這就要求早操各環節安排必須科學、合理,遵循“曲線上升,波形進展和曲線下降”的規律,動靜交替,使運動強度適宜。我園早操結構由五個部分組成:熱身運動—隊列練習—操節—體能運動—放松運動。在早操的組織形式上,我們將操節、隊列、體能鍛煉相結合;個別、小組、集體活動相結合;規定動作與自由動作相結合,以游戲貫穿,形式多樣,富有童趣。
(一)早操結構
1.熱身運動。
根據不同的主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小班(《花園寶寶》)走、跑交替;中班(《神奇小尾巴》)在行進中歌表演;大班(《快樂小司機》)自由開展玩圈游戲,促使幼兒身體各器官組織機能由較平靜狀態轉為活動狀態,為接下來的活動做鋪墊,起到熱身的效果。
2.隊列練習。
根據各年齡段幼兒動作發展的不同,進行不同的隊列練習,在音樂的
伴奏下,幼兒積極參與著各種隊列的變化。各班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和變化,不斷激發幼兒挑戰的欲望和獲得成功的滿足。如小班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大圓;中班并隊、切段分隊,雙龍吐珠;大班左右分隊、原地四個方向走、縱隊變小圓等。這種靈活多變的列隊練習提高了幼兒對指令的聽控理解能力,同時培養了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
【幼兒園早操活動的實踐創新】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教學策略研究
• 幼兒教育供給側改革發展
• 幼兒園素質教育之我見
• 培養口語表達能力的幼兒教育論文
• 如何做好幼兒園班主任工作
•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性研究
• 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策略探究
• 淺談幼兒園常規教學管理
• 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雙語教學分析
• 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幸福地成長
• 提高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的方法
• 淺談幼兒園趣味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