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應讓幼兒“快樂”和“自主”,通過激發興趣和游戲化實現美術活動帶給幼兒的“快樂”,并通過讓幼兒自主選擇創作題材、自由表達創作心得和體驗豐富的創作形式,發揮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自主性。
關鍵詞: 美術活動 游戲化 幼兒教育
畢加索曾說:“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事實上,并非每個孩子在成年后都會成為藝術家,但是,每個孩子童年時期具有的靈氣是毋庸置疑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理解和尊重。”美術活動尤其繪畫是幼兒最易接受的一種藝術體驗形式,為了發掘幼兒的美術潛質,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應重視“快樂”和“自主”的實現,讓幼兒在快樂中發揮自主性,在自主中體驗快樂。那么,如何實現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快樂”和“自主”呢?
一、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
1.欣賞法
美術欣賞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藝術領域強調“欣賞與創造并重”的教育觀,而《指南》把“感受與欣賞”作為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之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在欣賞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時,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孩子表現出手舞足蹈的興奮,這正是他們興趣點被激發的表現。教師一定要正確看待幼兒的這種興奮,千萬不能判定為幼兒在擾亂活動紀律,這是幼兒對美好事物敏銳感知的體現,教師應進行合理引導,將其轉化為幼兒感受美的興趣和進行美術創作的動機。
2.經驗喚起法
美術創作不是憑空實現的,幼兒的經驗起著重要的“磚瓦”作用,只有當幼兒有了這些“磚瓦”,才能通過美術形式“砌高樓”。利用經驗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一是對已有經驗的喚醒,二是獲取新經驗調動積極性,例如:中班美術活動《面條和湯圓》中,“圓”和“線”是幼兒熟悉掌握的,產生勝任感,這是已有經驗的作用,而“圓”和“線”發生變化并進行組合,幼兒感到新奇,就是新經驗產生的效果。
3.環境創設法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是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來獲得心理發展的。”因此,在美術活動中,我們需要注意通過環境影響活動的開展。
營造讓幼兒感興趣的美術環境,形式是多樣的,最常規的辦法就是設置美術區角,但是要讓美術區的存在起到引發幼兒興趣的作用,又要花一番工夫。墻面的布置需要以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內容,與幼兒視線平齊,使美術區成為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暗性支持”。講究材料投放的藝術,不僅要具有層次性,還要豐富材料種類,讓幼兒獲得更多與美術材料交互的機會,在“觀察―操作―發現―想象―表現”的過程中激發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除了設置美術區角外,我們還可以把幼兒的美術作品運用到環境布置中,幼兒每天在一個充滿美術氣息的環境下生活,耳濡目染會對美術活動產生好感。
二、美術活動游戲化
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曾在《創造性與心理成長》中提道:“游戲……可應用于兒童的一切活動……藝術可視為游戲的一種形式,在藝術特別是繪畫這樣的游戲活動中,兒童需要得到真正的內在滿足。”可見,藝術與游戲是相通的,對兒童來說,最好的美術活動本身就應該是一種游戲,在游戲中幼兒能夠體驗更多快樂。
1.利用游戲性的語言組織美術活動
用游戲性語言指導幼兒進行美術活動,是幼兒易于理解和樂于接受的一種方式。例如:小班幼兒初練習撕紙時,總會胡亂地拉扯,可以和孩子一起念
兒歌:“兩只小手好朋友,一個向前,一個向后,撕喲,嘿嘿嘿!”幼兒跟著
兒歌的內容操作,既體驗了念兒歌的樂趣,又掌握了撕的技巧。
2.通過游戲化的情境開展美術活動
情境教學在當代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的美術活動通過創設游戲化情境,可以提高幼兒參與興趣。例如:在中班線描畫活動《美麗的魚》中,通過創設魚王國里的魚鱗片都被巫婆偷走的童話情境,請小朋友幫忙設計新的鱗片,童話本是充滿幻想與美感的,幼兒在這樣的情境下,創作靈感更容易激發,從而張開想象的翅膀,用線條描繪出許許多多漂亮的鱗片。
3.結合區域游戲實現美術活動的延伸
美術活動不僅可以用于正式的教學,還可以和區域游戲相結合,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并提高區域游戲的學習性。例如:小班開設了糖果店的區域游戲,可以設計一些和糖果相關的美術活動,如讓幼兒用彩色皺紋紙搓成小圓球當做糖果裝進瓶子,或者在圓形的紙上涂色并粘貼小棒做成棒棒糖,還可以用橡皮泥搓糖果并包上糖紙等。這些活動既可以放進美術教學中,又可以用做糖果店的操作活動。
三、提高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讓幼兒自主選擇美術創作的題材
我們往往發現,在沒有任何誘導的情況下,孩子們總能發現許多有意義的題材,如自然角里的大蒜一天天在長高、秋天的樹葉變黃了、今天某位小朋友戴了彩色的帽子等,當這些現象或事物成為孩子們喜歡談論的話題,那么可以運用到美術活動中,又何必照搬傳統教材呢?例如:圣誕節期間,孩子們對圣誕樹感了興趣,總喜歡碰一碰、拉一拉圣誕樹上的裝飾物,從幼兒角度出發,如果今天的美術活動不是畫冬天的樹而是裝飾圣誕樹就更棒了。
2.讓幼兒體驗豐富的美術創作形式
新《綱要》提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兒園美術創作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涂色、線描畫、粘貼畫、剪紙、折紙、撕紙、泥工等,由于個體差異,不是每個幼兒都喜歡這些方式,也不是每個幼兒都能很好地掌握,只有讓他們體驗更多,選擇才更自由。
3.讓幼兒自由表達美術創作的心得
幼兒的美術作品往往是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投入積極的熱情創造出的,沒有模式化的成人概念在里面。不能以成人標準評價,而要站在幼兒角度看待,在幼兒眼里即使成人看不懂的作品,也總有一堆這樣創作的理由,這是他們對自己的作品具有自信的表現。因此,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需要具有藝術性,在評價內容上不僅要看幼兒的作品,還要綜合評價幼兒的學習情感與態度。在評價方式上,注重幼兒自評與互評。這種評價有巨大的激勵作用,保護幼兒的自尊心、進取心,幼兒沒有包袱,心情舒暢,看到發展方向,能激勵幼兒學得更積極,教師教得更好,大家都有進步。
【快樂自主的幼兒園美術活動】相關文章:
• 如何建構幼兒園的人文管理
• 幼兒園師資培養問題之我見
• 在幼兒園門前
• 淺談幼兒園小班班集體建設與管理
• 解讀《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
• 哪吒大鬧幼兒園
• 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現狀及完善探討
• 以人為本理念下幼兒園管理工作初探
• 幼兒園教學中滲透音樂元素探析
• 淺談幼兒園社會領域中的道德教育
• 適應素質教育的幼兒園游戲活動空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