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蔽覈且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幼兒習得必要的社會行為規范,也是幼兒社會領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幼兒期正處在個性及品性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是發展幼兒社會性行為的重要內容、其意義深遠。
那么,要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首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父母及家人。我曾經看見這樣一件事,一天離園時,一位父親抱著孩子,孩子要讓父親買玩具父親說:“今天晚了,明天再買吧!焙⒆玉R上連踢帶踹地哭鬧起來,還使勁地打父親的臉。而這位父親不但不批評孩子反而笑呵呵的說:“好了別哭了,咱們現在就買去!蔽铱粗@對父子突然覺得很無奈,我們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百善孝為先”這句古語雖然一代代傳承了下來,但現如今看來不要說對長輩的孝順,就是最起碼的尊重也無從提起了。都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那么作為父母應怎樣培養孩子尊重的品德呢?我覺得首先要讓孩子學說一些基本的禮貌用語,如:“你好、謝謝、請、沒關系、再見”等。還有就是對于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能答應,父母及家人的態度要一致。孩子如果因為目的沒有達到而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如:打家長、躺在地上不起來、大聲的哭鬧等。家長針對他的行為要給以相應的懲罰,讓孩子知道他的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從而糾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如果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走向彎路,也不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
作為幼兒教師在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質方面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每天早晨老師要站在教室門口微笑著迎接孩子,孩子會甜甜地說:“老師好!”老師也會回答:“你好!”對于個別膽小的幼兒老師要主動問好并且可以摸摸他們的頭或輕撫后背,幫助他們消除緊張感,離園時和老師互道“再見”。有些幼兒特別不愛說話,不愛與成人交流。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用鼓勵、榜樣的方法從正面引導,切忌恐嚇、批評和指責。那樣只會適得其反,孩子會越來越膽小,甚至會出現自閉的癥狀。蒙臺梭利說:“在孩子的周圍,成人盡量以優美的語言,用豐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講話!庇變旱男袨榱晳T是在成人的影響和幫助下形成的,所以作為教師更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用自己良好的行為去給孩子做出榜樣。我們會給幼兒講一些關于品德培養方面的故事如:《孔融讓梨》、《雪孩子》等通過講述和討論對孩子們進行熏陶、教育影響了孩子的思想,制約了孩子行為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幼兒具有愛模仿的特點,幼兒的一些攻擊性行為都是模仿所致,F在的一些電視節目都充斥著一些暴力鏡頭,甚至卡通片里也不乏這些內容。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差,愛模仿對孩子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有一次,我們班有兩名幼兒打了起來,我過去分開了他們問他們為什么打架?其中一個孩子說:“我是奧特曼,我在打怪獸呢!彼晕蚁M议L能有選擇的讓孩子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片子,多看一些美好的東西,創設良好的氛圍來刺激孩子的行為習慣。
家長要樹立對孩子正確的教育觀,現在有許多家長就怕孩子受傷,我見一位媽媽看見孩子摔了一下,頭碰到了地上,孩子大哭起來。媽媽馬上抱起孩子,用腳使勁跺地,邊跺邊說:“別哭了寶寶,媽媽使勁踩,看它以后還敢撞你!遍L此以往用這種方法,孩子只會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誰讓他不開心就會打誰。還有些家長告訴孩子誰打你,就打他。這種以暴制暴的行為只會加劇孩子的過激行為,會讓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吃大虧。所以要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家長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鋪平道路。千里之行積于跬步,《綱要》指出: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品質的形成。幼兒是他們自身情感的主體,在教育影響下,幼兒可以逐步做到情緒穩定,并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心境。這樣,幼兒良好的社會性情感就會產生并發展起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更好地學習和應用有關社會性發展的理論,促進幼兒素質全面提高。
【淺談幼兒園社會領域中的道德教育】相關文章:
• 淺議幼兒園家長服務工作新舉措
• 哈達幼兒園管理經驗分享
• 幼兒園回來個怪寶寶
• 淺析幼兒園教師性別配置
• 《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布置》課程分析
• 幼兒學前教育問題研究(4篇)
• 幼兒園數學操作材料的選擇
• 浙江省幼兒園學科帶頭人領導力現狀及思考
• 幼兒園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策略
• 議幼兒園數學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分析
• 淺議幼兒園游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