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有較高的口頭語言素養,特別是幼兒園教師。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教師既是“媽媽”又是老師,而小朋友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老師的一言一行可以直接影響著孩子。教師的言傳身教水平,特別是“言傳”,也就是口頭語言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孩子們的語言發展。具備良好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每個合格教師必須掌握的基本專業技能。因此,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具備良好的口頭語言素養的重要性;了解什么樣的口頭語言才是良好的口頭語言,它有哪些特征;應怎樣加強自身口頭語言能力的培養。
一、幼兒園教師具備良好的口頭語言素養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幼兒園語言目標的制定,側重知識技能的掌握。而新《綱要》指導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目標更多的注重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關注的是幼兒的終生發展。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新《綱要》中語言教育 目標: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從以上目標可以看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及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要落實這些目標,發展幼兒的語言,關鍵是為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園教師承擔的是母語教學任務,要讓孩子們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幼兒園教師起著決定性的示范作用。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流暢的課堂語言應該是一本孩子們永遠讀不完的精美無比的書。因此,良好的口頭語言能給幼兒學習語言提供示范,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富有條理的講述、推理嚴密的闡釋,不但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學會正確表達,對發展幼兒思維、開發智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口語習慣等方面都直接發揮著重要作用,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目前的現狀是,幼兒園教師的口頭語言素養有好有差,不容樂觀。城市和鄉村的教師因受教育程度差別而存在差別;不同地區的教師因方言口音的區別也存在差別;人和人之間也因為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差別而存在差別。幼兒教師的語言素養則是指教師本身在學前教育學院階段通過接受語言教育與訓練,在先天生理條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語言表達方面的一定的水平。因此,幼兒園教師的口頭語言素養必定因人而異,參差不齊。這和原先他本人接受的教育與訓練有關,也和先天條件有關。正是因為教師的素養存在差異,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就存在差異,教師的語言素養將會對幼兒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想方設法培養教師的口頭語言素養極其重要,刻不容緩。
二、幼兒園教師良好口頭語言素養的特征
幼兒園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口頭語言素養呢?除了一般教師所要求的口頭語言要準確、明了、簡練、通俗、流暢外,目前許多教育工作者都認為,最好能具備規范性、知識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勵性、凝練性六個特征。
首先,課堂口頭語言要有規范性。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必須采用全國通行的規范化普通話,要避免教學語言出現“南腔北調”,使幼兒的語言得到正確的發展。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夾雜著方言,教給孩子的不是規范的普通話,致使孩子們長大之后由于各種需要不得不為語言的不標準而煩惱。用規范的語言來講課,孩子們聽多了,習慣成自然,就學到了很多詞匯,學會了怎樣正確表達。
第二,課堂口頭語言要有知識性。在教學活動中,你能否真正給孩子們傳授知識,始終應是檢驗一堂課優劣的重要標準。而要做到這一點,我們教師還需對專業知識進行不斷深入的鉆研和理解,必須精心準備,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傳授給孩子們更多的知識。
第三,課堂口頭語言要有形象性。教師的課堂語言,不但要規范,還要形象。應彩云曾經說過:“講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動的事例、最感人情節時要繪聲繪色、細致刻畫,使得聽眾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語言生動形象,就能將抽象的化為具體,深奧的講得淺顯,枯燥的變成風趣。語言課就是這樣,有時一個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孩子們的理解變得更具體、更深刻。有時候,為了形象,口頭語言還要用望肢體語言來配合。
第四,課堂口頭語言要有趣味性。大家都說幼兒教師就是演員,作為一個幼兒園教師,說話的語音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和諧動聽,使孩子們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學效果。 幼兒教師還要廣采博聞,和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等等均可引入課堂,調動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孩子們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
第五,要善于應用激勵性的口頭語言。幼兒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教師要努力發揮其激勵幼兒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知識的功能。心理因素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孩子們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課堂中,教師一句自以為無意的“評語”,往往會左右此后孩子的聽課情緒,甚至一生的命運,這正是證明了教師的期望對幼兒的作用。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幼兒的隨意性“評語”變為可激發幼兒更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幼兒的興趣,強化教學效果。如“你真棒!”這樣簡簡單單一句評語,會使幼兒的信心大增。這種“評語”既激勵了被提問的孩子,使他有了進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勵了群體,也促進了課堂提問的盡快解答。由此可見,教師課堂語言的激勵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課堂教學的。
第六,要注意課堂口頭語言的凝煉性。即使課堂口頭語言具備了知識性、趣味性、激勵性,在課堂教學中的表達,若過于冗長復沓,就會造成語無重點、索然無味的結果,令幼兒聽了摸不著頭腦,這就要求教師尚須在教活動中注意語言的凝煉性,以便讓孩子從教師精練的課堂語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話、每節課的重點,更好地領會教師的意圖。 教師應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吸收,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言,力爭能在最短時間內讓孩子們聽懂并樂于接受。
總之,好的語文口頭語言,應當是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有生命力的。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所說:“教師的教學語言雖屬日常口語,但又不同于‘大白話’,應該是加了工的口頭語言,與隨想隨說的日常交談有區別。教學用語既要有人民群眾經過錘煉的活潑的口語,又要有優美嚴密的書面語言,教課是讓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三、幼兒園教師口頭語言素養的培養
作為一個幼兒教師,在口頭語言表達上能做到上述六點是不容易的。因此,幼兒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口頭語言素養,熟練掌握教學活動中語言運用技巧和藝術。那么,該如何去培養提高呢?
首先,要學好基本功,過好語音關、語法關、修辭關、邏輯關。要向所有語言表達能力強的人學習。聽廣播,跟播音員學;看電視,跟電視節目主持人學;聽觀摩課,跟其他語言表達能力好的老師學。盡量將普通話說得標準,掌握好語調語速。還要了解幼兒喜歡用什么樣的語言語氣來表達。也可以向語言優美的文學作品學習。
第二,要勤練苦練。就是要多實踐,多讀多說,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練。普通話不過關的,要在說普通話上下功夫;語調、語速把握不準的,要在抑揚頓挫上多斟酌。至于口頭吐字不大利索的,則要下苦功夫練習,而不要信心不足,更不能灰心喪氣。德漠斯勞和聞一多先生“練說”的功夫可以說是“到家”了。老師們應該從中受到啟發和激勵。
總之,口頭語言素養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條件。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能夠做到規范性、知識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勵性、凝練性六個特征;必須多學多練,勤學苦練;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并精心設計教學語言,讓教師的課堂口頭語言成為幼兒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橋梁。
參考文獻
[1]虞芳.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研究[J].溫州教育季刊.2007(2):15~16
[2]趙寄石.樓必生.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甘肅教育.2004(總135)
[3]周兢.中國幼兒園語言教學研究的新進展2008.06
[4]《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人民教育出版社。
【論幼兒園教師的語言素養培養】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教師評價現狀分析
• 李元寧:幼兒園不可怕
• 怎樣上好幼兒園計算機課
• 學前教育資源共享的調研
• 初探幼兒園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研究
• 對幼兒園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
• 教學醫院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提高方法
• 幼兒園園長自身素質對幼兒園發展影響
• 幼兒園教師如何指導表演游戲
• 創新幼兒園管理策略初探
• 課程領導力與幼兒園品牌打造
• 探討如何提高鄉鎮幼兒園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