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美術活動目的是要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包括對美的發現、表達、創造等,讓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還可以為以后的美術學習奠定基礎。然而幼兒園美術活動能否有效地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美術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從活動內容、目標、過程等方面來對中班美術活動《花紙帕》進行分析,以明確美術活動設計應具有的理念。
關鍵詞: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施;分析
在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中,幼兒美術教育的內容主要有繪畫、手工、美術欣賞。這里的中班美術活動《花紙帕》就屬于手工。就以“中班美術活動《花紙帕》”為例,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活動的分析: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
在幼兒園手工教學中,手工活動的種類很多,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手工活動。但應該遵循的原則有:操作性強、趣味性強、多變性等特點。因為幼兒的注意力很短,只有提供幼兒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才會投入到活動中。因此,幼兒教師進行活動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選好活動內容。活動內容必須新穎有趣,沒有新意的活動內容會讓幼兒覺得無聊無趣。此外,幼兒教師在選擇活動內容時,還必須要與幼兒前期經驗有關,讓孩子覺得不陌生,愿意自己去嘗試,去探索。
中班美術活動《花紙帕》,老師選擇《花紙帕》這樣的活動內容,涉及到折紙、染紙等,特別是染紙這一步驟,許多小朋友都特別好奇,紙為什么會變成那么的漂亮的顏色。當幼兒做完一張花紙帕后,許多的幼兒都說自己還想再做花紙帕。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這就充分說明了老師這次選擇的活動內容恰當,幼兒感興趣,愿意自己動手去做、去嘗試。
二、活動目標的制定
從幼兒園美術教育目標看,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孩子感受美、發現美。教師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去感受、發現生活中的美此外,幫助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美術技能和方法。
《花紙帕》的活動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對范畫欣賞理解認識對稱圖案。二是掌握印染的方法。教育目標的制定,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第一個目標的制定就不合理,對于中班的幼兒,要求他們理解認識對稱圖案,這是不恰當的。因為要考慮到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對稱”概念不能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的美術活動設計同樣要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
三、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一)教師應引導幼兒,而不是直接告訴幼兒怎樣去做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所能達到的水平與學生原有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稱之為“最近發展區”。一種是學生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把握“最近發展區”能促進幼兒的發展。這一理論強調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引導作用,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需要了解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并在活動中進行適時的指導。摒棄以往不科學的教學活動方式,讓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去參與活動。
在《花紙帕》的活動過程中,在老師示范怎樣折紙、怎樣染顏料后,讓幼兒自己動手去操作。但是在幼兒自己動手去做的時候,老師并沒有仔細的觀察幼兒是怎樣去做的,而是一直在重復“我看到有的小朋友把紙折成了正方形,然后又把它、、、”老師擔心幼兒還不會折紙,所以就一直在重復折紙的步驟,并沒有讓幼兒自己去探索、發現折紙的過程。老師應該做的是,關注幼兒是怎樣去做,幼兒在做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并指導他們。同時讓幼兒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折成和老師不一樣的紙,做不一樣的花紙帕。因此,教師要引導、指導幼兒去做,而不是直接的告訴幼兒怎樣做。
(二)教師應注重幼兒的交往合作
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在與同伴交往合作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在與同伴的交往合作中,幼兒逐漸學會與小朋友相處,相互幫助,相互關心。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幼兒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礎。在幼兒園活動中,教師除了設計與實施活動,還應該和孩子一起參與到活動中,并指導幼兒積極的交往合作。鼓勵幼兒自由結伴,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讓幼兒體驗愉快的情緒。用這樣的方式會讓幼兒愿意與他人合作,在活動中逐漸形成與人合作的習慣。同時,教師在進行活動之前,就應該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例如,教師可以提要求:“孩子們,在進行活動時,要與同伴相互合作,老師喜歡相互合作的小朋友!”。
在中班美術活動《花紙帕》中,其中的一個環節就是折紙,可以訓練幼兒的手、眼、腦協調的作用。在老師示范怎么折紙后,有的幼兒還不會,老師就沒有有意識的說要小朋友們相互幫忙,會的教不會的,相互合作。而手工活動主要能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在活動中能培養幼兒的合作、交流能力。因為通過老師的引導,在幼兒還不會折紙的情況下,他們就會去尋求同伴的幫助,相互合作來解決問題,并最終學會折紙。
(三)教師應認真評價幼兒的手工作品
教師要認真對待幼兒的手工作品,不能用很簡潔的詞語評價幼兒作品,如“很棒”“真好”“很漂亮”等之類的詞。因為這是屬于一概而論的評價,沒有把每個幼兒的個性給說出來。每個幼兒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驗,所以他們表達出來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幼兒,了解幼兒在手工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東西。
此外,在評價幼兒作品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幼兒作品適當地引導,或加以改進,可以提高幼兒的手工制作水平。但教師不能用自己的審美視角去評判幼兒作品,同是,幼兒園教師要明白的是,提高幼兒手工制作水平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中班美術活動《花紙帕》中,老師只是問了幾個幼兒,說“哪幅做的最好看?你自己是怎么折紙的?”等這些問題,并沒有直接正面的對大多數幼兒的手工作品進行評價,這樣的話會容易忽視了另外一些幼兒的作品,影響了他們的積極性和熱情。所以,可以看出,教師對幼兒手工作品的評價,會對幼兒產生影響。
四、師幼互動的問題
在幼兒園的所有活動中,都應體現師幼互動。有效的師幼互動也是《指南》精神的要求,師幼互動對幼兒各方面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也構建了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師幼互動過程中,孩子與教師的心理距離更近一步,構建安全的心理氣氛,有利于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同時,這樣的師幼互動還有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尤其是與人交往的能力會得到發展,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人際交往態度。
在《花紙帕》的活動開始時,老師讓幼兒猜猜為什么白色的宣紙變了顏色,而且有圖案,有許多的幼兒都想說自己的想法,但老師就只讓幾個幼兒說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特別想發言,好幾次都站了起來想說。但老師并沒有注意到這一現象,而是繼續按照自己的活動設計過程進行。這就提示教師應該注意師幼互動,營造出開放和允許自由表達的活動氛圍,啟發并引導幼兒的思考與參與。才能促進幼兒的發展。
所以,幼兒美術活動不僅能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還涉及到幼兒情緒、興趣、交往、合作等方面的發展。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與實施時,應從幼兒興趣、需要出發,重視活動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發展。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動手去做,去發現、去探索。使幼兒形成獨立的人格,有創造性的人,身心健康的人。(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學前美術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唐衛志.論手工制作對兒童創造力開發的獨特性[J].寧波大學學報,2001(1).
[3]陳友娟.幼兒美術活動中的“自由”與“控制”[J].幼兒教育2006(10).
[4]王蕓美.學前兒童對美術作品的審美感知能力的發展和培育[D].南京師范大學,1993.
【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分析】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培訓探析
• 幼兒園開展有效教研的策略
• 幼兒園區域活動轉變策略建議
• 讓農村幼兒園課程散發“農”味
• 幼兒園手工創想教學及幼兒能力發展
• 廢舊物品在幼兒園的有效利用
• 低齡寶寶的幼兒園難題
• 如何加強幼兒園財務管理
• 在幼兒園活動的有效滲透
• 比利時的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幼兒自主活動問題措施
• 上幼兒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