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8-0181-02 農村幼兒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自己所使用的教材有一部分無法實施,其中有和農村幼兒園現有的師資水平不相適應的,也有和農村幼兒的認知水平存在差異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簡稱《綱要》,下文同)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目前浙江省諸暨市陶朱街道中心幼兒園在課程改革中認真學習課程理論,理解新《綱要》精神,結合農村實際,巧用農村資源,促進幼兒身心發展。親近自然,結合農村實際,讓農村幼兒園課程散發“農”味,把每個農村孩子培養成幸福的人,是我們的課程理念。
一、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讓農村幼兒園的健康課程散發“農”味
農村幼兒園雖然受限于硬件條件的不足,但卻擁有戶外廣闊的自然環境。于是經常帶孩子們到戶外去開展游戲活動,利用自然環境中的有利條件,構建適宜的健康課程。我們對幼兒園周邊的自然環境進行調查,然后充分發揮有利條件,構建自己的健康課程。例如利用田壟、溝渠進行體育游戲,讓幼兒在走田壟時發展他們的平衡能力;利用小溝渠進行跳躍、跨跳的鍛煉;利用天然的草地進行不同方式跑、跳、爬的游戲,發展幼兒手腳動作的協調性;在廣闊的戶外用農村孩子常玩的諸如“官兵捉強盜”和藏貓貓等游戲來發展幼兒躲閃動作的靈活性等。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在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設計了很多利用自然環境的游戲,如“我們來賽跑”是針對大班幼兒開展的體育活動,所需要的材料僅僅就是一條較寬的機耕路,一個好天氣。雖然我們沒有塑膠場地,但有長滿了草的機耕路,把孩子們列成兩隊,在機耕路上賽跑,那是孩子們最樂意的事兒了,因為平時很少有機會這樣一起去跑著玩,現在有老師組織進行賽跑,孩子們都很開心,他們在老師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活動效果可好呢。同樣是在田壟上,我們利用田間的小路來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因為田間的小路很窄,類似于城市幼兒園的平衡木,設計一個真實的勇敢者游戲,走小路,跨小溝,鉆過老師用樹枝搭成的山洞,救出一只可愛的小兔或小貓,這樣的游戲會讓孩子們真正全員投入,熱情高漲!記得有一次,由于村里要拉一路電線,有很多電線桿就堆放在幼兒園的場地上,孩子們在電線桿上走,玩小羊過河的游戲,體驗兩只小羊誰也不肯讓,結果在獨木橋上就是過不去的感覺,后來他們想出了兩個人抱在一起小心翼翼地交換位置來達到一起過河的目的,這樣的活動不僅發展了孩子的動作能力。而且還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新鮮、好玩的同時有更多的收獲。總之,只要做個有心人,充分利用幼兒園周邊環境中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設計出獨特的健康活動。再比如通過河邊、溝渠邊的垃圾、污水和井里的水、自來水的對比來讓幼兒明白衛生和環保的重要性;利用變壓器、電線桿、農村的安全用電宣傳畫設計成自己的安全教育課程等。
二、走進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讓農村幼兒園的社會科學課程散發“農”味
農村的自然環境是孩子們所熟悉的生活環境,但平時孩子們接觸自然界時是懵懂的、無目的的。而教師在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后,有計劃、有目的地帶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有人說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其實孩子的智慧也在他們的經歷中不斷地發展。無論是孩子美好情感的萌發、自理能力的發展還是孩子交往能力、觀察能力的提高,都和孩子怎樣接觸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農村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帶領孩子走進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從而構建起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社會、科學課程。
農忙時節我們帶領孩子去附近的田邊地頭給農民伯伯送涼開水和毛巾,既培養了孩子對他人、社會親近的態度,體驗幫助人的快樂,又讓孩子了解了勞動的辛苦和偉大,同時還知道原來我們吃的糧食是這樣被人們培植出來的。小小一件事不僅讓孩子有來自他人高度肯定的評價,同時也讓他們產生積極的自我肯定:我能做事了!我是受歡迎的!瞧我多能干!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意識地引導他們進一步了解自然,鼓勵他們自己去動手做一做,喚起孩子對勞動的熱愛;再從手工勞動的辛苦來引發幼兒對創造勞動機械的愿望,介紹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或高科技集約化的勞動場景給幼兒,開闊孩子的眼界,培養孩子對科學的向往。
同時,農村幼兒園有更多的機會與空間來讓幼兒搞一些科學觀察與實驗,早春時節我們在附近的小池塘里觀察青蛙那又黑又粘的卵是怎樣慢慢變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由此幼兒學會了堅持長時間地、細致地觀察,并在觀察中學會記錄。我們還能在園旁邊開墾一片植物園,嘗試種植各種植物,學著農民伯伯的樣兒給這些植物澆水、施肥、除草。在我們種向日葵時,當小苗一天天長高,孩子們的熱情和好奇也一天天的高漲:“為什么它長得這么快啊?”“它什么時候開花啊?”“它的花真的會跟著太陽轉嗎?”帶著這些問題他們一直充滿期待,終于有一天向日葵有花蕾了,向日葵開花了,第一個發現向日葵開花的孩子興奮得就像歌倫布發現新大陸,他守在門口來一個小朋友就告訴一個,一起再去看一遍,忙得不亦樂乎。后來他們又發現向日葵的花并沒有繞著太陽轉,于是顯得很不開心,都嚷嚷說書上是騙人的!我也很覺得奇怪,于是組織他們認真分析問題,擴大觀察范圍,后來我們發現向日葵種在沒有遮陰的地方,在剛開花的時候確是早晨面向東方,晚上面向西方,而再過一段時間花結了種子了就不轉了,而有遮陰的地方,一開始花就不會動。我覺得這樣的觀察其實很有意義,師生共同在探究中成長,提高了科學素養。
三、抓住自然環境中幼兒喜歡的事物,讓幼兒園語言課程散發“農”味
在農村幼兒可以接觸到更多自然界的事物,有些是他們所熟悉的,有些是他們感到好奇的,那么我們就拿這些事物來構建自己的語言課程。選擇幼兒熟悉的話題來進行講述活動,比如“我家的小動物”,這樣的話題孩子們講一百遍都不會有重復的內容!“說說我的新發現”的話題也會讓幼兒有極大的談話、交流欲望,這不僅發展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更間接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還有常玩的“木頭人”聽說游戲,孩子們在場地上擺出各種姿勢,有的抱著小樹,有的靠著墻壁,還有的背對太陽看自己的影子……在自然環境中游戲使孩子們的活動熱情很高,更在活動中時時有新的發現;同時我們還特意經常用優美詞句來向幼兒描述所看到的自然風景,使幼兒在真實的環境中對文學語言進行情境欣賞、體驗,從而激發了他們對文學語言的學習興趣,獲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學會發現自然之美,讓農村幼兒園的藝術課程散發“農”味
“大自然是人類的藝術之源,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冰雪云霧、花鳥蟲魚都有著獨特的美”,農村的幼兒教師可不能“久在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而要常懷一顆童心,永葆一份好奇,更要時時充滿激情。春天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夏日雨后的彩虹、秋季草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冬天銀妝素裹的田野,這一切的自然美都是藝術的重要題材,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發現自然界中的美,感悟自然界中的美,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表現自然界的美。不必擔心自己的美術水平不如別人,不必擔心自己藝術修養不夠高,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只要你把這信息傳達給幼兒,讓幼兒去體驗,讓他們對此擁有感性經驗,那么你會看到每個幼兒都是藝術天才!
總之,充分利用幼兒園周邊的自然資源來構建自己的園本化課程不僅符合農村幼兒的認知水平,便于教師實施,更能調動起教師工作的激情。雖然我們由于水平有限,還不能將園本化課程體系化,對一些課程構建理念的理解可能也還不透徹,但我相信,要構建自己的園本化課程讓農村幼兒園課程散發“農”味,其實也并不神秘,只要努力去做,不斷積累,終會形成適合自己的園本化課程。親近自然結合農村實際,讓農村幼兒園課程散發“農”味,是我們農村幼兒園的共同追求。
【讓農村幼兒園課程散發“農”味】相關文章:
• 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 幼兒園語言創新教學初探
•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
• 鄉村學前教育狀況與思考
• 幼兒園音樂的教學設計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在幼兒教學中的作用
• 幼兒園生態自然角種植園活動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
• 試議幼兒園室內空間的色彩設計
•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趣味滲透研究
• 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新方法――“討論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