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家長資源,做好家園共育 1.1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如果不徹底轉變觀念,不僅會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轉變家長觀念的唯一途徑就是用《綱要》的新理念反思過去的工作,盡快完成角色轉換。
1.1.1在工作中我園教師做到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訂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作為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1.1.2把家長和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地完成育兒的使命。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教師要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實意地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沖動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
1.2交流、溝通中,讓家長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伙伴的關系,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就要我們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這個主題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于給孩子創造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造卻一無所知或處于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地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造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還有些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咨詢有關專家,具備一些根據專家理論操作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后,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并且對個別言傳身教、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2.對幼兒科學啟蒙教育
2.1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
2.1.1正確對待幼兒的發問。要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首先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當幼兒向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應耐心傾聽,因勢利導地幫助幼兒解答問題,而且有意表揚愛提問的幼兒,鼓勵幼兒大膽質疑,積極觀察、發現、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這樣就能激起他們的探索愿望,調動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1.2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以幼兒而言,教師是權威,是他們崇拜的對象。教師的興趣、期望常影響到孩子們從事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我常參與幼兒的活動,與他們一同尋找,一同探索。
2.2創造科學環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導幼兒動手操作。
幼兒園天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只要為他們創造科學教育的良好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豐富的材料和有效的指導方法,就能保證探索科學活動順利進行。
2.2.1自然角。在班上自然角,為幼兒提供小動物,讓幼兒親自飼養,使其在飼養過程中了解動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習性;指導幼兒隨季節變化動手栽種多種植物,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季節特征與植物生長的關系,進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知道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離不開水、空氣、土壤、陽光等。
2.2.2科學壁畫。為幼兒提供圖片,與幼兒一起布置壁畫,如表現神奇大海的《海底世界》,反映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美麗的春天》,《夏天的公園》等,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科學的熏陶。
2.2.3科學小實驗。為幼兒設計多種多樣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如在認識溶解的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水、鹽、糖,讓幼兒通過操作,知道糖和鹽放進水里會溶解,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精神。
3.利用有趣的故事進行教學
在《幫我學數學》教材的編導中,有一位大學教授說“不愛數學的幼兒到處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幼兒卻很少找到。”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啟示,使我在教學中試著應用故事教學受益匪淺。
在教授新的數學知識前,我們可以設計編寫一些生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將幼兒所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融入其中。幼兒通過聽故事、閱讀欣賞故事、表演故事等方法,在不知不覺中主動理解與之相關的數學知識。這樣對孩子來說學起來輕松愉快,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充分調動起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4.利用游戲教學法教學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喜歡游戲,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認讀活動,能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滿足幼兒的身心需要,在漢字游戲中自然、科學地認讀。通過玩游戲,幼兒對漢字從無意注意逐步轉向有意注意。幼兒對情感的依賴性比較強,情感單一、純真,如果將漢字擬人化,賦予漢字以生命,并在游戲中反復出現,幼兒就會對漢字產生親切感,而不會感到學習漢字是個負擔。在家園合作的親子游戲中,我以讓幼兒采用游戲形式鞏固、復習所學的文字。如請爸爸、媽媽與幼兒玩“給字寶寶找照片”的游戲:每位幼兒一個字寶寶,請幼兒認一認后,到爸爸、媽媽的身上找照片,看誰能又快又好地找到。游戲中,爸爸、媽媽與幼兒親切交流,認真地把照片和字配對,產生良好的親子共讀氛圍。豐富的親子游戲,教會了家長們引導幼兒科學認讀的方法,提高了幼兒的認讀水平。在認讀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發展水平,針對教育形式、教育過程的發展變化,精心設計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認讀游戲。從幼兒的身體動作游戲、生活游戲、動物游戲、智力游戲、問答游戲、猜謎游戲等形式多樣的游戲中,讓幼兒產生認讀的興趣,愉快地參與游戲,主動地進行認讀,自然地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迸射思維的火花。這樣幼兒在文字游戲中不僅得到身心的愉悅,而且得到早期科學的語言啟蒙教育。
【對幼兒園教學的四點體會】相關文章:
• 行為地圖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
• 淺議幼兒園中的音樂教育
• 幼兒園班級管理方法舉隅
• 試論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
• 幼兒園中保育員管理策略
• 新理念下幼兒園后勤管理模式發展方向分析
• 民辦幼兒園的生存與發展探究
• 大力加強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 高職學前教育英語能力的培養
•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節奏感培養
• 25個幼兒園“放心”之道
• 幼兒園家長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