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遏制“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呢?家長是關鍵,學校是主體,只有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工作跟上了,社會上形成科學的幼兒教育發展觀的氛圍,才能根本的改變這一不良教育風氣。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遏制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們的認識是偏激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出生那一天,許多家長們就進行了“賽跑”,讓孩子盡早學習讀、寫、算。因此孩子一進入了幼兒園,更是對老師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盡管很多園長、教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但為了幼兒園的生源,就迎合家長的心理開設了珠心算、雙語、識字等學習課程,大搞知識教育。三四歲的孩子,英語、語文、數學樣樣要學,大量玩耍時間被各種作業占用,幼兒園趨向“小學化”愈演愈烈?墒聦嵣,這種“拔苗助長”似的教育方式,完全違背了幼兒教育的特點和規律,大大扼殺了幼兒愛玩的天性,影響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那么如何遏制“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呢?家長是關鍵,學校是主體,只有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工作跟上了,社會上形成科學的幼兒教育發展觀的氛圍,才能根本的改變這一不良教育風氣。
1.幼兒園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家園聯系欄,知識講座,家長會等渠道,大力宣傳幼教理論,改變家長觀念,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幼兒園幫助家長認識,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幼兒期是生命的初始階段,他們認識世界主要依靠動作思維,幼兒的學習是在游戲化的情境中,通過聽、看、說、唱、畫、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只有這樣去組織幼兒學習,他們才會感到學習的快樂,學習才會有效。負荷或超年齡段的學習內容和教育是會給孩子心理帶來壓力的,有損于孩子心理健康。家長們不要只看到“小學化”帶給孩子們一時的聰明與知識,要考慮幼兒的自身規律。美國心理學家麗蓮?凱茨將這種現象命名為“兒童習得性愚蠢”,國內的專家也將此現象稱為“三年級塌腰”。
2.讓家長走進幼兒園,充分了解幼兒園的教學方法與內容
利用家長開放日,讓家長體驗幼兒園一日的具體學習生活。教師可開展各種特色活動,來整合幼兒與生活經驗以及游戲的課程資源,并將這些貼近幼兒生活的課程資源趣味化、簡單化、操作化,相信家長看到后也會重新認識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就不會再要求幼兒園搞拔苗助長式的“小學化”教育了。
3.做好“幼小銜接”
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小學辦學行為的管理和指導,要積極為新入學兒童創造適應小學生活的環境和條件,嚴禁入小學進行各種形式的面試或筆試。要嚴格執行教學進度計劃,不得隨意刪減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進度,更不得根據學生已掌握的課本知識程度分班。幼兒園也應高度重視幼小銜接工作,要指導家長參與其中,幫助幼兒順利入學。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更需要一年級老師的配合。比如,對于剛入學的孩子,知識水平不一樣,但不管學與沒學,老師都能從頭耐心地教起,不讓沒有提前學的孩子吃虧,更不能一味的責怪家長,孩子學前知識儲備不夠,讓家長放心。
【如何遏制“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相關文章:
• 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
• 淺談幼兒園韻律教學的有效性
• 談幼兒園創新教育的有效價值
• 幼兒園班級靈活管理
• “最近發展區”對我國幼兒園的啟示
• 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 幼兒園線描畫教學之我見
• 某幼兒園兒童視力異常情況調查
• 試論幼兒園課程及其特質
• 如何做好幼兒園保育管理工作
• 徐州地區幼兒園網站現狀調查
•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現狀及思考